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企业:不想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电子烟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影响一直是社会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近日表示,正调查35起吸电子烟后癫痫发作的病例。而今年3·15晚会直指长时间吸食电子烟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

不过,这似乎并不能阻碍市场对电子烟的“热情”。电子烟在市场销售过程中被定位为比香烟健康、时尚,得到大批人群的追捧。有机构认为,未来,电子雾化器市场规模有望超3000亿元。

电子烟企业:不想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在此市场机遇下,电子烟产业链站上风口,“暴利”也成为行业的代名词。资本加速介入这一产业,也改变着这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和竞争态势。

只有真正处在这个产业链上的企业才更能感受到行业发展的脉搏。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到电子烟产业链上游的一家中小型企业负责人章杨。与外界感受不同的是,他无奈地向记者表示,风口是资本的风口。电子烟产业链条上的实体企业已经出现了分化,“能拉到资本投入的企业站到了风口,而没有拉到资本的企业越来越难做,周围的中小型企业大都在转型。”

电子烟:进入资本狂欢

章杨告诉记者,很少有人知道电子烟是起源于中国。中国第一款电子烟叫“如烟”,创始人叫韩力。如烟在2003年面世后很快就销售额过亿元,此后受其他因素影响,如烟不得已转战海外,业绩缩水,最后被帝国烟草收购。

章杨介绍,十多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这个产业一直低调发展,国内市场规模并不大,主要做的是出口贸易。直到资本的介入,让这个产业曝光度不断提升。

电子烟企业:不想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电子烟概念股板块,已经有8家上市公司。

“埋头赚钱的日子结束了”,上述中小企业负责人章杨向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资本介入这个行业,他们更青睐于头部的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这些企业开始扩大产业链,抢占渠道,“以前大家都有得赚,现在我身边的朋友都在转型。”

资本会选择行业的龙头企业,然后进行全产业链发展,“三年前的电子烟企业是人人有钱赚,现在是资源和业务向头部企业集中”,章杨向记者解释,“深圳有大小生产商与品牌商达上千家。我这个公司主要是开发型和生产型,主要做五金模具,以前公司90%的业务是做电子烟,现在只剩30%。”

在章杨看来,在资本的介入下,他们的生存空间变得狭窄。

不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记者表示,电子烟技术门槛并不高,因此很快会出现一大批生产企业。

在外界看来,电子烟是一个暴利产业。沈萌向记者介绍,参照香烟,电子烟的利润空间可能很大。

章杨却表示,电子烟的“暴利”是相对的,“生产商开发一产品,成本50元,出厂价60元给到销售公司,它在市场可以最低销售到299元”,在这个产业链上,生产商的利润是一定的,而销售公司的利润是和企业的营销成本有关。

“如果销售公司拿200元去营销,其利润并不高。但如果只拿10元去营销,其利润空间就非常可观。”章杨介绍。

电子烟企业:不想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在资本的助力下,一些企业的营销手段也不断升级,渠道成为厂家的必争之地。“资本就是用钱占领渠道,现在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手段太多,传统的生产企业压力太大”,章杨称,“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在行业苦心经营数十年,规模也就500人至2000人,资本用一年就实现弯道超车。”

章杨表示,不想行业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业绩分化?

在章杨认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时,一些头部企业的业绩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