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正如每个正常人都相信自己有说话的能力一样,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有倾听的能力。然而人类讲话的速度明显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人们经常会出现走神的现象。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起初走神现象可能只是几秒钟,但是我们的大脑会在潜意识也会将信息处理,所以当你清醒后,你会发现你并没有因为走神而遗漏了什么,所以你走神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走神的时间也会一次比一次的时间长。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最后,当身为员工的你在部门的规划会议上,身为学生的你在课堂上,走神已经是习以为常,结果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会议的纪要,你根本不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东西。最后,你需要时间去询问其他同事,来了解你的工作内容。你需要找补课班在把你落下的课程补上。

最好的时间被你白白浪费掉了,然后你在用时间重复之前的事情,效率不但是保证不了,同样也会使你再次的焦虑和不安。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好的聆听者的前提:想办法获得一种或者一些能够用于鉴别信息的知识

想要一次有效的聆听,或者想要去成为一个优秀的聆听者的前提,就是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能够了解你要聆听的事物,不是专业的知识,而是能够判断事物真假是非的判定性知识,因为很多时候你必须要有一个理性的思维去面对你要聆听的事物,“眼见不一定为实”,现在这个知识膨胀的年代,对应很多概念类的知识,都要一定的经过推敲和论证的,不要一味地认为说者的道理就是对的。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作为聆听者,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怀着怀疑精神去面对说者,他们心里笃定自己一定不会全盘的接受说者的想法和思想,但是也就是这种思想作祟,你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要去打断说者的讲述,这样不仅仅是增加了说者接下来表达的难度,而且你的接受的完整程度也不能够保证。

其实,很多时候,说者都会通过前期的一切铺陈和叙述,最终会得出让你大吃一惊的结论。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觉得你好像明白了说者的意图,坚持听下去,你会发现你对说者的看法在你最后听完之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和“预期”

在倾听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记忆的问题,相对于阅读记忆,聆听的记忆难度要大很多,而很多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记忆,总是会觉得自己可以记得住。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第一,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要低于自己的预估,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去除你的幻想,当你聆听时,你就能够有意识的去选择重复记忆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

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总是不明白老师为啥为让记录下课堂笔记,明明已经听会了。但是当上了高中,自己在坚持整理各科笔记之后,开始明白,你觉得你明白的只是表层的知识,而深层的内部逻辑则需要你将要点关联起来,才会发现真正的逻辑关系和意义。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第三,耗时间去想想,笔记是让你去想的,而不是用来装逼用的。我的发现我的很多学生都会去说我写了基本笔记,我的笔记记得多么整洁,却很少见到他们交流他们在笔记中学会了什么。 其实,说是内部深层逻辑思维,但是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理解,只要你能抽时间想想,你就会发现,其实你的逻辑思维也是超强的。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聆听,而聆听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最后一项,一但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既然选择作为聆听者,就不要试图去打断倾诉者,试图去证明你自己。坚持去让倾诉者去完成他的表达,你会发现你终究会有所收获。

你可能觉得你是在被动的处于听得状态,而事实上是,你听得状态会影响倾诉者的表达情绪,而且当倾诉者的情绪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他的表达也会出去最理想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