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金字塔比肩的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被郭沫若挖掘?

在中国人的心中,唯有秦始皇陵才有资格和埃及金字塔比上一比,仅仅是陪葬的兵马俑,就已经让国内外的考古学家和游客们无比惊艳。人们急于一窥秦始皇陵的真实面目,但是现实条件之下挖掘秦始皇陵的工作是不可能开展的,甚至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之内,我国政府和考古学界都不会主张主动开启秦始皇陵。

可与金字塔比肩的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被郭沫若挖掘?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初期,郭沫若先生就曾经下定决心要在他的有生之年挖掘几座大墓,除了明十三陵,还有武则天的乾陵和秦始皇的陵墓。因为武则天和秦始皇的陵墓规模太庞大,难度也最大,所以郭沫若主张先从明十三陵下手。在多方比对之后,郭沫若最终选定了定陵,这场挖掘工作成为中国考古学界著名的一场考古灾难。

在当时,我国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成熟,在墓室门打开之后,考古学家们根本来不及保护里面字画和丝绸,导致大量文物被氧化毁坏。另外,因为当时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很薄弱,导致万历皇帝以及他的两位皇后的尸体遭到践踏,连金丝楠木棺材都被附近的村民拉回家做家具去了。

可与金字塔比肩的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被郭沫若挖掘?

到了1958年,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被修路的工程队不小心炸出一个口子。两年之后,考古学家竟然清理出了羡道的大门。郭沫若十分兴奋,立刻向国家提出请求,申请挖掘乾陵。然而这次周总理非常理智地压了下来,委婉拒绝了他:我们不要将所有的好事都做完,应该留给后人。

总理给了郭沫若一个台阶,但他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我们没有保护文物的能力,只有等到后人这方面的技术成熟了,才能开启乾陵。1961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就在其中。1995年开始,陕西代表团曾经向全国人大多次提起挖掘乾陵的提案,他们怀疑乾陵之中陪葬的丝绸和书籍已经因渗水而腐坏。但是这个提案被众多专家商讨之后,以多数票否决,新时代的考古工作者们对于帝陵的挖掘已经非常理性了。

可与金字塔比肩的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被郭沫若挖掘?

其实,对历代皇帝陵墓的考古工作是一件世世代代传承的大业。急于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希望在生前可以看到某位皇帝的陵墓的开启,本身就是一个片面和自私的态度。在不能保护文物的时候贸然打开陵墓,对于陵墓就等同于破坏。

而且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帝陵更是机关重重,不可估量。已经有专家证实了秦始皇陵之中含有大量的汞物质。而且这座占地整整56.25平方千米的帝陵还被埋在35深的地下。将这些土全部挖开就是一个极耗费人力的工程。现在考古学家们对于秦始皇陵内部的结构和机关并不清楚,稍有偏差,帝陵可能就会坍塌,这不仅仅是对皇陵的毁坏,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总之,秦始皇陵不仅含有大量的汞,还深埋在山下,现在挖掘秦始皇陵的话难免出现安全事故,且无法估量挖掘的成本。

可与金字塔比肩的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被郭沫若挖掘?

我觉得我们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兵马俑已经是一种奇迹了。据兵马俑的挖掘者说,当年它们被挖出来的时候都是带着鲜艳的彩绘的,但是因为氧化,迅速消失不见。为了能恢复兵马俑身上的色彩,我们的考古专家们已经研究了20多年,和德国方面合作了10年,至今依旧找不到方法。兵马俑的问题尚且没有攻克,更何况是秦始皇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