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太極拳愛好者都輸在了“鬆柔”上,你呢?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输在了“松柔”上,你呢?

練習太極拳的要求五花八門,但是最基本的要求並不多,鬆柔就是其中一項。鬆柔是太極拳的基本功,初學太極拳要求做到鬆柔,到了高級階段仍是鬆柔,離開鬆柔,便失去了練拳的意義。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输在了“松柔”上,你呢?

鬆柔

何謂松?松是指修為的方法,是謂身心於規矩之中自然放鬆。何謂柔?柔是指修為的結果,是謂整勁能在周身隱而不發、自然轉換。故不知規矩、不合規矩,松無異於軟。這種松,於健身也許無害,但於技擊則不會松出什麼究竟。何為規矩?形整也。如何求形整?“九要”也。即塌、提、扣、頂、裹、松、垂、縮、起鑽落翻分明。只有在“九要”的基礎上,通過自然放鬆的心理暗示,求以中和(使九要協調〕方為至道。須知放鬆有竅:外松肩胯,內松胸腹。松肩胯以調形整,松胸腹以生真氣。

松肩胯要與豎頂相合,通過拳式漸使身體內各骨節間之竅節能自然鬆開。從而為習者能自然地運調形整打下基礎。松胸腹乃任脈之理,通過外形運作的動中求靜以調息。從而為習者產生內動和胎息創造條件。此為松之要義。而柔的本質是拳學進階中之暗勁,其是整勁(剛勁〕在體內的轉換機制。整勁未生,求柔則是奢求。

柔是將整勁(剛勁〕寓於體內隱而不發循環轉換於周身。故求柔需先知剛整。而欲知剛整,需先明形松意靜之法。由上知,形松有兩個要則,其一是九要這個規矩。其二是按照這個規矩通過鬆轉開合身體的主要竅節使機體達到形整的目的。意靜也有兩個要則,其一是心理上的恬淡寧靜。其二是胸腹要自然鬆開如涵一虛圓。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输在了“松柔”上,你呢?

鬆柔的五個表現

首先,從意念上來講,思想要放鬆,只有大腦中樞神經充分放鬆了,肢體、內臟等,全身處處才有鬆柔的可能,這是鬆柔的最主要的前提。

第二,從動作的靜態來講,太極拳要求是要穩,要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塌腰、屈膝圓襠和泛臀等等。

以上動作,經常被提及,需要大家熟練的掌握它們的練法。這些要領,實質上反映了身體各處自然放鬆、自然松沉,從而形成了上下一條線,上虛下實的姿勢。這個姿勢,貫穿於動作的全過程,無時無處都不能被破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動作動態中的靜態,在動作中要自始至終,保持這個靜態。這就運用了物理學中的重心穩定原理。

這一原理是說,在動作步法轉換的過程中,人體重心始終要落在底盤之中,人體才能穩定。因此,當提腿邁步或退步的時候,重心仍要控制在支撐腿上,當邁步或後退的腳跟或腳尖著地時,重心才能緩緩移動,這樣邁出或後退的腿,就能放鬆、輕靈,體現出“邁步如貓行”。同時,由於身體穩定,整個身體才能自然松沉。所以重心穩定原理,是保證靜態,達到放鬆的重要條件。

第三,從動作的形態來講,要求要圓,就是在腰脊的帶動下,螺旋運轉,決無直來直去。

很多人都有這樣體會,沿著一條直線跑步到時候,要是突然改變了跑步的方向,就需要較大的力。要是沿圓弧改變跑步的方向,就感到很容易,省力的多。也就是說,在圓弧運動中改變方向慣性力容易克服重力,省力,放鬆和柔和。

第四、從動作的速度上來講要緩慢便於放鬆。

第五、從動作的用力程度上來講,要求要輕。太極拳不可能不用一點肌肉的收縮力,要是不用一點力的話,動作就無法維持。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输在了“松柔”上,你呢?

為什麼不容易做到鬆柔

一、明師不多,未得真傳。

二、不明白力的矛盾,將生活中用力的習慣,帶進太極拳中去了(兩者用力的方法完全相反)。

三、對輕字重視不足,不輕就不松。

四、對掤勁的理解錯誤,以頂為掤。

五、不相信以柔克剛,認為不用力去架住、抗住對方,就會被大力壓扁壓垮。

六、對拳譜鑽研不足,理論上認識差。

七、身體強壯,氣力充足,用大力成了習慣,不用力反而難受。

八、急於求成,要真正用太極拳鬆柔的功夫去說服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用力去壓服,較為簡單,而且容易見效。

九、少數人推手時易動肝火,什麼以柔克剛,顧不得了。

十、內勁太抽象,看不見,不如鼓一些硬力,心理上覺得有恃無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