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家长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爱老歌的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次重要的成长,父母如果从小包办孩子的事情,帮孩子摆脱困难,那么孩子长大后面对更大的困难和挫折,怎么能够独立去面对呢?所以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一、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出现,孩子在行动上表现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遇到困难也要自己去处理,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动手,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让孩子从小事情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父母要借机教育孩子,比如孩子穿衣服时,要让他自己扣扣子,吃饭让他自己动手。

三、多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得到感染。

四、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教育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吃苦,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侯妈家庭教育


前半句话,“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是在说孩子要具有能够直面失败的能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至于后半句,“家长如何进行挫折教育”,我的看法,并不必要为了让孩子能够直面困难而专门的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

一、“挫折教育”本身就体现了人的急功近利。对孩子的教育只要就事论事,出现问题及时教育即可,并没有必要让孩子为了能够培养所谓的能够面对失败的能力,而专门参加什么挫折训练营等等。生活其实给孩子提供了很多可以面对挫折的机会,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给孩子遇到这种问题如何面对的方法。但是,这个机会我们可以抓住,但是不能刻意而为之。这种挫折,可能是和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想要的玩具,可能是学校的考试没有获得满意的成绩,可能是和朋友交往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是选举班干部失败等等。这样的机会我们都可以抓住。告诉他们问题并不在失败本身,而是要寻找问题的根本所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对待问题的态度会影响孩子。



图片源自网络

二、成功的“挫折教育”是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包容,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是“挫折教育”前提。生活中有很多案例,有的人经历的很大的生活打击,却仍然能够坚强面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自于父母和家庭对他的包容理解,让他内心充满了安全感,这样再大的挫折也不是困难了。


图片源自网络

三、“挫折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刻意为之的。很多父母所谓为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时的为孩子制造所谓的困难,让孩子去体验这种制造出来的“挫折”。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玩一些有可能对他们身体造成伤害的东西的时候,不加制止。这些并不是所谓的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适度的帮助,适时的让孩子理解挫折背后的深刻意义。

图片源自网络

四、成功的“挫折教育”,父母要注意榜样的力量。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能够有一个好的态度,面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给孩子足够的信心,让孩子从中看到只要坚强面对,什么困难都不是困难。另外,在一些书籍或者影视作品中选择直面挫折的人来作为榜样,让孩子从中得到更多的力量。

五、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更多的要站在理解角度,做一个倾听者,首先帮助排解内心的压力。然后,在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方法。

图片源自网络

总之,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对于父母来说,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养成独立的性格,给予他最多的爱,包容,安全感,这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诺诺妈妈育儿经


我们平时都会对孩子说“宝贝最棒了”、“宝贝最乖了”等等这样的夸奖和奖励,让孩子觉得赢是我应该的,输和我无关。有些甚至在玩游戏时输了就大哭大闹,耍赖发脾气。

有些妈妈就会问了,要不要进行一下挫折教育啊?其实,故意给挫的折必要性不大,关键是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例如孩子系鞋带这件事,可能一开始系不好,我们不要对孩子进行催促,“你怎么这么笨,系的太慢了,算了,还是我来吧”。其实这里不应该马上替他完成,而是鼓励他再学习、再试,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成功。



我一般都是这样的。

我:你为什么生气呢? 小白兔:因为我没有赢。

我:没有赢,就要生气吗? 小白兔:点头

我: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比你强的、比你聪明的人会有太多,你不可能每次都能赢啊,而且接受自己的缺陷、无能为力和失败,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哦。 小白兔:我不喜欢……

我: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很多不喜欢的事情的,比如上学、上班、考试,不喜欢发脾气也不能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呀。 小白兔:我要赢怎么办?

我:那你就每天好好学习,认真弹琴、学英语、做数学,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小白兔:那样就可以吗?

我:不一定,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啊,但是你一直这样发脾气,不要学习改变,就一定会输哦。

小白兔:……我要喝水! 我:桌上自己去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以上,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流程,大部分时候他会不耐烦,但是总有一次会听进去一点吧,小朋友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不要小看他们。


单车上在欢笑


有些观点,其实是蛮好笑的。

就像这句“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

这种话一说出来,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说这话的人是教育外行了。

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懂教育和心理学的。

正是这群人大肆鼓吹这些观点,强调让孩子输得起,导致了挫折教育在一些家庭、学校越走越畸形,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伤害。

我赞同: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家长可以顺势教育。

我坚决反对:为了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没事找事给孩子们制造不必要的挫折。

挫折教育是有严格的实施条件的。

1、

挫折教育,是顺势而为的教育。

有些家长是很奇葩的。

他们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故意制造一些困难和麻烦,强迫孩子去经历这些困难。

而且,孩子在经历这些困难和麻烦的时候,这些家长就像吃瓜群众一样,背着手、伸着脖子只顾看热闹,却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挫折教育绝对不是无缘无故地给孩子没事找事,更不是把孩子推到刻意设置的困难面前,然后,对孩子说,你自己搞定一切。

记清楚,健康的挫折教育都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比方说,孩子在成长中,本来就会遇到一些挫折。

比方说,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输了,孩子可能会大哭。

这个时候,就是挫折教育的最佳时机。

家长可以趁机跟孩子讲道理,可以趁机鼓励孩子,也可以趁机指点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生活中自然遇到的挫折,是很多的。

顺势教育才是正道。

2、让孩子自愿接受,不要把想法强加给他们。

比方说,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喜欢上课举手发言,就会在家里对孩子又是批评,又是惩罚。

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对的。

当孩子面对困难时,他们会本能地想要逃避。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又打又骂,会加重孩子对困难的恐惧。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询问孩子害怕举手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法。

追求优越,是人类的天性。

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事物,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活得更好。

没有人喜欢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经常输的孩子,很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

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挫折教育才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我们要做的是:当孩子遇到了挫折,我们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没事找事让孩子经历不必要的人为挫折。


欢迎转发。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您那么睿智,一定会关注我。


我是柳柳老师


“挫折教育”其实是个伪命题,和“快乐教育”“自由教育”“宽容教育”啥啥一样,是各大媒体、舆论共同造出来的一个比较唬人的概念而已。

00后和10后一代的孩子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生的,他们的家长多半是80后左右的人。换句话说,这一代人的父母刚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们虽然生长在计划生育年代,从小却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和父母严格的要求,已经习惯了凡事要领跑别人。打个游戏主技能副技能都要练到最强,带孩子自然也希望可以按照最科学的方法去带。也就是说:“我的孩子不必最优秀,但一定要带得最正确。”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网络上随便一篇文章告诉你,孩子应该这样带、应该那样带,只要说得稍微有点道理,你就很有可能听进去了。并且很容易误以为那就是唯一的解。这就是为什么,当“快乐教育”流行的时候,全天下都在快乐教育;转眼之间“挫折教育”的概念又开始兴起,于是大家又开始焦虑:“我这样算不算挫折教育啊,孩子能勇敢地面对人生吗?”

教育的方法有千万种,孟母三迁可以培育出孟子,岳母背后刺字一样激励出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万一孟母看见岳飞那么优秀,于是也在孟子背上刺几个字;或者岳母看见孟子优秀,也整天带着岳飞搬家……那画面就太美了。

所以,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带法,光跟着社会上的流行词汇赶时髦是没用的。万一过几年又有了什么关于教育的新说法呢?

那些教育专家,毫无疑问学问是好的,但是他们了解你的孩子吗?他们了解的只是成套的理论,只有你才是亲自接触自己孩子喜怒哀乐的那个人。有的孩子性格刚强喜欢挑战,挫折教育很有用;有的孩子性情柔软内心敏感,就需要多包容多关怀。只要父母不要过度的溺爱或者严苛,日常生活中就事论事,公平地对待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小事,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教育。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而只有感受到了父母足够的爱,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真正建立,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自我。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应对以后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而倘若对一个性情柔软的孩子冷面相对挫折教育,他很可能因为缺少温暖而一生都患得患失;对于一个性格刚强的孩子老是给予呵护,他很可能也会时常感到孤独和茫然。

是否对自己的孩子挫折教育,专家不知道,你自己才知道。


吹上来的小动物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前几天我家孩子迷上了玩五子棋,天天一有时间就要玩,我以为他也是一时新鲜,没想到这次这么入迷,我就陪孩子下棋,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一般我都让着他,孩子还以为他“厉害”着呢,让他爸陪他玩,结果输到面红耳赤嗷嚎大哭把棋盘都推翻了。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遥控小汽车,输了也发脾气,差点把对手的遥控器踩坏,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输不起”还死要面子呢?

其实家长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梳理孩子负面情绪,孩子出现哭闹等破坏性的行为,比起安慰,孩子更需要我们接纳她的情绪,让他抒发,而不是制止或者不屑他的情绪。

第二步:告诉孩子正确的输赢观,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每个人都是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不管做任何事,都有栽跟头的可能,那又怎么样呢,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第三步:别误导孩子,只有得第一才是好孩子,例如考试必须得第一,竞技必须得第一等等,你如果给孩子传递这些思想,孩子如果完成不了你目标期望,首先你会失落,你的反应和举止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自卑,更别说保持正常心态了。

回到你的问题,说如何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个人认为不需要刻意的去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小心适得其反~顺应孩子发展规律比什么都重要!


杨妈的快乐育儿营



主要从两方面:

1.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事情做不好,结果砸锅了。这时,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机会。

我听过这样一件事,并且大家对这个A家长的做法非常不解。

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A考得太不好。A的老师教了他5年不相信烂成绩,去县查了考卷证实。但A的老师给A发了第三名的奖状。

A家长知道了实情,找到A的老师要求收回奖状。A老师认为A平时学习踏实,应该得到奖状,A家长认为考不好就不好,为什么发奖状,奖状是发给学习排名靠前的,最后,两人争到副校那儿。

事后,家长说孩子该受的挫折必须受,不能人为美化。

我认同。

2.遇到困难,父母是旁观者。

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

遇到,迎难而上。

人生路上本有许多坎坷,人为地修缮了,就少了成长的机会。到那一天,独立面对世界时,使少了正视困难的勇气。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要想尽办法去解决。

生活中,遇到难事,要迎难而上不畏难。

为了孩子赢在未来,我们家长让他们经历他们该经历的,承担他们该承担的,收获一个输得起站得起的孩子。


努丽初彩


输不起,赢不了,形容现在的很多孩子非常的准确,细细观察现在孩子的成长轨迹,爸爸妈妈给孩子安排的太好,孩子需要自己做决定,自己承受,自己安排的事情太少,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人生在父母的安排下一帆风顺,自己的人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是应该的,所以挫折离他们很远,他们也经受不起挫折。身边的很多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孩子刚刚张口要喝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路小跑已经把水杯送到了口边,孩子除了学习家里人恨不得帮孩子把其他事情都帮着办完,对于孩子来说他从小就习惯了自己有求必应,不存在自己想要什么得不到什么的问题。等孩子上小学,上中学甚至于到了大学,一路走上去在这个拼爹拼妈的年代,父母一路安排学校,安排工作,事事尽力做到有求必应,所以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几乎不能承受得不到,不能承受失败,心理压力很脆弱,稍有问题情绪就能崩溃,很多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了,失恋了都能自杀,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已经是遇到了人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这些问题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说现在的孩子太需要挫折教育了,家长再有能力,家长再有钱,还是让孩子感受一下求之不得的感觉,让孩子自己感触一下,自己挣一口饭有多艰难,自己做一件事情有多不容易,让孩子看看别人的脸色,感受一下别人的责难,知道人生不易,知道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知道我们可以很努力,但是不一定努力就能成功,人生总有很多遗憾。


赵媛姐姐


教育不能走极端,夸赞与批评,就像天平的两段,处理不当都容易让天平失衡。在鼓励、夸奖教育盛行的今天,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还比较有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禁不起挫折的现象越来越多,提供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在日程教育过程中参考。

首先、是凡事尽量用事实说话,不带上过多的个人情感

夸奖的确是孩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但要注意度的把握。一件事情如果孩子完成的很好,可以针对事情的完成情况进行表扬,越具体越容易让孩子知道事情的过程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在于孩子交流中,不要带有太多自己感觉特别好的情感言语。直白点说,就是让孩子知道明白的是努力才有收获,因为孩子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表扬,只是通过解读家长的反应来认识自己的行为,当孩子长大了,外界不在像对待孩子一样给出反馈时,孩子就不容易获得满足感,从而丢失进取的心。

其次,尽早帮孩子建立孩子自信心,建立积极乐观的精神

孩子要学会对事物的判断力,并做出恰当行动,就不容易有受挫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逐渐建立孩子自信心。鼓励与夸奖用在孩子做事情前,往往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果希望孩子勇于尝试,增强自信,那么,在学会做之前,家长各种表率与带动,会成为孩子愿意参与最大的动力,与孩子一起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完成,互相鼓励与督促,会对孩子建立自信有很大帮助。

不论孩子做成结果什么样,都让孩子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结果不能决定一切,但态度可以改变一切。

最后,给予恰当的指导,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事情不顺利时都很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鼓励,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不妨给孩子一些支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寻找解决方案。多与孩子谈心,让孩子知道挫折感人人有,没有过不去的河。


师情话溢


\n

{!-- PGC_VIDEO:{"vid": "c8fa88495df348a2aad6279e622003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