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没有能继承魏王之位,是因为曹丕的陷害吗?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爱才的人,曹植文才水平颇高,曹彰武艺高强,可是曹操并没有把王位传给这两个儿子中的一个,而是传给了曹丕。

曹植没有能继承魏王之位,是因为曹丕的陷害吗?

曹操看中了曹丕的哪一点呢?关于这一点,后世众说纷纭,影视剧作品也有诸多编排,到底什么是真相?这还需要还原曹丕的真实人生经历,才能找到答案。

1. 青少年时代的曹丕

曹丕天生就很聪明,后天又受到良好的教育。曹丕五岁时,曹操就教他射箭,八岁时就学会了骑马,少年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他从十岁起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日积月累他慢慢形成了沉稳的个性。

公元197年,曹操在攻打张绣时,其长子曹昂战死,那么曹丕就成了长子。211年,汉献帝任命24岁的曹丕为五官中郎将,29岁那年,曹丕跟随曹操攻打东吴。

2. 曹丕赢得储君之位

曹操特别宠爱幼子曹冲,曹昂去世后,曹操曾打算把王位传给他,然而曹冲身患重疾十三岁时便去世了。一心想做太子的曹丕,虽然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但曹植还在。

曹植文采飞扬,还深得曹操喜爱,似乎比曹丕更胜一筹。曹操在他们两人间犹豫不决,做不了决定。于是曹丕和曹植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持续不断。

曹植没有能继承魏王之位,是因为曹丕的陷害吗?

众大臣也分为两派,各为一方。以桓阶,贾诩,吴质等人为首者,支持曹丕;而以丁仪,杨修,杨俊为首者,支持曹植;两派斗争十分激烈。

曹植集团的杨修很有智谋,又是曹操的主簿,所以早期争斗中,曹植一直占上风。但杨修为人高调,又爱喝酒,行为随性,曹操对此心存不满。

当时,曹丕曾向贾诩询问对策,贾诩建议曹丕要宽宏大量,亲自体验普通人的生活,要守住为人之子的道理。曹丕接受了贾诩的建议,开始提高自身的修养。

不久,曹操问贾诩立储的事,贾诩不说话。曹操就问:“你为什么不说话?”贾诩说:“我在考虑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曹操听后大笑,他明白贾诩暗示他不要废长立幼。因为,袁绍和刘表都是废长立幼,导致兄弟阋墙,而最终失败的。

公元217年,曹丕在贾诩,司马懿,吴质等人的帮助下战胜了曹植,被立为了魏王世子,为后来称帝,建立魏国打下了基础。

曹植没有能继承魏王之位,是因为曹丕的陷害吗?

以上史实告诉我们,曹丕能成为曹操的继承人,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曹丕自身的优势

曹丕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懂骑射,并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算得上是文武双全。曹植和曹彰要么能文,要么能武,虽然单方面比较突出,但不具备文武双全的素质。

2. 曹丕的支持者更睿智

当形成曹丕和曹植两个争储集团后,曹植集团的谋士杨修的行为引起了曹操的不满,使得曹植集团瞬间就落到下风了。

而曹丕集团的贾诩很睿智,他教曹丕如何行事才能获得曹操的重视,并旁敲侧击提醒、点悟曹操,使的曹丕最后赢得了储君之位。

3. 曹操的想法

曹操本想立曹冲,但曹冲命薄,曹操只好在曹丕和曹植两人中选。后世有说曹操当时最想立曹植,假设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曹操就会立马立曹植,而没有犹豫了。

所以曹操内心是偏向曹丕的,他当初的犹豫不决,只不过想考察曹丕,看他是否能勘大任。另外,他还想知道曹丕的支持者都有谁,是怎样的人。当曹操了解到,曹丕的谋臣都很有才干和谋略时,最终立了曹丕。

曹植没有能继承魏王之位,是因为曹丕的陷害吗?

尽管后世有人说,曹丕陷害曹植,因而才坐上魏王之位,而从史实来看曹操选曹丕做继承人是必然的。

作为君主,需要文武双全,既能打天下也能坐天下。而管理国家,需要有能力的大臣支持。这些道理,曹操懂。具备这些优势的曹丕,当然就是曹操最好的选择,所以说曹操原本就想选择曹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