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想智控:實現中國焊接自動化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它!

在今天,從德國倡導的“工業4.0”到智能製造以及最新的工業物聯網,工業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已成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會給傳統制造業帶來更為深刻的影響。

在這個進程中,以下兩種狀況會越發明顯。一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迫使工廠必須採用更高效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二是面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的增長,工廠需要建立起快速響應多樣化需求的機制。因此,高度互聯和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也將會成為突破傳統走向未來製造業的主力軍。

所謂工業機器人,就是具有簡單記憶和可變控制程序的自動執行工作機械。工業機器人可以接受人類的指揮,也可以執行預先編排的程序,它們執行的是取代或協助人類工作的工種,例如製造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在西方國家,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設備已成為裝備的主流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雖然工業機器人一次性投資比較大,但它的日常維護和消耗相對於它的產出遠比完成同樣任務所消耗的人工費用小。比如在國外汽車、電子電器、工程機械等行業中已經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避免了大量的工傷事故。

創想智控:實現中國焊接自動化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它!


(焊接機器人)


在我國,機器人產業是未來十年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作為自動化製造技術的重要產物,工業機器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同時被廣泛應用於各個生產製造領域中,比如焊接領域。眾所周知,焊接是一種勞動條件差、煙塵多、熱輻射大、危險性高的工作。作為焊接工人又要必須有熟練的操作技能、豐富的實踐經驗、穩定的焊接水平。因此,工業機器人的出現自然而然使人們首先想到用它來代替手工焊接,這樣既減輕焊工的勞動強度,又保證焊接質量和提高焊接效率。

實際上,工業機器人在焊接領域的應用最早是從汽車裝配生產線上的電阻點焊開始的。原因在於電阻點焊的過程相對比較簡單,控制方便,且不需要焊縫軌跡跟蹤,對機器人的精度和重複精度的控制要求比較低。點焊機器人在汽車裝配生產線上的大量應用大大提高了汽車裝配焊接的生產率和焊接質量,同時又具有柔性焊接的特點,即只要改變程序,就可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對不同的車型進行裝配焊接。

然而,焊接又與其它工業加工過程不一樣,在焊接的過程中,材料本身會發生形態變化。比如電弧焊,被焊工件由於局部加熱熔化和冷卻產生變形,焊縫的軌跡會因此而發生變化。手工焊時,有經驗的焊工可以根據眼睛所觀察到的實際焊縫位置適時地調整焊槍的位置、姿態和行走的速度,以適應焊縫軌跡的變化。而工業機器人要適應這種變化,必須首先像人一樣要“看”到這種變化,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調整焊槍的位置和狀態,實現對焊縫的實時跟蹤。

創想智控:實現中國焊接自動化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它!


可是在電弧焊接過程中存在著強烈弧光、電弧噪音、煙塵、熔滴過渡不穩定引起的焊絲短路、大電流強磁場等複雜的環境因素,工業機器人要檢測和識別焊縫所需要的信號特徵的提取並不像工業製造中其它加工過程的檢測那麼容易。因此,更多先進的工業機器人和技術應運而生。

比如,電弧焊機器人,也算是最早進入智能領域的機器人。因為電弧焊,要求焊矩精確地跟蹤具有三維空間的焊接線。但是由於製造誤差、裝配誤差及工件受熱產生變形等,致使同種工件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焊接線。這就要求機器人在焊接過程中對上述誤差能夠檢測、判斷和修正來保證焊接質量,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機器人的“眼睛”,傳感器也不斷髮展起來。

創想智控:實現中國焊接自動化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它!


(創想智控激光焊縫跟蹤器)


傳感器是機器人的感覺器官,是機器人獲得智能的手段。在焊接領域,研製精度高、可靠、小型、價廉的傳感器成為了工業機器人走向實用化的關鍵,對於中國廣大的開發者而言,這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很多技術型企業都開始積極創新開發。創辦於2013年的創想智控,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工業智能傳感器企業,僅用了5年時間,掌握了激光位移傳感器全系列研發的核心技術,擁有50餘項專利的技術儲備,在以特種激光位移傳感器為基礎的,智能焊縫跟蹤系統市場做到了市場份額國內第一。

創想智控:實現中國焊接自動化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它!


據悉,由創想智控自主研發的“智能焊縫視覺跟蹤系統”和“激光位移傳感器”已經與全球包括四大家族(ABB、庫卡、發那科、安川電機)在內的30多款工業機器人品牌完成適配,率先實現智能焊縫視覺跟蹤系統的本土化應用落地,多項技術參數一舉超越國外同行。目前,創想智控所研發的焊縫跟蹤特種激光位移傳感器在精度、適應性、識別率、穩定性、服務響應時間等方面不亞於國外競品,某些方面遠超國外競品,產品平均售價也低於競品的15%-40%。同時,創想智控還掌握通用激光位移傳感器研發及供應鏈關鍵環節,填補了傳感器應用焊接領域國內品牌的空白。

有專家稱:“如果說數據處理和算法是工業機器人的‘大腦’,那麼,該項技術就是為大腦配備的‘眼睛’,使得工業機器人具備感知和適應工作對象特徵的能力,對變化的環境和形態各異的加工對象做出準確處理,真正實現智能化,大幅擴大工業機器人的適用領域,尤其是裝配相關的自動化生產線。”

創想智控:實現中國焊接自動化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它!


傳感器在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檢測環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感技術的發展對工業機器人升級,智能化工業進步都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實現中國焊接自動化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傳感器技術!創想智控表示,未來,傳感器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市場也會越來越廣闊,無論是機器人還是其他智能化產品,它們都無法離開傳感器及其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