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口氣”,養氣,從好脾氣開始

“人活一口氣”,氣是人體生命的根本。多養一口氣,就多延一分壽。而養氣,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加法,增益身體的氣;還有一種就是減法,減少氣的消耗。

“人活一口氣”,養氣,從好脾氣開始

做加法,方法很多,可以通過養氣的食物,如五穀等植物果實;或者中藥,如人參、黃芪之類;或者氣功與功法,如太極拳、八段錦;或者書畫練習等等,這些令體內氣聚的方法,都是可以養氣的。

做減法,可謂是‘韜光養晦’的,這個可就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了。不但做不到,而且還有可能容易令氣的消耗大大增加。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現代社會讓我們過用氣、濫用氣的時候太多、太多。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動不動就情緒過激,如大怒、過憂等等,而這些情緒的變化每時每刻都是通過改變體內氣的運行而表現出來的。

“人活一口氣”,養氣,從好脾氣開始

中醫講,“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其實我們每一刻情志的變化都將影響到身體內氣血的運行,情志變化越激烈,那對氣血運行的改變也就越大。

《黃帝內經》中講,“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日常生活中,人食入的五味(食物),會留藏於腸胃,然後腸胃再得到經脈中運行至此的氣血的滋養,而能“味有所藏,以養五氣”,令身體內的氣越發的充盈。

但如果一個人平常很容易情志變化頻繁,那勢必會時時擾亂身體內氣血的運行,久而久之,就一定會影響到腸胃對五味的吸收利用,直至令身體內氣的長養受損,而漸漸令人出現氣虛。而且,還有更嚴重的是,當一個人情志過激時,它不但影響氣的長養,而且還會加劇氣的消耗(如氣消、氣上、氣下、氣亂,無不是耗氣的一種表現)。這也是很多情志不調暢、情志過激的人,經常看起來一副沒有精氣神的模樣的原因所在。

因此,一個人要養氣,首先就是要調暢自己的情志,而脾氣就是情志的代名詞。脾氣好,身體內氣的運行就自然而暢通,那體內氣的長養,做起加法來就更容易出成果;脾氣好了,身體也就不會出現氣的過度消耗(情志不會過激、身體也不會過勞)。

一個人,要養成好脾氣,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嘗試著做到。

“人活一口氣”,養氣,從好脾氣開始

一、培養自己的大格局

俗話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當一個人心懷遠大志向,想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時,他一定會讓自己站得比較高,而且時刻盯著的都是那個遠大的目標,眼下的很多事務是不足以逆亂其心的,所以他能夠看淡當下的許多事,淡定的處理當下的事情。因為淡定,所以他時刻表現出來的都是好脾氣。

二、努力學習“謙”

有人在講易經卜卦時,講到這樣一句話,易經復卦中的64卦,除了卜到一個卦象,全部都是好的外,其他卜到的任何一卦,都可能是有好有壞的,這一卦就是“謙”卦(地山謙)。

其實,這一句話也說出了一個真理,一個謙恭的人,走到哪裡都是受人歡迎的,因為他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尊敬、謙恭的,人自然也會回敬其尊敬與謙恭。而謙恭的人,就一定是一個有好脾氣的人。

“人活一口氣”,養氣,從好脾氣開始

三、讓自己學會“包容”

大地之所以能生出那麼多美麗的物種,古人講,那是因為她包容,她能將世界上都不要的東西也可以無條件的接受下來。人也是同理,一個能夠包容一切的人,整個世界將對他呈現出無盡的美好。而能包容一切的人,首要的就是一定要有一個好脾氣。

四、多讀聖賢書

聖賢書,很多時候是教育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真理的。當我們在聖賢書中瞭解到宇宙人生的一些真相時,我們就會放下許多以前曾經執著的東西,並逐漸改變我們的行為,當然也包括我們的脾氣。

比如,一個經常讀佛學經典的人,他一定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慈悲為懷,直至要努力做到“無緣之慈,同體之悲”。無緣之慈,我們可以牽強的講就是‘博愛’,一個可以做到博愛的人,那也一定有一個好脾氣。

有了好脾氣,體內氣血運行就能保持在正常、自然的運行狀態,人身之氣的長養就有了基礎。如果個人再能略加調養,體內之氣自然越來越盈滿,健康、長壽可期也。

養氣,從好脾氣開始,培養好脾氣,從當下的改變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