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師,我的憶


我的平師,我的憶


平涼師範學校,始建於1918年5月18日,曾一度是一所隴上名校,可惜在時代的激流湧進中悄然消失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

平涼師範,在那些年代裡,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他們畢業後紛紛走進平涼各縣市的鄉村和城市校園,支撐起了平涼教育群星燦爛的天空,這不能不說功莫大焉。

平涼師範,在那些年造就的學子,功底紮實,吹拉彈唱、書法繪畫、體育舞蹈無所不能,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工作能力強,能勝任不同學科的教學,成為平涼教育強大陣容的中堅力量,這不能不說是母校平師無比的榮耀和驕傲。


我的平師,我的憶


1985年初中畢業的我,先通過預選考試,繼而參加了中專招生的正式考試,幸運地拿到了平涼師範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從此以後我便與這所學校有了不解之緣,也因為在這所學校讀書,為我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

光陰荏苒,歲月不居,從母校平師畢業整整30年了,三十年裡母校的花開花謝、師生更替、幾經重建,雖然期間經歷了很多變化,然而留在我心中的那個母校依然記憶猶新,使我無數次夢繞魂牽,成了我永生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我的平師,我的憶


難忘母校那些知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尊師,他們的音容笑貌、儀態舉止依然親切如昨。忘不了周道老師教馬致遠的《秋思》時,老師陶醉在這首“秋思之祖”的元曲中,他一面講解分析,一邊用手比劃,一面嘖嘖讚歎,他惟恐我們進入不了意境,理解不了感情。他焦急地說:“嘖嘖,嘖嘖……你們好好體會一下哦……體會一下哦……古道西風瘦馬那是怎樣的一種意境哦……”。忘不了楊文煊老師總是面帶笑容,但那笑容卻是一朵沒有綻放的花朵,蘊含著嚴肅、冷靜、深思與睿智,在他教我們彈琴,教樂理知識時,我們既感到親切,又望而生畏,平時練好的曲子,我在他面前彈奏時總會打結出錯。忘不了高維衡老師豐腴的體態,他菩薩般和藹、慈祥的笑容猶如一道溫煦的光芒,讓學子倍感溫暖,經他多年的積累,勤奮的製作,生物標本堆積如山,這些凝結著高老師心血的生物標本把我們引領到一個神奇而又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忘不了政教主任杜正傑老師,他走路總是急匆匆的,說話聲音洪亮,精神飽滿,他看見校園裡垃圾便會彎腰撿起來,他對待工作熱情高漲,對待學生猶如春風,他有驚人的記憶力,只要和他打過交道的學生都會被杜老師記住名字。忘不了教書法的張維老師,他雖是退休返聘老師,但工作依然一絲不苟,他面容清瘦,說話幽默,講課時穿插的一些生活瑣事,聽得我們忍俊不禁。忘不了高漢英老師,他穿著整潔,文質彬彬,講課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教漢語拼音時發音清晰標準,抑揚頓挫,眼鏡後面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睿智的光芒。忘不了溫和卻有威嚴、治校有方的老校長牛相乾、王宗惠,忘不了文靜卻有熱心的宋靈宇老師,忘不了儒雅而又才華橫溢的張建中老師,忘不了博學而又文氣十足的張黎明老師,忘不了活潑而極富音樂素養的管亞麗老師,忘不了聰慧而又才思敏捷的宋興和老師,忘不了啊,忘不了……


我的平師,我的憶


難忘母校的大禮堂,那個禮堂是磚木結構的,在校園裡東西走向地橫著,青磚青瓦,高高的穹頂,裡面寬敞闊大,可容納上千人,內有主席臺。我們定期在大禮堂看電影,陶冶情操,記憶時代;學校的表彰大會、文藝晚會、專題報告等大型活動都在裡面進行。

禮堂北面有一塊空地,可算是一個植物園。此處樹木成蔭,花壇別緻,還有甬道,甬道之上是一個枝葉濃密的藤廊,從甬道經過,頭頂是一方活潑、濃重的綠色,綠藤倒垂,柔嫩的藤條輕輕地拂拭著衣衫。這裡的七葉樹、銀杏樹等既美化了環境,也是我們學習生物的活標本。盛夏之際,在樹下踱著細碎的步子,輕輕搖著身子,抑或坐在石凳上、花壇邊,此時手捧書卷,要麼默讀,要麼吟誦,樹隙、藤蘿間陽光穿梭,微風徐來,不時還有鳥雀曼歌,那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我的平師,我的憶


空地再北面是一棟青磚青瓦的三層樓,它是行政樓,也是辦公樓,學校的教務處、政教處、各位領導辦公室、校醫室等均設在此處。

行政樓再北面是一棟高大宏偉的教學樓,正對著學校大門口,它是學校標誌性的建築,這棟樓的東側還有一棟單面教學樓,這兩棟樓是當時主要的教學場所。晨間教室裡燈光明亮,書聲琅琅,課間學子們歡躍一片,晚自習時樓宇上一片安靜,學子們徜徉書海,靜心研習功課。我們就是在這裡上了四年課,讀了四年書,和老師、同學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我們的夢想就是在這裡起航的,我們的心智就是在這裡被老師開啟的,我們的翅羽就是在這裡變得豐滿而堅強的,我們的知識就是在這裡逐漸豐富起來的,我們對教育事業的信心和熱情就是在這裡被點燃的。


我的平師,我的憶


難忘禮堂南面的學生食堂,食堂和禮堂一樣也是東西方向橫著。食堂裡的燒菜師傅手握大如鐵鍬的鏟子炒菜,他們提前炒好菜,蒸了饅頭,下了麵條,蒸好米飯,燒了湯。等到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奔入宿舍,有的學生把碗或缸子提前擱在食堂窗沿上,學生們迫不及待的手操了躍躍欲試的飯盒碗筷,緊張難耐地貫入窗口旁排隊打飯,碗筷敲擊著,目光注視著窗口內師傅的舉動。師傅們接了飯票、碗或飯盒,打了飯菜遞出窗口,學生們就端著出了食堂。女生不好意思在院子和食堂吃飯,端著飯菜回宿舍用餐了。大多數男生就在食堂的地上,或在食堂和禮堂之間的院子裡用餐,那時沒有餐桌和凳子,學生們有站的,有蹲的。咀嚼之聲、吞嚥之聲、閒話之聲、譁笑之聲不絕於耳。真可謂場面宏大,蔚為壯觀,饕餮之相各具情態,飯菜之香經年不忘。

難忘校園東面的學生宿舍,靠近校門口有一棟宿舍樓,依次向南一排排宿舍平房並肩站立,宿舍樓和平房宿舍間有二三廁所,這是學生們的生活區。除過上課學生們就在宿舍裡,那時沒有手機和電腦,課餘時間學生有讀書的,有吹笛子的,有拉二胡板胡的,有彈吉他的,有唱歌的,有練書法的,有畫畫的,有拉手風琴的……學生們的一技之長就是在這裡培養起來的。


我的平師,我的憶


當時校風正學風濃,晚上就寢前不乏在宿舍裡學習的人,熄燈之後,有的學生悄然溜出宿舍,在路燈下捧書攻讀。每當下午飯後,學校前方保豐村的菜地路邊常常有學生漫步,執書而讀。夕照爛漫,晚霞似火,空氣清新,田園景色如畫,漫步讀書的少年和臨風而立的執書女子更是田園風光裡一道優雅的風景。

難忘那時簡陋的琴房,數架腳踏琴靜靜地擺放著,任由我們這些音樂的痴迷者,在黑白相間的琴鍵上撥弄出不太和諧,不太美妙的樂曲。只要有閒暇,即使是週末也有人走進琴房操練音律,春夏秋冬,週而復始,樂此不疲。就是這個地方培養出了一大批擔任平涼市各級各類學校音樂教學的教師,有的還深造成為音樂界出類拔萃的人才。在我畢業以後學校修了音樂樓,學習音樂的設施和條件有了更大的改善。


我的平師,我的憶


更難忘學校西面的圖書館,那是我們知識豐富起來的港灣。房子是磚木結構,雖顯得簡陋,但藏書之多在當時平涼地區各學校中可謂首屈一指,學校的藏書量、教學質量、辦學聲譽奠定了平師是當時平涼地區最高學府的顯赫地位。我們當時讀的書都是從此而來,借了書去,還了書來,一本本書在我們手裡一頁頁輕輕翻過,墨香沁脾,書香嫋嫋。中外名著、哲學歷史、天文地理等各種書籍都從這裡一一“流落”到學生身邊,把他們引領到浩瀚無際的知識海洋,為他們沉澱了知識含金量,又為他們的人生墊起了各自不同的高度。

在平師校園裡我們度過了四年,我們經歷的很多,每一次經歷每一次見證都是我們生命中最美的遇見。1989年畢業離開母校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裡有多少風華物事,有多少人事變遷,有多少風雨滄桑,有多少身世浮沉。不管有怎樣的變化,而我的平師,我的記憶終將永遠不會變。


我的平師,我的憶


平師母校,母校平師,我在你溫暖的懷抱裡成長,你在我的心裡烙上了深深的印記。雖然你在歷史變遷中遺憾地消失了,但你永遠矗立在所有平師學子的心中,在你存在的那段歷史裡,你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