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凶猛!“咖啡界ofo”和“酒店界拼多多”來了,但資本圈地模式還能狂奔多久?

动物凶猛!“咖啡界ofo”和“酒店界拼多多”来了,但资本圈地模式还能狂奔多久?

來源:21Tech(News-21)

這家公司缺錢到連咖啡機也抵押上了?

企查查數據顯示,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4月1日登記了一條動產抵押信息。瑞幸的動產抵押物均為咖啡機、奶箱、粉倉,這些物品分屬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多地門店。被擔保債權數額為4500萬元,抵押權人為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登記機關為廈門思明區市場監管局。

去年投後估值就已達到22億美元的瑞幸咖啡,為了區區4500萬,連自家的奶箱、粉倉都惦記上了?

雖然瑞幸咖啡方面回應稱,此為常規設備融資租賃,是為保證資產價值最大化。但此說顯然不能打消市場早已有之的疑慮。

动物凶猛!“咖啡界ofo”和“酒店界拼多多”来了,但资本圈地模式还能狂奔多久?

說起融資,還有另一家更加兇猛的獨角獸,迄今已融資超過30億美元。

根據企查查數據,瑞幸抵押融資一天之後的4月2日,全球民宿品牌Airbnb向印度連銷酒店品牌OYO戰略投資逾1億美元。

“碰瓷”星巴克?

這家咖啡領域突然崛起的獨角獸,速度之快,驚掉了人們的下巴。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覆蓋全國22座城市,共2073家門店,其中實體門店1897家,外賣廚房176家。

而瑞幸咖啡CEO錢治亞1月3日在2019戰略溝通會表示,2019年將新增門店2500家,總門店數超過4500家——屆時瑞幸將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也許是錢治亞太焦急了沒時間,也許是給他寫講話稿的人不屑於去看星巴克中國的官網。1999年1月1日在中國開出第一家門店的星巴克,目前在中國15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600家門店。

不過,考慮到瑞幸只用一年時間就開店2000家這個數字

,很多人就不去較這個真了。你說第一就第一好了。反正,星巴克就是不予置評。

去年底,有媒體報道,2018年前9個月,瑞幸咖啡累計虧損8.57億元,該公司坦誠地回覆說:“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全年的虧損會遠大於這個數字。”

果然,瑞幸咖啡全年累計虧損2.32億美元。以2018年共售出8968萬杯咖啡計算,每一杯虧損約17.36元。

虧損主要源於補貼。2019年,瑞幸咖啡的補貼,不要停,不要停……不會停。瑞幸咖啡CMO楊飛在溝通會上明確表示,利用補貼快速獲取客戶是瑞幸的既定戰略。

今年3月11日,瑞幸咖啡宣佈,3月11日至5月19日,每週通過瑞幸咖啡App消費滿7件商品的消費者可參與“瓜分500萬現金”的活動,亦即10周補貼總現金5000萬元。但關注瑞幸咖啡的朋友會發現,2019年該公司的補貼幅度明顯下調了。

瑞幸咖啡有關人士說,他們手裡還握著大量現金。2018年7月11日A輪融資2億美元,12月12日B輪融資2億美元,此輪融資後,瑞幸咖啡的賬面現金還有4億多美元。也就是說,去年燒的2億多美元,只是天使輪的錢。即使按去年速度,還可以燒兩年。

“酒店界的拼多多”

OYO更是融資高手。

此前的2月14日,中國的滴滴出行向OYO戰略投資1億美元。

2018年12月11日 ,滴滴出行的同行Grab向OYO戰略投資1億美元。

最大的一筆戰略投資,是2018年8月20日,軟銀和wework等聯合向OYO投資10億美元。

更早之前的2015-2017年,OYO完成了A輪、B輪、B+輪和C輪,獲得2500萬美元至2.5億美元不等的融資。累計融資超過18億美元。

雖然融資體量是瑞幸咖啡的數倍,但驚奇的是,這家酒店幾乎是與瑞幸同一時間發起了在中國的攻城掠地行徑。

它的中國官網有這麼一個圖(截至4月7日):

动物凶猛!“咖啡界ofo”和“酒店界拼多多”来了,但资本圈地模式还能狂奔多久?

292個城市、6700家酒店、31萬間客房,只用了一年時間。OYO進入中國一年的酒店數量已經超過了它的本土印度5年的總數。當然,這幾個數字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在變化。

OYO與其印度所在的南亞市場,分別獨立經營,系統也是獨立的。2018年8月軟銀等投資的10億美元,其中6億美元明確要單獨投在中國市場。

這正是OYO敢於投資的底氣。OYO酒店合夥人兼首席財務官李維告訴我的21世紀經濟報道同事,2019年OYO預計每月新增上千家酒店,在華酒店數量料會突破一萬家——遠遠超過如家酒店+漢庭酒店+7天酒店的總和。

OYO的策略是從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沿海地區開始向內陸擴張,從三四五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擴張,據某機構統計,目前其一二線城市與三線以下城市的比例約為43%:57%。類似於農村(鎮)包圍城市。

OYO的這種規模增速和擴張路徑,與電商新煞拼多多很像。據說,OYO酒店方面並不介意自己被稱為“酒店界的拼多多”。

講“故事”高手?

有意思的是,瑞幸咖啡則被比喻成“咖啡界的ofo”

從擴張路徑看,毫無疑問,它們都採用了資本圈地的模式。簡單說來,就是憑藉融來的巨大資本,大肆擴張,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提升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

OYO和瑞幸所在領域均無出其右。用瑞幸CMO楊飛的話說,瑞幸比ofo幸運的是,新零售咖啡碰到的競爭對手,普遍比較“溫柔”,沒有單車、網約車等那麼殘酷的競爭環境,補貼的量遠沒有那麼誇張。

OYO拿出6億美元在中國市場低成本擴張,也是首旅如家們現階段無法比拼的。

資本圈地模式,其自洽的邏輯在於,給資本講一個動聽的故事。

瑞幸楊飛說:“如果現在有一個企業要賣給你2000家直營門店、1200萬付費用戶,開價8個億出售,我認為這是一筆很好的生意。”

這句話要反過來聽。8個億(其實是2.32億美元)買到2000家直營門店、1200萬付費用戶,是筆很好的生意。

去年12月投後估值就達22億美元了。然後它決定今年再投,比如2億美元,兩年4億多美元,4500家門店。估值至少Double下,45億美元。

再然後(需要的話再融一兩筆),如果明年上市(據說瑞幸今年籌劃上市),市值會是多少?50億、80億還是100億美元?——別忘了,星巴克的市值有800多億美元。

假如天使輪和ABC輪融資共10億美元,短短三年,上市,而市值達到比如100億美元,這是多大的回報?哪怕流血上市,哪怕上市後像網紅股如涵首日跌37%,資本也是暴利。

动物凶猛!“咖啡界ofo”和“酒店界拼多多”来了,但资本圈地模式还能狂奔多久?

和誰賽跑?

OYO顯然也是遵循同樣的邏輯。

有一個說法是,今年4月Airbnb投資後,OYO的估值遠超軟銀去年投資時的50億美元估值。而Airbnb自己早在2017年的估值就達310億美元。我相信OYO的野心不會比Airbnb小多少。

而且,OYO中國必定是要單獨上市的。

OYO和瑞幸要做到的是,融來的錢夠它在上市前把故事講完整。

OYO的酒店基本是免費加盟,反過來,OYO給每家加盟酒店要有投入,數萬到十幾萬不等。它的盈利來自加盟費,每家酒店營業收入提成約6%。

除了一次性投入,還有營銷推廣費、管理費和人員開支。據李維介紹,OYO酒店員工已達6000多人。其推廣,網上只佔不足30%,地推超過70%。

李維說,OYO在加盟酒店上的投入已經能回本了。我覺得他是在吹牛,除非OYO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數據來。

至於瑞幸,雖然今年以來它已大幅減少了補貼,但以全年2500家門店的擴張速度,淨虧損即使不高於去年,也低不了多少。

但對OYO和瑞幸來說,多大的虧損也沒關係,只要它們能在資本容忍的時間範圍內成功上市。也就是說,這是圈地與市場、虧損與時間的賽跑。

這樣的資本圈地模式,我們已經聽過多次了。比如,美團鉅額虧損,照樣上市,還救了堂兄弟摩拜一把。但瑞幸的模版ofo差不多已經倒下了,而Grab的同行滴滴還在上市前的黑夜裡苦苦掙扎。

OYO和瑞幸,誰能跑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