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工厂搬到老挝、越南、泰国,难道只是人工成本高吗?你怎么看?

熏悟空妖尔山


外企南迁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人工成本较东南亚高

2,中国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国外企业无法达到中国政府的环保要求,无法生产。

3,房地产价格高企,租金节节攀升,企业用地成本增加。

4,中国税负世界第二,16%的增值税,加上其他费用,交给政府的费用成本占产品价格的20%以上。

随着给外企超国民待遇政策的结束,外企退出中国是大势所趋了。


大周期5002


我感觉是害羞跑的

第一,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美帝国主义气息奄奄。这些企业家们照镜子一看,个人形象配不上强国公民的形象,羞愧了。

第二,我们一年税收增长远超GDP增幅,这些企业家们拿账本一看,税收增长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羞愧了。

第三,我们地价、房价、租金飞涨,这些企业家们摸一摸口袋,羞愧了。

第四,有的企业家老婆炒房。企业家带着几百人拼命干,到年底没有老婆一个女人赚得多,羞愧了。

第五,税涨了,成本涨了,利润蒸发了。年终面对员工期盼比去年多发年终奖的目光,不敢直视。羞愧了。

羞愧到无地自容,只好逃跑了……


知冷知热暖通设计师


先来一波“工资杀”,展示下东南亚各国的最低工资标准。

各国最低工资标准

越南约为1138元RMB/月,缅甸约为588元RMB/月,柬埔寨约为1105元RMB/月,孟加拉国约为416元RMB/月。


缅甸适龄工作人员非常多,而且非常年轻,平均只有22岁,他们大多从事农业,非常渴望进入制造业。孟加拉国约2/3的人口小于30岁,且英语熟练。

越南有近4000万劳动力,柬埔寨也有非常充沛的劳动力。

产业链悄然形成

现在以越南为龙头的东南亚纺织产业链已经悄悄形成,孟加拉国和越南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产国,世界服装业七大顶尖面料企业落户孟加拉国,越南则有100个梭机厂,有大量的针织梭织800万台产梭机,越南在纺织行业垂直领域和供应优势明显。

越南已批准11个国家参加的CPTPP,意味着越南的产品可以无关税进入占全球GDP45%的多边市场,将会有更多高中端服装面料企业进入越南。

估计欧盟议会将在2019年批准与越南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欧盟占全球GDP21.8%。

龙头企业进入东南亚

越南出口结构开始呈现出产业升级换档,主要是因为一些世界级龙头企业开始进入越南,使越南从低端产业向中端产业大举迈进。

三星在全球最大的加工厂就设在越南,2018年就创造了6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占据越南总出口额的1/4,Intel和微软也来到越南。

优衣库,ADIDAS,H&M,Gap在柬埔寨设厂,Nike,Levi,s,HugoBoss,Uniqolo,Puma,JCPenney等世界知名牛仔品牌均在孟加拉国生产,Nike,ADIDAS,Puma,NewBalance等运动鞋在越南生产,2012就在越南开疆拓土的ADIDAS,现在全球产能的44%在越南,份额每年都在提升。

总结语

开始很多企业可能是冲着东南亚国家廉价的人工工资,随着市场慢慢把产业链磨合出来了,一些国际龙头企业开始进入,然后很多配套的产业链开始追随进入,然后良性循环不知不觉就形成了。


全球能容纳低端制造业就业人口仅仅2.5亿人,而现在已经挤满了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如果返身去拼低工资已经不现实了,我们需要的是多些像华为的5G这样能在世界高端科技有一席之地的企业。


天下会会天下


现在确实出现了大量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工厂,从中国的东部沿海搬到东南亚各国的情况。其中接受中国产能转移最多的地区当属越南、泰国。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情况也不错。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由于基础条件太差,能够接受到中国的产能转移有限。

产能向外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当然,主要原因是成本的原因。随着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左右,中国已经是一个妥妥的中等收入国家。雇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没有几千块钱是拿不下来的。像八九十年代那样五六百块钱雇一个壮劳力,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单纯考虑在用工成本方面,中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远远超过了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以及非洲地区。在制鞋,玩具,香包,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中,工人工资占了成本的极大比重,这些企业搬迁到中国以外的地区会更有利润。这是挡也挡不住的。这本身也不是坏事,中国人总不能老是拿着低工资,出卖劳动力。

第二个原因是土地成本,据我了解,现在珠三角的工业用地成本已经每亩上几百万元了。你没有听错,是工业用地。这个价格几乎超过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商业用地的拍卖价。以前那种你只要是来投资设厂土地免费供应的局面,或者土地价格先征后返,恐怕很难再现。土地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的土地价格已经远远高于了很多发展中国家。

第三个原因是环保原因。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初期,社会是没有力量承担环保成本的,先污染后治理几乎是一条通行的路子,但到了工业化中后期,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以及社会整体对于环境污染的容忍度降低,环境问题提上日程。18大以来,中央将环境保护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处置了一大批破坏环境的典型案例,现在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官方到民间的共识和政治正确。一些有污染的企业要想中在中国进一步生存,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增加企业成本。这也是企业外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对于这一条还要增加一句,那就是环境保护的严厉程度,并不是人均GDP低的国家就一定低。这还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有关。大多数国家目前采取多党竞争制度,环境问题很容易被政党利用,成为相互攻击的社会议题。所以有的企业看着某国环保要求低,就跑过去了,结果被在野党抓住不放,长期无法开工。等在野党上了台,他们也要挣政绩,又主张企业上马,而下了台的政党又跳出来反对。这些损失算下来,还不如在中国老老实实的上环保设备,毕竟中国的政策和政治具有稳定性。所以有的企业出去混了两年又跑回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市场的原因。这可以视为第四个原因。这些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本国工业化的政策和贸易壁垒。产品要想进入该国市场,就必须在该国投资实现生产本地化,美国都是这样的,就更别提其他国家了。比如中国的手机企业进入印度,就采取了这种办法。

通过这些分析,我觉得企业搬离中国并不是天天要塌下来的问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现在还有更多的优势,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中国的经济正在实现伟大的转型,这也是我们在血汗工厂的低级阶段付出代价的回报,此外,物联网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给劳动密集型刘在中国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国具有充足的社会资金,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世界无与伦比的配套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政策,只要不出现方向性和颠覆性的错误,中国的产业升级会在五年之内基本过关,十年之内奠定大局。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万里蜀江客


许多答案都提到了成本问题,但我认为成本可能是个问题,但绝对不是主要问题,甚至不是重要问题。毕竟广大内陆还有许多低工资、低租金区域。所以人工、租金什么的不是主因。

相反,因为只要搬去东南亚的工厂多了,他们哪里的人工成本一样会上涨,这几年越南、柬埔寨的人工工资已经在节节攀升了,大城市的房价租金也已经不低了,中国发生过的成本上升问题这些国家也躲不过,但是企业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搬,这说明他们在考虑其他东西。而且搬迁本身就是一项大支出,何况搬去基础设施落后的越南等国,如果以10年为跨度看,总体来开成本并不低于大陆。

外企之所以搬走,主要是政策原因,所谓闻音知雅意,近几年的政策变化,让他们害怕了。至于有哪些政策变化,这里不方便说的太细。

跑了,只能说:若为安全故,钱财皆可抛!


盗德高点


从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后,很多的外企是逐渐的进入到内地了,以沿海城市为主。也是进一步增加了就业的工作岗位。在初期我们国内的情况是以制造业为主,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力。



所以在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外出打工的都是往深圳、广州、福建这些地方去的。所加工的东西也是刚需的日用品,不会存在什么积压库存的情况。况且我们只是代工、有关其它的不需要我们操心。

因此在那几年中,GDP增长的也很快。当然国内的企业也不甘落后,但是在整体感觉上还是外资企业各方面的待遇好点,制度也相对完善。可是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这个脚步是放缓了。

全球的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对于制造业来说,更是一种冲击。在后面的几年中,现实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一方面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各方面的原材料、物流这些的涨价。

很多企业是在苦苦的支撑着,还有就是我们的工人也是慢慢的明白了,打工虽然是必须的,可也没有必要每天花十多个小时在上面,所追求的不是要买车买房,而是一种自我的实现。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哪里都没有去过,那你们希望资金活成一个什么样的呢?世界那么大,真的需要去看看。企业开工却招不到工人,你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谁没有改变呢?



另外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国内企业的战略变化。从之前的加工制造业转向创新、掌握核心科技的步伐。提起中国制造,让外国人所想起的是廉价的商品,而现在需要摆脱这顶帽子。

现在所处的境遇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并进行自主创新,我们才能立足于世界的顶端。要实现这个跨越,也等于是需要砍掉一些不必要的低端制造业。

那我们旁边的老挝、越南、泰国这些地方,完全是符合条件的。它们这些国家没有制造业的经历,各方面的成本相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低的,为它们提供就业的机会也会增加。

照这样看来,大部分还是人工成本低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是这样认为的,那你可能只了解到一点了。这个其实里面是有一个规律的,就是制造业都会往不发达地区迁移的,过了十几年东南亚的情况似乎又会变了。

制造业的迁移会往非洲那边迁移的,至于现在为什么不直接到非洲去,是和当地的基础交通设施、国情有关的。你们赞同吗?


17看科技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MBA智慧钱大山,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挑战命运、分享300万+流量,流量为王,您!懂!的!


1、目前存在着一些以低劳动力为主要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厂转移到东南亚一带,主要原因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法不健全,工厂主可以不为工人缴纳养老保险;

2、我国对劳动者权利保护越来越法制化,指望不给员工上社保来赚黑心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3、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力价格比我们相对低廉,这也是不少工厂转移的原因之一。

4、东南亚有一些国家长期是美国的盟友,存在关税优势,和美国发生贸易战的可能性比我们要低,这也是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东南亚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人工成本只是部分企业转移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唯一的原因。您觉得还有什么原因?欢迎拍砖!!!


MBA智慧钱大山


第二,政府对加工行企业的政策支持在不断减少,对创新和高科技企业力度增加,政策导向越来越大,富士康就是一个加工型企业的代表

“3000干不干?”

越南青年:干,而且我能做12小时

中国青年:请问有五险一金?包吃包住?有年终奖?其他的我想想再定…

😨


顺势顶瓜瓜


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在中国遇上了瓶颈,随着60、70、80后劳动力的年龄增大,逐步回乡养老,工厂招工将变得困难。计划生育后的社会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而且90、00后的青年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不再愿意从事车间的机器性工作,并对薪资也有较高的要求,从而也提高了用人成本。

相对于东南亚国家,劳动力相对富足,有如八九十年代中国珠三角经济带。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取代车间工人,是很快即将到来的时代。

还有一个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是房地产,工厂、办公楼的租赁费用越来越高,对创业者本来就紧的资金,也是不小的压力。


柊行分销


工厂外迁考虑多种因素,应综合分析:

宏观政策环境上

考虑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如果这个国家还处于战乱、社会还处于很多不稳定、企业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是吸引不了外资的。近年来东南亚这些国家的在社会稳定和政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关税政策、法律健全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吸引着各国企业投资,工厂迁入。

另外考虑市场

东南亚国家是一个近7亿人口的大市场,在那里建立工厂可以快速低成本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而且可以辐射出口到澳大利亚、印度。这是国内企业全球化经营布局的需要。

再者就是大家国内成本的提升

1.国内用工成本提升,前些年沿海制造业往内地转移,现在内地的用工成本对于一部分企业仍然有压力。

2.土地成本,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成本是外签的又一因素。

3.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大量年轻人就业转移。近来出现的“年轻人宁愿送快递不愿去工厂”,企业出于对当前和未来用工的判断,进行迁移。

4此外近年来,对环境的重视,部分企业满足不了国内环评条件,进行工厂外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