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南明永曆十一年(1657),一心要取代永曆帝,自己做皇帝的南明秦王孫可望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與擁護永曆朝廷,且同為張獻忠義子的李定國、劉文秀兄弟反目,最終同室操戈、兵戎相見打起了內戰,幹起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兒。

孫可望“傻”,但並不代表他部下的將士們也傻,他們在白文選等人的帶領下,與李定國聯合起來,臨陣反戈一擊,打孫可望一個措手不及。孫可望戰敗,落了個眾叛親離,最後只好降清,做了可恥的漢奸。

一、兵敗如山倒

孫可望降清後,受到了滿清政府的熱烈歡迎,被請進北京城,順治皇帝親自接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榮寵極致,並被封為義王。

孫可望心中的虛榮心雖然得到了部分滿足,但還是有不少的遺憾和憎恨:遺憾的是,自己的皇帝夢泡湯了,沒有成為“後明”國的一國之君,只做了個滿清王朝的王爺;憎恨的是,李定國等人懷了自己的好事兒,將自己的皇帝夢給破滅了。所以,他要報復,用這些昔日兄弟、今日仇讎的鮮血來平復心中的遺憾,澆滅胸中的怒火。

於是乎,孫可望就將自己手裡掌握的南明政權內部的機密,毫無保留的向清朝政府雙手奉上,作為見面禮。對於這份大禮,清朝政府可以說是如獲至寶,自然是喜歡得不得了。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有了重量級漢奸孫可望提供的絕密情報做支撐,加上孫可望的手下做嚮導,清軍在不怎麼費力的情況下,就長驅直入,向中國西南地區的南明發動了戰略總攻。

南明永曆十二年,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二月,清軍兵分三路,從湖南、四川、廣西進軍,黑雲壓城般殺向了雲貴。三月,資深漢奸洪承疇就帶軍攻佔了湖南靖州一帶,長期在此與清軍對峙的南明軍隊全線潰敗。四月,清軍殺入貴陽,南明巡撫冷孟銋兵敗被殺。吳三桂帶軍佔領重慶,逐步向西南地區深入推進。

南明這邊,由於李定國與劉文秀之間發生矛盾,劉文秀鬱鬱而終後,兩部人馬難以團結一致共同禦敵,內部凝聚力出現瓦解跡象,加上清軍來勢兇猛,難以阻擋,造成了兵敗如山倒的頹勢。

此外,李定國在指揮作戰上已經部分失靈,南明將領各自為戰的現象嚴重,導致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許多將領見清軍殺來,紛紛逃竄。

貴州省會貴陽丟失後,許多南明文臣武將意識到國家滅亡已經不可逆轉,紛紛降清。

這一年臘月,清軍已經逼近雲南昆明。臘月十五日,永曆帝慌忙間離開昆明,開始了流亡生涯。十幾天後的次年正月初三,清軍進入昆明。孫可望、李定國等人苦心經營十餘年的昆明抗清基地,自此落入清王朝手中。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二、磨盤山血戰

清軍進入昆明後,並沒有稍停進軍的腳步,而是立刻啟動了剿殺南明殘餘勢力的計劃,馬不停蹄地追擊永曆帝。

永曆十三年(1659)閏正月二十一日,順治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南明兵敗如山倒的頹勢下,李定國發動了磨盤山血戰,給了清軍最後一次猛烈的打擊,奏響了南明絕地反擊的悲壯戰歌。

磨盤山,在怒江以西,是明朝的西南邊境,山高路險,叢林密佈,山路又多是羊腸小道,非常適合打伏擊。

李定國在山路兩旁樹叢中設下埋伏,分別以得力干將竇名望為“初伏”,高文貴為“二伏”,王國璽為“三伏”;每一“伏”,設伏兵二千人,總設伏兵六千精銳。明軍在清軍必經之地路上埋下地雷,計劃待清軍入圍後,一同進攻,將其包了餃子,關門打狗,讓其有來無回。為了防止被敵人發現,明軍提前帶好乾糧,不生火做飯。

吳三桂帶領清軍進入埋伏圈內尚不自知,因為一路殺來,明軍幾乎沒有一次像樣的抵抗,所以清軍也放鬆了警惕,麻痺大意起來。

眼看清軍已經成為甕中之鱉、門中之狗,埋伏中的明軍別提有多高興了。多少日子了,清軍在西南地區肆意妄為,殺害了多少明朝軍民,報仇的機會終於來了。況且這次帶軍的清朝大將是吳三桂這個鐵桿漢奸,今日有機會鋤奸,看著這個奸人被殺,是多麼痛快的事兒啊!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可是,正在此時,清軍卻停下了進軍的步子,並扭頭撤出;同時,清軍舉起火槍和弓箭向山路兩邊的叢林裡射擊,不斷有埋伏中的明軍被射中,慘叫聲傳出。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明軍的目標即將達到、計劃即將完成的關鍵時刻,南明內部又出了個叛徒!

這個叛徒是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

盧桂生見明軍兵敗如山倒,看樣子大明王朝已經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就決定投靠新主子滿清統治者。投靠新主子得有見面禮吧,而洩露明軍的設伏機密,避免清軍的傷亡,可是大功勞一件,是絕對的大禮啊!

於是乎,盧桂生這廝就做了可恥的叛徒,在明軍即將發動伏擊戰的千鈞一髮之刻,“十分及時”的跑到清軍那裡,見到吳三桂,如此這般一說,挽回了清軍的大損失。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吳三桂大驚失色,下令已經進入伏擊圈的清軍火速撤離,同時下令軍隊向設伏的山路兩旁射擊,搜殺埋伏中的明軍。

這些埋伏中的明軍,都是李定國的嫡系部隊,跟隨李定國南征北戰多年,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戰鬥力很強。他們在沒有收到進攻的信號前,是不會貿然反擊的。

就這樣,清軍的彈火、箭鏃落入了明軍中,明軍傷亡了許多,但是他們並沒有立刻反擊。

竇名望見此,知道伏擊戰計劃已經生變,現在若再不發動進攻的話,明軍的傷亡會更大,於是就鳴炮出戰。“初伏”明軍出戰後,“二伏”、“三伏”的明軍也只好跟著出戰,一同殺入清軍陣營中,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

李定國感覺號炮不對後,明白事情有變,立刻派軍增援,才擊敗了吳三桂帶領的清朝追擊來的軍隊。此次戰鬥從這天卯時一直打到午時,雙方傷亡均十分慘重,山上山下,橫屍遍地、血流成河。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三、血戰意義

磨盤山血戰,明軍雖然擊敗了清軍,可是自己損失也大,可以說明清雙方是兩敗俱傷。

此戰,是南明在總體上已經處於頹勢的情況下主動發起的最後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影響力的戰鬥,雖未能全殲來犯之敵,但也打出了南明軍隊的血染風采和錚錚血性。它,讓滿清征服者明白,南明軍民並不是好欺負的,也迫使滿清政府調整了一些歧視原明朝軍民的政策。

此戰之後,滿清方面,多羅信郡王多尼被清朝政府罰銀五千兩,多羅平郡王羅可鐸也被罰銀四千兩,多羅貝勒杜蘭被罰銀兩千兩,徵南將軍趙布泰革職為民,等等。清朝政府處罰這些清軍帶軍人物,只能說明一個情況,那就是此戰中,清軍的損失非常大,儘管清朝政府從未公開過清軍傷亡具體數據。因為清軍損失過大,所以導致統治階級上層無比的震怒。

南明方面,由於損失也大,特別是跟隨李定國南征北戰多年的許多將士在此戰中犧牲,導致此後李定國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對清戰役,為南明最後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南明若是此戰得勝,必將給清軍以重創,阻擋清軍的進攻,也會給一直堅持抗清復明軍民以極大的激勵和希望,永曆皇帝可能也不會那麼火急火燎的逃亡緬甸了。一旦清軍進攻受阻,南明方面就有時機集結分散各地的軍隊,抗清鬥爭會延續更長的一段時間。可惜,關鍵時刻一個叛徒的出現,改變了戰鬥的結局,也給南明的歷史走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南明的叛徒盧桂生,因為在關鍵時刻出賣了南明,棄明投清,幫了滿清政府的大忙,被清朝官方賞給了一個雲南臨元兵備道的官職,不久又被擢升為清朝大理府的知府。盧桂生,雖然靠當叛徒、出賣南明利益得以升官發財,卻被永遠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遭到了後世的不齒和唾棄。

磨盤山血戰之後,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何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七十餘萬字。閱讀悅讀平臺簽約作者。系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河南省孔子學會會員,汝南縣作協副主席、新蔡縣作協特邀理事。

推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