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祕密

(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秘密

養殖水體泥皮形成的原因1泥皮的組成

養殖過程中換水帶入的泥沙顆粒,浮游生物(藻類、動物)、微生物代謝死亡的殘骸等沉積在池塘底部,與底部的藻類和浮游動物、細菌等結合在一起形成泥皮。

我們常見的泥皮有兩種,一種是顏色發棕褐色、表面氣泡較少的以有機質為主的泥皮,另一種是顏色發綠、表面帶有氣泡的以藻類為主的泥皮,鏡檢的時候能看到絕大多數為底棲硅藻,多為舟形藻和菱形藻,少量的曲舟藻,個別更加豐富的泥皮裡面還有藍藻門的色球藻和顫藻。

(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秘密


2漂泥皮所需具備的條件

第一是形成泥皮。養殖前期池塘水位較淺,水體透明度較高,光照滲透強。因溫度限制,池塘藻類不易繁殖,但是在池塘水溫達到13~14℃時卻是底棲硅藻繁殖旺盛期。日積月累的有機質、死亡的動植物屍體以及底部自然繁生的藻類、細菌等物質,在池塘中菌相不平衡時,也就是池塘的分解淨化能力小於汙染能力時,有機質就會堆積。而有機質又促進了藻類及浮游動物的生長,各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地皮堆積成一層厚厚的浮泥,而浮泥只有上面一層水土接壤層是黃色的或者是綠色的,稍一撥開底下很多都是發臭的軟泥。這樣經過一系列的結合使這些物質在池塘底部堆積形成泥皮。長年使用“化肥”肥水的池塘致使池底板結硬化也會出現肥水困難的情況,這類池塘往往易起泥皮,易長青苔,塘底易滲漏,肥效易流失等情況。“泥皮”,多出於水質清瘦的池塘,“泥皮”,或引起池塘水質更為清瘦。

泥皮的滋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是光照到底泥,二是水體清澈見底底歷時時間長,三是底質營養鹽充足及底泥裡少量/微量氮源(氨氮高),四是沒有其他限制性因素的阻礙(如餘氯解除後底棲藻類滋生環境好,沒有限制因素,水質安全,重金屬少、餘氯無、光照相對強、底泥有肥力、長時間清淡水)。

第二有足夠多的氣泡帶起泥皮。氣泡才是促使泥皮漂起的主要原因。這些氣泡的來源是什麼呢?

氣泡主要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以及底泥厭氧發酵產生的氣體,還包含泥皮中的一些呼吸作用代謝產氣等,由於泥皮表面黏附了很多有機質,容易富集產生氣泡。當氣泡形成的量足夠多時,所增加的浮力大於泥皮的重力和泥皮之間的相互粘力時,泥皮就會漂起來。特別是在晴天中午和下午形成的氣泡多泥皮格外漂的多。

池塘底棲藻類死亡後與其他有機物發生厭氧發酵,產生氣體將底層有機碎屑頂起,出現泥皮上浮的現象。

(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秘密


(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秘密

養殖水體泥皮的危害1.消耗土壤肥力,造成肥水困難,清瘦水體。

2.泥皮長時間覆蓋底部,導致底泥發黑發臭,甚至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的產生。泥皮(死藻)腐爛,增加池中氨氮的濃度,惡化水質,產生亞鹽、硫化氫、羥胺等毒素。

3.對蝦養殖過程中,在投餵不足時,蝦苗容易養成啃食泥皮的習性,造成上料臺、馴化困難,提料難慢。轉肝不順、或增加轉肝時間。由於死藻、土壤粘土是弧菌、致病菌等良好的培養基,蝦苗攝食易造成感染和出現細菌性的病害症狀(如體質差、體色色素點增多、活力差、抗應激能力差甚至死亡,掉苗等),造成養成計劃失敗等。

4.泥皮佔據池底,影響了蝦類潛沙鑽泥的生活習性,使對蝦有緊迫感。

5.泥皮的分解過程,增加了池塘生物耗氧量,因而降低了池水溶解氧。

6.泥皮首先會阻斷底部與水體之間的營養元素的交換,導致水體中藻類很難繁殖起來。

(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秘密


(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秘密

養殖水體泥皮的預防及處理處理措施:對於泥皮已經上浮到水面的養殖池塘,如果泥皮集中在下風處,可以先使用撈網將泥皮撈除,如果水面泥皮較多且散,可以使用一根草繩將水面的泥皮輕輕拉倒池塘的一角,然後再用撈網撈除。


之後需要進行底質改良處理未漂浮的泥皮,將池塘底部的有機質徹底氧化,阻止厭氧呼吸產氣帶動泥皮上浮,同時將底部表層的泥皮氧化分解。同時進行肥水操作,提高養殖水體的肥度,避免池底接收到陽光的照射,徹底解決底棲藻類的生長條件。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天上午,使用氧化型底改(如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泥皮集中的地方可以加量幹撒,配合適當的過碳酸鈉或過氧化鈣,效果更佳。

第二天上午,使用解毒類的產品,主要成分為有機酸。

第三天上午,枯草芽孢桿菌+脫氮菌或者氨基酸+磷酸氫鈣+脫氮菌,進行肥水培藻。

(收藏)養殖水體中後期懸浮的泥皮解決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