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實驗小學舊照



這是撫順市中心(實驗)小學 1955年前的模樣。這所教學設施齊備的學校是1937年建造的。

原建築是一座呈“L”形的二層樓房。教學樓有個弧形的大門廳,正面是一座樓梯。一層和二層地面鋪設木地板,一側是走廊,一側是教室。教室的窗是寬大敞亮的翻轉式鋼窗。教室外的走廊是一字式長廊。1956年加蓋了第三層。操場裡有少兒跑道和足球場。

這所學校開始叫永安小學,後來改名為“撫順市第一完全小學”、“撫順市中心小學”,1964年改名為“撫順市實驗小學”。

美麗的校園,留給我們童年的記憶是:每天出入這所學校的大門時,總是充滿了幸福、驕傲和快樂!春天,在丁香花開放時節的那種沁入肺腑的芳香,是銘刻一生最美的氣味!樹蔭下女同學跳皮筋兒,翻跟頭、彎腰劈叉,玩兒的盡興;大大的操場,是我們永遠跑不完的快樂;操場周邊的運動器材,高高低低的單槓、雙槓、肋木、爬繩;還有到現在也不知叫什麼名字的鐵格子和滑道組成的大傢伙;高高的大滑梯,帶有把握住鐵梯子就可以360度旋轉的高難度器械。這些是我們課後總也玩不夠的大玩具!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作者所在的六年九班師生合影



我們懷念這裡,這裡是我們從幼兒走向少年的地方,這裡是第一次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家的兄弟姐妹以外,還有和自己一同親密成長的夥伴——同學。

1960年春天,實驗小學破天荒招收了兩個實驗班,招收的是當年秋季才應上學的孩子。

教材不同於普通一年級,教課也不同於普通一年級,是自編教材,油墨印的課本。雖然也學習數字和加減法,但其他內容大約相當於學前班的待遇:老師帶我們到公園認識各種樹木,帶我們到公共場所認識世界,認識社會:過馬路“先看左,再看右,沒有危險再通過”;早晚要刷牙、飯前便後要洗手……等等社會常識和各種道德規範;手把手教我們掃地,擦玻璃。在秋季開學時我們就已經是二年級編制了。

學漢語拼音是重點。也許這也是實驗班最有實驗效果的一項吧!“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們國家1958年2月11日正式頒佈實施,對漢字認讀的最新方案,要落實在小學教育中。我們市中心小學1960年春班的同學們承擔了這個使命。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作者的小學同學薇娜、王萍、秀英、幼軍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陳勵雲老師,張豔春老師和劉毓賢老師(1965年)



老師教的耐心,“過籮子過篩子”,不允許一個學生掉隊。教育局多次、反覆以各種形式對我們進行抽查、驗收漢語拼音學習對漢字認讀的效果。通過兩年的反覆抽查評估和篩選,在四年級開學的時候,我們兩個班合成了一個班級,有一半同學分到同年部其他班級,採用九年一貫制教材。也許通過我們班的實驗結果,使得後來在小學教育階段,漢字啟蒙廢棄了以往的漢字注音符號,而是以漢語拼音開始了。

學漢語拼音是重點。也許這也是實驗班最有實驗效果的一項吧!“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們國家1958年2月11日正式頒佈實施,對漢字認讀的最新方案,要落實在小學教育中。我們市中心小學1960年春班的同學們承擔了這個使命。老師教的耐心,過籮子過篩子,不允許一個學生掉隊。教育局多次、反覆以各種形式對我們進行抽查、驗收漢語拼音學習對漢字認讀的效果。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侯子林老師、遲秋實老師和劉樹本老師(1965年)



通過兩年的反覆抽查評估和篩選,在四年級開學的時候,我們兩個班合成了一個班級(排在年部的九班),有一半同學分到同年部其他班級,採用九年一貫制教材。也許通過我們班的實驗結果,使得後來在小學教育階段,漢字啟蒙廢棄了以往的漢字注音符號,而是以漢語拼音開始了。

作為“試驗品”的我們當時並不知曉。但漢語拼音的熟練運用,使我們受益終生,尤其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電腦的應用,在沒有筆畫輸入和語音輸入法的時候,我們就很輕鬆的成為了鍵盤俠。

學音樂、學簡譜也是我們的重點之一。學校裡的三位音樂老師對我班也重視有加!我班音樂課必須在階梯音樂教室進行,以便聲部的分配。簡譜的學習,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按歌譜唱出樂感來!老師教得耐心,我們學習刻苦。每次文藝匯演都得表演獎。由於我們比同年級的學生小,體力明顯差,所以在體育比賽時就吃虧。老師向學校提建議,參與低一年級的競賽,但沒有被批准。班主任劉老師教導我們:只要努力了,堅持到底,就是成功。所以,以我們的表現,每次運動會都會拿得“精神獎”,足球這個最高獎品我們不缺!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留戀我們的母校,懷念我們親愛的老師。在小學畢業30週年的時候,實驗班的同學在1995年7月28日又重返母校聚在一起,共敘人生。和敬愛的張老師合影留念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同學向張豔春老師獻花。張老師雖已八十有餘,但健康的身體和美麗的容顏,仍煥發著耀目的光彩。感謝老師的恩情,祝老師身體健康。

那時,我們學校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嚴抓學生的課堂學習,還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從三年級開始,每週三下午是勤工儉學的時間。同學們自己從家裡帶錐子,為工廠做包裝用的紙盒。這樣一來,我們每個月都可以看一場電影或者話劇了!當年電影新片子我們沒落下過。每次大家排隊去電影院看電影時,那個開心勁就別提了,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歡樂!

我們學校在1964年改名稱為“撫順市實驗小學”也就是說,實驗田在全校鋪開了。1965年我們畢業了。然而五年半的寵兒命運在小學畢業後,就不復存在了,也因此我們快馬加鞭進入到了“老三屆”的行列。

2018年9月29日,我們再次回到母校,在校門前合影留念。站在這裡,想起了我們的各位老師:張豔春老師、陳勵雲老師、劉毓賢老師,張吉春老師,音樂池秋實老師、劉樹本老師、侯子林老師,懷念他們!

看著操場上孩子們的身影,想起50多年前的我們。我們也曾年少,也曾生龍活虎。祝願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昔日的同學們在校園和留下歡樂時光的勞動公園相聚



2018年9月29日重返母校後的聚會上,同學們暢談感想,有的遠在外地,也通過網絡紛紛留言:“撫順市實驗小學,是我們人生道路上認知社會的起始點,是我們文化學習的起始點,是塑造我們人生觀的基石。”“在這所學校裡我們學到了小學文化知識,學到了做人的基本道德規範,更懂得了人的一生要始終處於學習中的道理。”“記得教室裡懸掛的條幅“在科學的探索上,沒有坦途的大路可走,只有那在崎嶇小路上,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這是馬克思說的一段話,是我們一生的座右銘”。“感謝我們美麗的母校,感謝我們親愛的老師們,感謝一起成長的小夥伴們!我為在這所學校學習過而自豪!”“華彩樂章同來秀,豔麗人生共寫就,秋葉紅於爐中火,講評學友熱淚流”。“今朝相聚一家親噓寒問暖訴真情!慨嘆時光匆匆過人生能有幾度逢?回眸昨日相聚充滿謙卑友愛溫馨之情!”


倫小凡:我的小學,我的同學

作者倫小凡,女,曾任撫順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已退休



 郭大光班長最後做一小結:

“大家晚上好!昨天中午與10名兩小無猜的同學在母校門前會齊,開始了期盼已久的老同學聚會之旅。

我們在五十八年前,大家相識、相聚,開始歡樂童年學習的學校門前合影留念。然後到大夥房水庫附近幽靜的度假村,歡暢回憶過去的歲月。闊別重聚,暢敘無忌。老同學見面有說不完的話。在游泳、散步、聚餐、登山,無時不在回憶多半個世紀之前的同窗生活。

小名、綽號、趣聞、軼事,林林總總浸透了遠逝時光的懷念。甚至幾個人徹夜未眠聊到天亮。同學情誼深深……在晚宴席間,大家按當年的學號將知道的同學情況仔細交換了一下。唏噓、感慨、驚訝、思念、祝福伴隨著彼此的交流。我們除了共有的快樂小學生活外,還有相同的下鄉插隊經歷。這使得話題更廣闊更沉重,甚至催人淚下。

距1995年大聚會,轉瞬已是23年,大家的變化不僅僅是容貌上的,更多是身體上的,甚至是生命。據統計已有八名同學永遠離開了我們。願他們在天堂,可以像童年一樣無憂無慮。

時光荏苒,我們已經進入老年。祝大家在金色的夕陽中珍惜現在,保健養生,心胸開闊,頤養天年。謝謝你們,一同為晚霞又抹上一記瑰麗色彩的兄弟姐妹們。”

(作者倫小凡,己退休,曾任撫順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