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乾隆故意问他的祖宗是谁,他是怎么说的?

用户65203725535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在网上衍生出了各种版本的故事,但遗憾的是,大多是以讹传讹,添油加醋。现在的自媒体为了博取流量,吸引眼球,从来不仔细考察,进行考辨(当然,我相信很多人是没有能力进行仔细的分析。也有人是为图快,不在乎是否真实)。

因此,我愿意在这里对这个乾隆见秦大士的问题,做一个仔细的考辨和分析。

查找原始史料:其实只有短短两行

其实,网上将这个故事描绘得天花乱坠。但是,如果你要去翻阅史料,查找原始出处。你会很遗憾的发现,这段原始出处的材料只有可怜的两行。

材料出自《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卷六,条目就叫做《秦大士》,原文为:

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上偶闻曰:“汝家果有秦桧后人乎?”秦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

意思很明显,有一天,乾隆问秦大士,你是秦桧的后代么?秦大士就只说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史料,被后人杜撰出了各种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先分析一下,这段故事是否真实。

秦大士真有其人,还是乾隆十七年的状元

首先来看秦大士这个人。这个人在乾隆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是乾隆十七年的恩科状元。

根据卢文弨撰写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秦公墓志铭》记载,秦大士,字鲁一,号涧泉,是浙江当涂人。后来,考中了举人、进士,获得了翰林院修撰的职位。后来,又成为了顺天府乡试考官,再后来,成为咸安宫官学总裁。

咸安宫官学就相当于国家创办的学校,里面招收多是王公大臣和高官的子弟。后来,由于母亲死了,秦大士回去丁忧。等再回来,秦大士入值上书房,给皇子讲课。

在国家对大臣的考试中,秦大士获得了第一等第二名的成绩。成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从四品除了经常陪伴在皇帝周围,为皇帝讲授古文典籍之外,每年也奔赴各地负责科举考试。

因此,可以发现,秦大士一辈子是一个读书人,后来很多高官都是秦大士负责考试的时候题跋的。

但是,这篇墓志铭里面没有记载这段故事。

“野史”中也有真实的历史

那么,我们必须要推测,这段故事是否真实存在。

我认为是真实存在的,理由有四:

第一个,《清朝野史大观》虽名为“野史”,但是它所选用的资料都是清代文人写的笔记。

《清朝野史大观》的作者叫“小横香室主人”,这个人迄今为止没有定论,他到底是谁。有些人怀疑是写《清稗类钞》的徐珂,也不是不可能。

在这本书的开头序言中,罗列了一百余种参考资料,其中很多都是现在被认定为有极大的史料价值,比如我们熟知的,康熙将“灭三藩”、“平台湾”等要做的大事写到乾清宫柱子上等等。

第二,秦大士有机会一直陪伴在乾隆身边。

由于秦大士做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因此他可以经常常陪伴在乾隆皇帝身边。那么,乾隆就有机会向他进行询问。

第三,乾隆为什么会问秦大士?在清朝乾隆时期,在朝廷做官的秦姓人有很多。

但因为秦大士是江宁人(今天南京),秦桧也是江宁人。所以自然会引起乾隆的联想。

第四,乾隆这个人比较注重大臣的气节。

我们知道,乾隆这个人多才多艺,喜欢写诗,练习书法,他对于历史也非常了解。乾隆非常爱憎分明。

乾隆时期,国家已经达到了鼎盛阶段。乾隆这个人很矛盾,一方面他大兴文字狱,冤杀了很多文人。另一方面呢,他又喜欢表彰历朝历代的忠臣。比如,他大力表彰明末的动林党。

将明末投降后金的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孔有德等人放入《贰臣传》,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根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乾隆还把朝廷中的太监名字全部改成姓王,这样外面的大臣就无法分辨,以此防止太监和大臣一起联手干政。可见,乾隆是很知道以史为鉴的。

因此,乾隆对秦桧的事应该也非常熟悉,见到和秦桧的“老乡”,自然会问一句,秦大士是不是秦桧的后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存在的。

秦大士是清初有名的才子

最后说一下,秦大士这个人非常有文采,书法写的也非常好,迄今还有书法流传。大才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还收录了秦大士的诗。

乾隆问秦大士的故事,我估计就是随口一问,等同闲聊。不管秦大士是不是秦桧的后人(有人后来研究,秦大士其实是秦桧哥哥秦梓的后人),都并没有影响到秦大士的仕途。最后,秦大士得到了善终。


兮兮说事儿


秦桧因为陷害岳飞,成了历史上最典型的反派人物的代表。

正是因为秦桧的所做所为,让他的后人一直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他们也是一肚子苦水无处去说。毕竟曾经作孽的人是他们的祖上秦桧,而不是他们。

但是,谁让他们摊上这么一个声名狼藉的老祖宗呢?

秦桧在南宋的时候,就是一名宰相,并且把持朝政多年。虽然落了一个千古骂名,但是,他还是享受了一个春风得意的,志得意满的人生的。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秦桧的后人中又出了一个牛人,这个牛人名字叫秦大力。

虽然秦大力这个名字听上去土的掉渣,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才子。

他的家就在秦淮河边上,秦大力在十岁的时候,因为书法出众,他就可以靠写字谋生来养家了。

到了他二十三岁的时候,更是高中了举人。这件事若是让范进知道了,范进是可以会怀疑人生的。

二十三岁就中了举人的秦大力,真可谓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呀。

可是,后来连续好多年,好运都没有光顾他。直到他38岁的时候,他的科举之路才算完满的画上句号,因为这一年他高中状元了。

没错,这个状元就是获得皇帝亲自出面殿试所得的第一名。

秦大力就是清朝的第43位状元郎。

但是,在秦大力参加殿试考试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说道这个小插曲,真的是惊险万分。

当乾隆帝见到秦大力姓秦,又来自南京的时候,他就问秦大力,听说你是秦桧的后代。

秦大力估计当时脸都能绿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呀。

但是,皇帝问话,作为学子的他又不得不回答。

可是,要想答好这个问题,当真是难得很呀。

若是他说是,有可能就会落榜,毕竟自己是奸臣的后代。若说不是,那就是欺君之罪,毕竟自己和秦桧是有血缘之亲的。

没想到秦大力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回答,就化解了这场来自于无形之中的刀光剑影。

他告诉乾隆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因为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是个昏君,所以他用的是奸臣。

但是,皇帝您是明君呀,您当然不会用奸臣的了。

这句话乾隆帝很爱听,毕竟只要是人,他们就喜欢听恭维的话。

乾隆皇帝对秦大力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就亲点了他为状元。

不过,通过事后秦大力的表现,他确实是一个为民做事的好官呀。

秦大力还有一句千古名言“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说明他对当年老祖宗做的事也是不齿的,也是引以为戒的。


史学达人


清乾隆年间,秦桧后人,秦涧泉。在他38岁时,遇太后万寿恩科,得中状元。


乾隆殿问:据说你是秦桧后人?涧泉听话听音,己知乾隆皇帝,对自己是秦桧后人的出身,有看法、不满意。灵机一动,不亢不卑答曰:一朝天子一朝人,宋高宗昏瞆,所以用奸臣;而皇上乃盛世明君,用人必唯忠贤。乾隆听后转嗔为喜。并重用了秦涧泉,涧泉不负圣恩,其后在仕途中清正廉洁,爱民律己,颇有建树,摘秦涧泉平生佳句如下,亦可管中窥豹,略知他的修为品德于一二。

南京燕子矶石壁题:”渔火只疑星倒出,钟声欲共水争流“。显露出才气横溢。

西湖桧墓游:”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仅两句将己之抱负情怀,为人处世和盘捧出;

七绝:

金粉飘零野草新,

女嫱日日枕寒津。

伤心慢莫悲前事,

淮水而今尚姓秦。

后一句表明他不忘初心。坚守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廉洁清正的操守。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秦淮河畔的一小巷命名为状元巷。


老蛇正宗


乾隆十七年,殿试结束之后,主考官把排名前列的试卷递呈给乾隆阅览。看过几份,忽然一份试卷印入眼前,读后,乾隆即刻提起朱批,打算点他为状元。


但“秦”字和籍贯江宁却让乾隆迟疑,宋朝的秦桧可是赫赫有名,莫非他是秦桧后人?来呀,宣见秦士人,朕倒要看看,你何许人也?

不久,秦士人来到宫里,乾隆看着他问道:“你是秦桧后人?”秦士人沉默小会儿,坚定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听后,龙颜大悦。于是38岁的秦士人成了大清第四十三位状元。


这是则故事,出自《清朝野史大观》,该书记录了清朝很多遗闻轶事,属于稗官野史。但秦士人这个故事不无道理。

有人说,秦士人是秦桧后人,但是秦桧没有儿子,倒是把妻兄的儿子过继过来,做为自己的儿子。也有说秦士人乃秦桧兄秦梓的儿子。秦士人的祖籍不在江宁而在安徽。

不管怎么说,秦士人和秦桧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当被乾隆问及时,秦士人精辟地以七个字回答。

再深入分析,这七个字不简单,说浅点,换了个状元,说深点,捡回来一条命,里面包含这么两个意思。一是留了条后路,秦士人并没有明说,但也没不说,而是给自己留了一点回旋地余地,防止乾隆深究不放。


二是间接拍乾隆龙屁。秦桧时期的皇帝宋高宗昏庸,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秦士人时期的皇帝乾隆圣明。

绕开乾隆的问题,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振聋发聩,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时也是在说时代不同了,我秦士人不是秦桧那样的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忠臣。

值得一说的是十年之后,秦士人借口回家,已不在做官,一直闲赋在家,压根没复出意思。


史小二记


乾隆朝确实有一名状元,跟秦桧有极深的关联,但是却不是秦桧的后人,而是秦桧的兄长秦梓的后人。

“佞臣”秦桧的兄长,清官秦梓。

秦梓是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大臣,并且也非常的有才华。

最关键的是,秦梓作为当时南宋的宰相秦桧的兄长,为了不与秦桧同流合污,甘心隐居,可以说与秦桧断绝了关系,对于一个官场中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得到了世人的尊重。

秦桧去世以后,秦梓在南宋一朝也非常的受重用,做官的声望也非常的好,没有受到秦桧的牵连。

清朝状元秦大士与秦桧的关系。

秦大士作为乾隆钦点的状元,就与奸臣秦桧有不得不说的关系,所以广受当时读书人的调侃,就连乾隆在金銮殿上殿试时,也忍不住拿秦桧调侃秦大士。

当然,作为清朝的皇帝,乾隆不可能说的非常的“露骨”,只是问了一句“汝家果秦桧后乎?”

秦大士果然不愧是状元之才,非常的机灵,马上回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句话既讽刺了宋高宗赵构与奸臣秦桧,与他们划清了界限,又不着痕迹的拍了乾隆的“龙屁”,表示乾隆与秦大士将会是一对明君、贤臣。

不愧是状元之才,不但智商高,情商也高的离谱。

秦大士对于远房亲戚秦桧,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作为清朝状元,秦大士与秦桧又有脱不开的关系,难免受到同伴、朋友的嫉妒、调侃。

有一次秦大士的朋友不怀好意,专门拉着他游览岳王庙,不可避免的看到了岳王庙的秦桧跪像。新科状元被朋友们调侃,让他写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于是“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新鲜出炉,新科状元的才华果然不容置疑,就连同伴们也非常的佩服,再也不曾拿这件事取笑秦大士。

后来秦大士浏览秦淮河,曾留下一首诗表明心迹,其中有一句“伤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祖先给的姓是“秦”,与秦桧割不断的联系,都不是秦大士能够选择的,但是当官之后的所作所为,却是秦大士能够做主的。

后来秦大士果然没有辜负人们对他的期望,真的与秦桧有划清界限,做了一个清官。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清代姓秦的状元一共2位,都是出自乾隆朝。一位是乾隆十七年状元秦大士,另一位乾隆二十八年状元秦大成。

这两位一个是江苏南京人,一个上海人。从户籍上来看都有可能跟南宋初年的卖国贼秦桧有着血缘关系。而题主所问的这个人应该是秦大士。

秦大士,江苏南京人,据传是秦桧之后。在他38岁那年恰逢崇庆皇太后60圣诞,朝廷因此开恩科取士,而秦大士便在此次考试中夺魁,此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皇帝曾询问秦大士是否是秦桧的后人,对此秦大士未作正面回答,只是回复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自己的确是秦桧的后人,但现在已为大清的臣子,秦桧虽然卖国,但自己必会忠于大清。并且南宋之所以出现秦桧这样的奸臣,完全是因为有宋高宗这样的昏君,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才是秦桧得势的根本原因。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皇上圣明,比宋高宗要强上千倍万倍,怎么可能再次出现秦桧这样的奸臣呢。

这个回答是非常巧妙的,首先没有否认自己是秦桧的后人,而是采取默认的方式,减轻了自己的尴尬,同时有没有欺骗皇帝。

其次又悄无声息的拍了皇帝的马屁,话外之音不无显示当今天子是如何如何地光耀千古,这对爱听奉承之言的乾隆很是受用,可谓是一箭双雕。

(乾隆是个十分自恋的领导)

不过这件事情出自私家野史,《清高宗实录》和《清史稿》上都没有记载过这件事。

《清朝野史大观》这本书更是带有很大的演绎色彩,其真实作者并未留下真实姓名,和《金瓶梅》一样,只落了个“小横香室主人 ”的笔名,其史料出处来源均不可考。

所以秦大士这件事99.99%是后世文人杜撰出来的,各位听后会心一笑就行。

其实出身这种东西不是个人能选择的,出身于奸臣之后虽然不光彩,但是奸臣之后也不乏有忠贞之士,而忠臣的后人当卖国贼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说秦桧的曾孙秦钜就是一个大忠臣。

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军南侵进攻蕲州。秦钜率众英勇抗敌,最后城破自焚而死,壮烈至极。

为了褒奖秦钜的忠烈之举,朝廷特意追封其为义烈侯,并建祠纪念。要知道在秦钜的那个时代,秦桧就已经被认定为是奸臣了。而秦钜作为秦桧的曾孙,为了洗涮祖上的污名不惜以身殉国,为自己和家族挽回了颜面。

而与此相对的是著名抗金英雄的岳飞,其21世孙岳钟琪居然官居清代陕甘总督(金朝和清朝是一个民族建立的),为清廷平定青海和西藏,还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想想真是造化弄人啊。


千佛山车神


这位中了状元的“秦桧后人”叫秦大士,号涧泉。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少年时书法就小有名气,于乾隆年间考取状元,德才兼备,诗书画称“三绝”。
秦大士是南京秦淮人,恰好与大奸臣秦桧一个地方。野史上说,乾隆十七年,秦大士参加殿试,疑心重重的乾隆皇帝故意问他,“听说你是秦桧的后代,果真有此事?”这话很难回答,说“是”吧,毕竟秦桧已经遗臭万年,别人免不了从此会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说“不是”吧,连自己的祖辈都不敢承认,那可能又被人认为德行不好,而且说不准要被治个欺君大罪。
不过秦大士的聪慧闻名可不是吹出来的,人家反应很快。只见大殿之上,秦大士不卑不亢地先吐出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满朝文武此刻都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看他如何为自己解围。
“皇上,宋高宗是昏君,用的是奸臣;而您是明君,用的自然是忠臣!”秦大士拐着弯儿夸赞了当今圣上是位明君,也解除了自己的危机。乾隆帝自然很高兴,秦大士如愿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
还有一个传说,说秦大士和友人去岳王坟,看到岳飞坟前的秦桧夫妇跪像。同行的友人们当时就揶揄秦大士,还让他当场写副对联说说感想。估计现场一度非常尴尬,幸亏秦大士才智了得,大笔挥就一副表忠心的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不过,秦大士做官后的确没有重蹈秦桧覆辙。他一辈子光明磊落,声名俱佳。现在在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上,还有被人们称为状元府的秦大士故居(纪念馆)。
以上就是这位秦姓状元的故事。但是在历史上,似乎大家对于秦大士究竟是不是秦桧后人,是有争议的。有个说法是,秦大士是秦桧大哥秦梓的后代,而秦梓是当时著名的主战派,所以秦大士的确不是奸臣之后。不过江宁区文物普查显示,秦大士的墓确实是在秦桧家族墓葬群内的。

生猛历史


秦桧的后人中了状元,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太准确。这个典故讲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秦大士,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高中状元时与乾隆皇帝的对答。

其实我很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它不是记录在正式的清朝史书之中,而是具有野史性质的《清朝野史大观》里。

秦大士,字鲁一,号秋田老人,南京人。据说他10岁能文,才华过人,23岁中举人,38岁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关于他机智对答乾隆帝的事情如下:

据载: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皇)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乎?”秦(大士)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上大悦。

就是说,状元郎秦大士有一天朝堂上,乾隆皇帝偶然间问了他一句话:你家真的是秦桧的后人吗?秦大士什么话都没说,只说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皇帝听到之后很高兴。

乾隆皇帝很喜欢刁难别人,我们看那些他和纪晓岚还有和珅三个人的对答就知道,乾隆喜欢恶搞自己的臣子,偶尔和他们开个小玩笑。状元郎秦大士姓秦,和南宋大奸臣秦桧是一家,乾隆心血来潮就像恶搞一下秦大士:你家真的是秦桧的后人吗?

伴君如伴虎,作为一朝状元,没有一点应对机锋的机智怎么行?秦大士一本正经地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话外之音,赵构昏庸,所以出了秦桧这样的奸臣;黄上圣明,我自然是大大的忠臣。

乾隆皇帝很高兴,这小子挺机智敏捷的啊,不仅化解了自己的尴尬,还趁机表达一把忠心,是个人才,以后可堪大用。

后来,秦大士果然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了翰林院侍读学士,名重一时。

这个故事,十之八九是后人穿凿附会自己编的,因为状元郎总是要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据考证,秦大士压根不是什么秦桧的后人,只是碰巧和大奸臣秦桧一样都姓秦而已。还有个关于状元郎秦大士的奇闻轶事。

据传,乾隆年间,状元秦秦大士和朋友们游览杭州西湖。西湖边上,就是岳王庙,他们走到岳飞的坟前,看到跪在坟前的秦桧夫妇。他的一个朋友就随后撰写了一副楹联讥笑秦大士。

对联是:“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秦大士听了没有发笑,提笔一挥而就,写道: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状元就是状元,从此没有人再笑话他姓秦这件事,也不再把他和秦桧搭在一起取笑了。

其实历史上,秦桧是没有后人的。因为他的正房夫人王氏,是一只母老虎,自己没有能够给他生下一个儿子,也不允许秦桧的其他小妾怀孕生子。秦桧有一个小妾怀孕,被王氏逐出家门,被迫嫁给一个姓林的人,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林一飞,即为秦桧的私生子。

秦桧的亲生儿子不姓秦,他有个养子倒是姓秦,也就是秦熺。

而据考证,秦大士的先祖是宋朝清官秦梓,和秦桧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在后来,乾隆皇帝一直很信任他,秦家也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达到鼎盛,家门兴旺。


END.


博书


诚邀,如题。和西方文明不同,中国很早就有了对于祖先的崇拜。西方圣经要求人民信教不信父母,中国统治者则以孝道治天下。于是祖先保佑这句话在中国随处可以听到,相对的,若是祖先犯错了,后代受此牵连的利例子也不在少数,其中又以大坏蛋秦桧的后人最为悲催。


秦桧,北宋末年出生,本是北宋朝廷官员,靖难之役后被金人抓到上京,后作为奸细被金人放回南宋,受到高宗赵构的礼遇,官至丞相,以卑躬屈膝于金人,害死北伐元帅岳飞而臭名昭著,为后世不齿。

扯远了,回到正题。时光荏苒,转眼千年过去了,大清成为了中华大地的主人。话说大清皇帝乾隆也是一个恨秦桧的。一次,秦桧后人高中状元,乾隆帝故意问其出身,这位状元又是如何回答呢?


实话实说,这是一道送命题。

如果回答“恨秦桧”,那是不孝,如果说喜秦桧,又是不忠,所以状元很巧妙的回答“臣愿意为祖先赔罪”,后写下”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来表明心境,也是很会做人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人怕出名猪怕壮,十全老人故事多。乾隆他老人家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带着豪华队伍六下江南都能搞出一箩筐微服出巡的故事,比如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比如荒山野岭的世外瓜农,比如乾隆离奇的身世之谜,乾隆的故事可以串出一个新的一千零一夜。

没想到乾隆和秦桧的后人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说起秦桧,应该没有人会觉得陌生,没有他的尽心尽力,“精忠报国”的岳飞也不会那么快就离开了人世,两人一起共事的时候很不对付,但身后,两人的名字却被捆绑了千年,1163年,岳飞被平反,人们对于秦桧的厌恶逐渐成为主流趋势,1475年,明朝进士周木第一次在杭州铸秦桧夫妇的跪像,这一大快人心的举动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由是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秦桧夫妇的跪像,因为风雨的洗礼和人们的鞭笞,跪像在几百年内重铸了十几次。人们对于秦桧的厌恶由此可以窥知一二,甚至秦桧让“秦”这个姓都变得尴尬。

秦大士就遇到过这样一次尴尬,好在他的博学和机智给他解了围(果然知识就是力量)。秦大士原籍安徽,其祖父定居南京,秦大士也就在南京长大,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属于神童级别的存在,十岁就会作诗写文章,23岁考中举人,诗、书、画样样精通,1752年,38岁的时候考中状元,成为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秦大士才华横溢,人品高洁,为官清正廉洁,为大清朝培养和举荐了不少人才。

但是很多人认为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人,后来乾隆也对秦大士的身份有了兴趣,于是有一次,乾隆就召见秦大士,然后盯着秦大士看了很久,才缓缓的问:“爱卿果真是秦桧的后人吗?”秦大士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六百年了,姓秦还是一种错误。

这实在是一道难题,比当初考状元难多了,秦大士不怕承认自己是秦桧的后人,但他怕皇帝会怀疑他的忠心,所谓“伴君如伴虎”,稍微说错一句话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但这并没有难倒秦大士,秦大士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回答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接着又说:“宋高宗昏庸,不辨忠奸,但陛下是明君。”是不是秦桧的后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秦大士是忠于乾隆皇帝的,乾隆一听自然很是高兴,于是一场君臣对话就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以上纯属野史,至于秦大士是不是秦桧的后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在清朝时期,秦大士的家族也是一个大家族,有不少秦家子弟都在朝廷位居要职。当然关于秦大士还有一则小故事,也是传说,也和秦桧有关。传说秦大士曾和几个同僚 出游,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岳飞墓前,看到秦桧的跪像,几个人就开始作诗文,自然是骂秦桧的,众人见秦大士不做声,就催促秦大士也写一句诗,秦大士沉吟片刻,开口说道:“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愧姓秦”应该是很多人的心声吧,秦大士在岳飞墓前说出自然是表明了立场,就是不知道秦桧生前如果知道自己以后会有如此的名声会做何感想,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秦大士在1752年中状元后走入仕途,却并没有多大的野心,他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种种地,侍弄侍弄花草,读读书,作作画等等,1763年,不到五十岁的秦大士就退了休,过上了自己想过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