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劉備同鄉,以三千兵力擋住二十萬大軍,堪稱頭號守城神將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八回,發生在新城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諸葛恪、孫亮和孫峻。原文如下:


此人是劉備同鄉,以三千兵力擋住二十萬大軍,堪稱頭號守城神將


忽報都督蔡林引本部軍投魏去了。恪大驚,自乘馬遍視各營,果見軍士面色黃腫,各帶病容。遂勒兵還吳。早有細作報知毋丘儉。儉盡起大兵,隨後掩殺。吳兵大敗而歸,恪甚羞慚,託病不朝。吳主孫亮自幸其宅問安,文武官僚皆來拜見。恪恐人議論,先搜求眾官將過失,輕則發遣邊方,重則斬首示眾。於是內外官僚,無不悚懼。又令心腹將張約、朱恩管御林軍。以為牙爪。


此人是劉備同鄉,以三千兵力擋住二十萬大軍,堪稱頭號守城神將


卻說孫峻字子遠,乃孫堅弟孫靜曾孫,孫恭之子也;孫權存日,甚愛之,命掌御林軍馬。今聞諸葛恪令張約、朱恩二人掌御林軍,奪其權,心中大怒。太常卿滕胤,素與諸葛恪有隙,乃乘間說峻曰:“諸葛恪專權恣虐,殺害公卿,將有不臣之心。公系宗室,何不早圖之?”峻曰:“我有是心久矣;今當即奏天子,請旨誅之。”於是孫峻、滕胤入見吳主孫亮,密奏其事。亮曰:“朕見此人,亦甚恐怖;常欲除之,未得其便。今卿等果有忠義,可密圖之。”胤曰:“陛下可設席召恪,暗伏武士於壁衣中,擲杯為號,就席間殺之,以絕後患。”亮從之。


此人是劉備同鄉,以三千兵力擋住二十萬大軍,堪稱頭號守城神將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恪興兵圍攻合肥新城,守將張特頑強抵抗。諸葛恪久攻不下,反被張特設計射中前額。吳軍士氣低落,都督蔡林率部投敵。無奈之下,諸葛恪只得下令撤軍。回到東吳後,諸葛恪唯恐遭到朝臣非議,故意陷害大臣,同時派心腹執掌御林軍,進一步控制朝政。諸葛恪此舉激起皇帝孫亮及孫峻、滕胤等人強烈不滿。眾人決定誅殺諸葛恪。


此人是劉備同鄉,以三千兵力擋住二十萬大軍,堪稱頭號守城神將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滕胤口中的“以絕後患”, 意為消除禍根,來杜絕以後可能產生的禍患。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元雜劇《謝金吾》第三折中的“如今朦朧奏過聖人,將他兩個押赴市曹殺壞了,以絕後患。”


此人是劉備同鄉,以三千兵力擋住二十萬大軍,堪稱頭號守城神將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諸葛恪激起孫亮及朝臣的不滿並最終被誅殺的情節,是符合歷史原貌的。《三國志•諸葛恪傳》載:“恪徵行之後,曹所奏署令長職司,一罷更選,愈治威嚴,多所罪責,當進見者,無不竦息。又改易宿衛,用其親近,復敕兵嚴,欲向青、徐。孫峻因民之多怨,眾之所嫌,構恪欲為變,與亮謀。”最終要了諸葛恪的命。而導致這一變故的關鍵原因,是諸葛恪在合肥新城的慘敗。正是由於曹魏合肥守將張特的突出表現,才令諸葛恪損兵折將,並引發東吳內部的權力之爭,最終導致了諸葛恪的喪命。


此人是劉備同鄉,以三千兵力擋住二十萬大軍,堪稱頭號守城神將


關於這位曹魏中期的守城名將張特,其事蹟散見於《三國志》及裴松之的注中。下面綜合相關資料,對這個人物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據《三國志•三少帝紀》注引《魏略》載,張特字子產,幽州涿郡人氏,與漢昭烈帝劉備是同鄉。張特早年在諸葛亮族弟諸葛誕手下任職,後來被毌丘儉任命為合肥新城守將。諸葛恪圍攻該城期間,“特與將軍樂方等三軍眾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戰死者過半”,而他面對的卻是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面對敵眾我寡的嚴峻局勢,張特鎮定自若,堅守城池九十多天力保不失。此後,張特又採用詐降之計誘使諸葛恪暫停進攻,並趁機加固防禦工事。等到諸葛恪發覺中計並加緊進攻時,張特指揮若定,再度將諸葛恪拒於城池之外。最終,諸葛恪損失慘重,不得不全線撤退。張特不僅力保合肥新城不失,還引發了東吳政壇的一場巨大動盪,堪稱三國中期頭號守城名將。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