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拼多多秒殺、分公司傳解散,為什麼騰訊、京東救不回唯品會?


被拼多多秒殺、分公司傳解散,為什麼騰訊、京東救不回唯品會?

1

還記得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嗎?雖然劇集已經完結了一段時間,但還是會有相關的內容頻頻登上熱搜榜,刷存在感。

能夠在《都挺好》中刷出存在感的除了劇中的角色,其實還有一位,就是唯品會。

每集開播之前,主角蘇明玉的扮演者姚晨都會給唯品會站臺,說一段口播內容,為唯品會打個廣告,集集如此。

被拼多多秒殺、分公司傳解散,為什麼騰訊、京東救不回唯品會?

除了在熱播劇中打了場“硬”廣,獲取了大量的品牌曝光,唯品會在企業經營上取得的成績看起來也很不錯。

在近日德勤發佈的2019年《全球零售力量》報告中,唯品會就取得了第92名的名次,進入了榜單百強。

除此之外,據唯品會近日發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唯品會第四季度總營收為2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1%。至此,唯品會已經是連續25個季度盈利。

放在任何一個垂直領域,都很難有公司可以拿出這樣的成績,更何況是競爭激烈的電商行業。

2

然而,有一種美是“看上去很美”,剝開美好的外殼,暴露出來的卻是殘酷的現實,唯品會也難逃分裂的命運。

在唯品會當選全球零售力量百強,連續25個季度盈利的背後,是收入增速連續9個季度的下滑,從原來的高兩位數變成低位數,再變成個位數,成為上市以來最差。

收入增速差,那麼利潤增速呢?更差。

唯品會第四季度淨利潤為6.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利潤增速遠低於收入增速,幾乎表明唯品會的收入增加並沒有為利潤帶來多少貢獻。

對比行業同期,唯品會的狀況更是不容樂觀。

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發佈之前發佈的一項對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整體行業增速遠高於唯品會。

被拼多多秒殺、分公司傳解散,為什麼騰訊、京東救不回唯品會?

屋漏偏逢連夜雨,前段時間,唯品會北京分公司被曝解散,眾多員工離職。推出的新業務項目也是命運多舛,創建的出海項目“章魚掌櫃”不到半年時間就被關停了。

從2012年上市到最高點,唯品會的股票曾一度上漲60多倍,被稱為“妖股”,到了2018年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唯品會怎麼了?

3

1、流量增長乏力,無法自我造血

活躍用戶數據對於電商平臺來說至關重要。

作為曾經僅次於淘寶、京東的平臺,唯品會目前的活躍用戶規模和增速已經不再能夠立足於行業第一梯隊了。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第四季度總活躍用戶數為3240萬人,同比增長13%。

而前不久拼多多發佈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卻顯示,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4.185億,較2017年同期勁增1.737億,Q4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戶數達2.726億,單季新增4200萬,環比增速達18.2%。

再看看阿里,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的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淘寶移動月活躍用戶達到了6.99億,較2018年9月增加了3300萬人。

僅拼多多和阿里新增的用戶數就已經相當於甚至超過唯品會季度活躍用戶數的總和。

更何況,唯品會的這點用戶增量並不是靠著自身造血,而是依賴於騰訊和京東的加持。

唯品會和騰訊、京東在2018年第一季度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微信錢包入口在4月向所有微信用戶全量開放,唯品會京東旗艦店也於3月14日在京東APP首頁全量展示。

於是,在唯品會後三個季度6%、11%、13%的增幅裡,分別有24%、22%、23%的流量來自於騰訊和京東。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騰訊、京東的加持,唯品會的用戶增長數據還要更難看幾分。

被拼多多秒殺、分公司傳解散,為什麼騰訊、京東救不回唯品會?

2、成也特賣,敗也特賣,優勢變短板

憑藉“限時限量+深度折扣+品牌精選”這樣的模式,唯品會在電商競爭紅海的時候殺出了一條血路。

一方面,相當量級的用戶對物美價廉的尾單商品有需求,另一方面吃、穿、用類的零售商庫存量確實很大,品牌商也有清理庫存的需求。

然而到了今天,唯品會的優勢已經變成了它的短板。

首先,隨著大數據的應用,各大品牌對庫存的掌控力正在逐步增強。

比如服裝行業,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服裝行業的存貨週轉率已經從2010年的不及15優化到了如今的20以上。

過去,以尾貨特賣為核心業務的唯品會可以通過大量採購拿到更低的價格來幫助品牌商去庫存,但隨著庫存的減少,唯品會的特賣模式也觸及到了天花板。

其次,因為“庫存清理”的定位深入人心,品牌商並不願意將新品放在唯品會上首發,一來是擔心有損品牌形象,二來也擔心用戶對新品的正價不感興趣。

再者,唯品會所處的電商行業競爭也在逐步加劇,唯品會也受到了其他電商平臺的擠壓。

3、競爭環境惡化,行業擠壓

唯品會除了要面對特賣模式觸及天花板的壓力,還要面對更多的來自其他電商平臺的壓力。

比如庫存分銷領域,像愛庫存、好衣褲、購拉拉等等,這些新型的電商企業藉助微信社交的優勢,與唯品會一同爭搶貨源,積壓了唯品會的生存空間。

比如綜合性電商,像我們熟知的淘寶、京東,後來居上的拼多多、蘇寧易購等等。跟唯品會相比,他們品類足,選擇廣,更容易獲得更大的用戶量。

根據易觀數據,在2018年三季度,唯品會在電商市場中的排名已從第三位跌落至第五,位於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和拼多多之後。

4、自建物流成為負擔

唯品會跟京東選擇了同樣一條路,就是自建物流為用戶配送訂單。截至2018年底,唯品會的倉儲空間已經達到了300萬平方米。

被拼多多秒殺、分公司傳解散,為什麼騰訊、京東救不回唯品會?

雖然唯品會對物流的重視程度不亞於京東,但利用效率卻是遠低於京東。這就導致了,唯品會的履約費用在總運營支出中所佔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在50%左右徘徊,需要更多的收益才能抵消這部分支出。

還未感受到自建物流帶來的甜蜜,物流就已經成為了唯品會的負擔,拖累了業績。

4

昔日利器“品牌特賣”的定位逐漸失去了優勢,用戶自增長陷入了困境,只能過分依賴他人;自建物流沒能帶來效益,反而拖累了業績;競爭環境日益激烈,行業壓力日益增加......

如果唯品會不能擺脫依賴,恢復自我造血,提高物流效率,雖然短期內不會像聚美優品那樣徹底衰落,但長期以往,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