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系章西田氏家祠,原稱荊樹山房,座落於鉅野縣城南24公里的章縫鎮西街北側,是明代隆慶時期田氏七世祖田嶠、田峨兄弟(曹州名士,著有合集《荊樹堂山房文集》傳世,影響深遠)二人的書齋,後有田氏族人改此為祭祀祖先的家祠。原祠佔地5畝餘,建國後尚存三進四合院,呈目字形。“文革”中,書館被毀,古籍藏書付之一炬,諸多刻石亦遭毀壞或散佚。近年來,田氏後裔積極找尋散佚的遺物,田嶠、田峨丹書刻石4幀及部分手跡,現已收入荊樹堂保存。現僅存一單院,南北35.7米,東西25.8米,佔地面積92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大門、拜廳、捲棚、正堂,均灰磚壘砌,白灰勾縫,小灰瓦覆頂。近年,其族人集資對現存建築進行了修繕。

章西田氏家祠,古樸典雅,建築結構嚴謹、佈局巧妙、肅穆莊重,是一處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築。雖座落在鄉村,卻顯壯觀;規模雖小,但不失為研究田嶠、田峨兩位名士和家祠文化的一處“寶地”,被列入鉅野縣和菏澤市文物保護單位。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章西田氏家祠—荊樹堂外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大門風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二進門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門廳外視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門廳採光和排水佈局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二庭和正堂局部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東側配樓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東側花園一角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解放章縫戰役中荊樹堂東側配樓牆體機槍掃射彈孔局部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荊樹堂庭前堂會演出和東廂房、西側花園出入圓門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章縫鎮西姜莊皇姑墳實景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鉅野名勝景點之章縫荊樹堂

章縫鎮西姜莊皇姑墳明代古碑局部

田嶠、田峨與章西田氏家祠

荊樹堂,乃田氏家祠,位於鉅野縣章縫鎮東西大街中段。約建於明隆慶至萬曆年間,原佔地5畝許,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築。歲月蹉跎,後院等附屬建築已傾,主體四合院尚保存相當完整。臨街面闊九間仍為原來風貌,均青磚砌壁,布瓦覆頂。其中大門三間,闊10.35米,進深7.15米,七架列式樑柱結構硬山建築,高臺作基,青石築成,屋頂採用大式瓦作,雕脊跑獸,飛簷起翹。廊枋上陽琢文字,左“木本”、右“水源”,中刻“ 派 衍青齊”。門上方高懸:“荊樹堂”匾額,金光燦燦,赫然醒目。院內正堂三間面闊11.13米,進深6.5米,亦七架列式硬山建築,青砌撕縫,雕樑畫棟,立吻增輝,更顯莊重。兩側設有配房,皆五間,配房與正堂之間又各設月亮門可通跨院和後院。院中拜廈由四列16根木柱承擎,重樑起架,青瓦覆頂,前接捲棚,直至正堂。左右延及兩廡,覆蓋整個天井,夏日不曝,冬雪不侵。整個建築群結構嚴謹,佈局巧妙,細微處顯現考究,古樸中透著靈秀,雅靜深致,肅穆莊重。

荊樹堂原稱荊樹山房,系田氏七世祖田嶠、田峨兄弟二人的書齋。田嶠,字雲嶽,號宗甫,歲進士出身,長於文章;其弟田峨,字鬥嶽,號瞻甫,萬曆戊子科舉人,工詩善書。二人皆為曹州名士,與當時的董其昌、米萬鍾、邢侗等文化名人往來唱和,交誼甚密。著有合集《荊樹山房文集》傳世,影響深遠,享有“江南一董(其昌),江北二田(嶠、峨)”的美譽。其子、孫亦多有成就者,“印累累,綬若若,文武闈掇巍者,連續不絕”,“家益饒,壤沃屋潤,廓邑中稱巨室者首推田氏”,成為顯赫一時的名門大戶。有了豐裕的經濟基礎和良好的人文條件,田氏“首創家祠,制祭器,聚眾而時享”。遂辟書齋,加以增修擴建,更名荊樹堂。荊樹山房、荊樹堂蓋源於“田氏分財,忽瘁庭前之荊樹”的歷史故事。古有田真、田廣、田慶兄弟三人,手足情深。後各自娶妻,欲分家分財,擬將堂前粗大繁茂的紫荊樹亦一分為三。翌日清晨,忽見荊樹葉垂憔悴,眾皆驚詫。田真謂弟說:“木本同株,若分析則憔悴,況人?兄弟而可離,是人不如樹也”。兄弟三人,深為感動,紫荊樹旁,抱頭痛哭,決定不再分家。從此,居家和睦,荊樹復榮。田氏家祠取名“荊樹堂”,意在使子孫後世不忘先祖史實,向心合力,禮讓躬親,“荊樹堂上兄宜弟,綠服庭中子悅親”。

荊樹堂後院原有書館,東北側為王姥娘廟。王姥娘為本支田氏之祖田子成父子的救助恩人。田氏原籍青州。明初,青州指揮使田子成,因諫言被謗,掛印遁逃,肩挑幼子投奔先前定居於鉅野縣田家莊的長兄。及晚,子成隔簾聽到嫂問兄長:“二弟此來,是暫避還是長住?”子成察嫂意,遂告知:“片刻便走。”是夜,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邑之大戶王承輔之妻,忽夢兩隻猛虎臥於雙碑泊(今田橋鎮田橋村東北)橋下,猛然驚醒,恰值子夜時分,心中疑惑,即喚傭人同去探視。只見橋下,一副挑擔,父子相擁,遂引領歸家。王氏見子成父子氣度非凡,又憐其落難之時,便好心收留於家,待子成如兄弟,視其子福順若己生。王氏膝下唯有一女,福順及長,便招贅為婿。田氏後世子孫不忘外祖母王氏恩澤,故於祖祠內別置一區建王姥娘廟。嶠、峨兄弟詩文丹書,勒石鑲壁,甚為壯觀。

歷四百餘年風雨,荊樹堂可謂存之不易,上世紀五十年代至“文革”中,王姥娘廟及書館相繼被毀,古籍藏書付之一炬,諸多刻石亦遭毀壞或散佚。近年來,田氏後裔積極找尋散佚的遺物,田嶠、田峨丹書刻石4幀及部分手跡,現已收入荊樹堂保存。2002年,族人又集資對現存建築進行了修繕,使這一歷史古蹟再增光輝。

皇姑墳的傳說

鉅野縣章縫鎮西姜莊村正南200米,有一座象小土山似的大墳,它就是聞名魯西南的皇姑墳。此墓歷史上多次被盜掘,“文革”期間幾乎被毀壞殆盡,但是墓的正頂生長的一棵鬱鬱蔥蔥、姿態怪異的古柏因民間靈異傳聞而多次得以倖存,為皇姑墳增添了幾分神秘之感。現其姜氏後人原墓堆土成墳,以水泥和土磚圍壘砌築,高近兩米,封土直徑約10米餘,原址建設獨門院落,佔地約3畝餘,專人看守,並復原明代碑文勒石紀念。

墓中埋葬的靈魂是哪朝哪代的金枝玉葉?又怎麼會安葬到這窮鄉僻壤呢?細說起來,還有一段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呢。

話說明朝萬曆年間,西姜莊有一個叫姜坦(字儀賓)的舉人。此人身材魁偉,相貌英俊,是個出了名的美男子。其父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糧食商人,經常來往於濟寧、兗州之間做生意。姜儀賓也隔三差五地出門,幫著父親打理往來帳目。

那時,萬曆皇帝的叔叔在兗州,被封為魯王。魯王爺膝下有一愛女,生得花容月貌,嬌俏可人,深受父王寵愛,是魯王爺的掌上明珠。魯王爺是一位比較開朗的郡王,不想在婚姻上過多地干涉兒女。在女兒的再三懇求下,他決定讓女兒自己選如意郎君。於是興師動眾,搭起高大的綵棚,四處派人張貼告示,召集天下才子,拋繡球選女婿。這天,姜儀賓正巧趕在兗州幫助父親做生意,看到了招親告示,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小姐拋繡球招婿本就是一件奇聞,又何況是郡主呢?今天定要看個熱鬧。況且這樣隆重的場面對姜儀賓來說還從未見過。他猜想著郡主的容貌,那定是天姿國色。於是不自覺地向彩臺走來。遠遠地就聽到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他匆忙加快了腳步。至彩臺前,但見才俊雲集,齊刷刷地伸長了脖子向臺上觀望著,恨不得將郡主一把搶至府中。再往臺上看時,不由驚豔於郡主的容貌:只見郡主杏眼桃腮,皓齒櫻唇,時而輕移蓮步,在臺上尋尋覓覓,一雙美目顧盼生輝,眾才子為之痴迷。

姜儀賓身材偉岸,儀表堂堂,一張國字臉稜角分明,劍眉明眸,鼻直口方,白淨清爽,站在人群中儼然鶴立雞群。公主的美目迅速捕捉到了這位貌若潘安的少年俊傑,,立刻粉臉一紅,心如撞鹿:這不正是我心儀的男人嗎?於是不再猶豫,掂起繡球照準儀賓拋了過去。合該好事多磨,碰巧那天風大,這球飄著飄著就偏離了方向。一剎那間,球已離姜儀賓遠去。公主嚇得目瞪口呆,整個人僵在那兒,心中暗道:我的命好苦啊!再看繡球在眾人頭頂搶來搶去,眨眼間落入一個麻臉大漢手中。說時遲,那時快,一位青衣秀才急紅了眼,他見搶不過麻臉,心想:我得不著,你也別想得到。於是運足全身力氣,照準繡球一巴掌打了過去。只見繡球在空中劃過一道彩虹,正好投到姜儀賓懷中,被他合臂抱住。姜儀賓喜不自禁: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公主一顆懸著的心方才鬆弛下來,不僅喜上眉梢。

姜儀賓被王府家人請至府上見王爺、王妃。王爺仔細詢問了儀賓的身世,接著由郡主的恩師考問他的學識。無論天文地理,詩書文章,姜儀賓均對答如流,喜的王爺不住點頭,深表讚許。興頭上,王爺當即許下了這門親事。儀賓回去稟明父親,單等王爺奏明皇上,選個良辰吉日與郡主完婚。

魯王爺馬不停蹄地趕往京城,把姜儀賓的百種好處奏明皇上。皇上連日來事務繁忙,正想出門放鬆放鬆。於是選了個皇道吉日,親自去兗州替郡主主持婚禮。萬曆皇帝見郡主聰穎可愛,知書識禮便策封為公主,按照皇姑禮節為郡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婚後不久,姜儀賓執意回家。他認為男子漢大丈夫理應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不能靠著媳婦吃軟飯遭人譏笑。郡主拗不過他,只好答應跟他回家。王爺雖然心疼女兒,見儀賓去意已決,也不便再說什麼。

於是魯王爺親自帶領家丁把郡主夫妻送回西姜莊村。皇上念及郡主在農村生活有諸多不便,在西姜莊村興起一個青菜集市。這便是現在“倉集”的來歷。為了讓郡主居所更舒適,又令人專門劃出一塊地來建起亭臺樓閣及漂亮的花園。

在最初的日子裡,郡主陶醉於田園式的生活,每日與儀賓手牽手一同出門徜徉於大自然地懷抱,蹁躚於綠野溪畔,流連忘返,日子過的甜蜜又幸福,真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封建社會的禮節特別多,公主是通曉詩書的,束縛於“父子”、“君臣”之禮,儀賓、儀賓的父母、祖輩每天都要分早、中、晚三次向郡主問安。然後再按家庭的禮節,由郡主向儀賓、儀賓的父母、祖輩問好,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這些繁瑣的禮節既影響了農活又影響了生意,弄的老薑家煩之又煩。儀賓便建議公主取消這些繁文縟節,公主卻執意不肯,由此引發了家庭矛盾。且夫妻二人的爭執逐漸升級。

一次, 儀賓又苦口婆心地規勸公主丟掉那些禮節。郡主堅決不同意取消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規矩,言道:“君不君,臣不臣,成何體統?”事有湊巧,這一天儀賓的父母忙於酬客,未能向公主請安。公主不由得氣往上撞,罵姜家人是賤民百姓不懂禮節。儀賓怕父母聽見傷了二老的心,情急之下用袍袖抽了公主一下,斥責她迂腐不化。堂堂一名郡主,皇上策封的公主,竟遭平民丈夫的抽打,不由氣極而泣。她越想越覺得委屈、窩心,於當日夜間負氣自縊身亡。

郡主一死可嚇壞了老薑家和全村百姓:逼死郡主可是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的死罪。當時就有許多人怕遭連累,背井離鄉,投奔親友去了。姜家人認為事已至此,逃跑也不是辦法。經族人商量,決定讓儀賓進京負荊請罪。

姜儀賓進京後,慌忙去拜見早已相識的近老鄉——當朝宰相張居正,求他指點辦法。宰相張居正聽罷儀賓講明事因,沉吟良久,嘆息著說:“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結果如何就看你的造化了。”

張居正設法讓儀賓見到皇上。誰知道皇上一見儀賓就拍案而起,真是怒從心頭起,喝令錦衣衛立即把儀賓捆綁了拉去午門斬首。幸虧張居正在一旁緊急勸諫,方才息了皇上的怒氣,聽儀賓細說端由。他稟明皇上是因二人一句戲言,郡主一時沒有想開尋了短見,吊死簾裡。

吊死房中簾裡和簾外不一樣,死簾裡是因夫妻之氣,罪輕;死簾外是因家庭之氣,罪重。儀賓按照張丞相的安排述說一遍。張丞相在一旁也為儀賓說了很多好話,對儀賓的才能大加讚賞。皇上怒氣漸消,尋思著儀賓安邦報國還有用武之地,於是免去了儀賓的死罪,發配到邊疆幫助邊防將軍防守邊陲。

郡主的早逝,使原本要進行的郡馬府的修建成了泡影。據說建郡馬府的石料運到半路又拉回去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象小山似的墳墓,就是鄉民為了厚葬郡主用的懸棺葬。墓下建有瓦房,把棺材用鐵鏈懸在樑上。隨葬品有金銀珠寶和許多生活用品。為供守墓人祭奠方便,在墓的東北角建了一口豎井,至今仍在。

傳說每到清明節,公主墳上總會飛來一隻七彩羽毛的小鳥,落在墓上哀鳴。傳說那是公主的化身,悲嘆自己命運不公。有一年清明節,這隻小鳥又飛來墳墓上,嘴裡銜著兩棵柏樹種子埋在墳尖上,後來就長出了兩棵小柏樹。其中一棵被狂風捲走,剩下的一棵在大自然的造化下長得枝繁葉茂,千姿百態。奇怪的是這棵柏樹的枝和幹組成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主幹能當桌子用;樹枝能當椅子;有的苑如一個小搖籃;有的象盆子,還有的象南天門、北天門、中天門。更有甚者,有些枝幹竟長成各種動物姿態,如:龍、羊、狗、貓等形狀,真是千奇百怪。

西姜莊村民為了紀念這位早逝的國色天香的郡主,於崇禎乙卯年立了一塊石碑。300多年過去了,石碑仍矗立在墓旁,向人們訴說著這一段動人的傳說。

鉅野縣委外宣辦 楊禎 蒐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