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類學之傳播論

傳播用於文化人類學領域,它將人類文化或社會中的變化,首先歸因於物質文化和習得行為,從一起源社會散播到其他社會。主要有德奧傳播學派、英國傳播主義。

一、德奧歷史傳播學派

1、拉策爾人類地理學理論。他強調,地理環境決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類的分佈,社會現象和其發展進程。

2、弗洛貝紐斯與格雷布內爾的文化圈理論。弗羅貝紐斯認為,文化是一個有機體,有生命週期,人不是文化的創造者,而是文化的體現者,搬運工。

格雷布奈爾說,文化是一次產生歷史,沒有任何重複性,因而也沒有任何規律性,不同文化圈相交,形成文化層,從中可推算出個文化層出現的時間順序和文化現象的轉移道路。

3、威廉施米特的文化圈進化理論,他發展了文化圈,文化層觀念,確定各種文化因素屬於這個或那個文化圈,確定各個文化圈在一定地區出現的時間順序。

二、英國傳播學派

1、裡弗斯的理論。=

他認為,不應該把社會結構,語言,各宗教信仰等與物質文化的實物同等對待,因為社會結構的變化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而已,進化論方法較為適宜,認為自己是舊進化論和格雷布奈爾傳播主義的折衷,各族的聯繫及其文化的融合,是發動各種導致人類進步的力量的主要推動力。

2、極端傳播主義(泛埃及主義)

該派認為人類文化只有一箇中心,古埃及。並由這個中心傳播到全世界。埃利奧特史密斯認為,人類的文化大約在公元前八到九世紀開始從埃及向一切國家傳播,自稱太陽文明或太陽石文化,由崇拜太陽和建築史前巨石等文化特徵而得名。

佩裡認為,古埃及人為尋找貴金屬和其他珍寶而把這種文化帶到了各地。

傳播主義世界是文化現象的一種方法,但不能將一切文化現象都牽強附會的用傳播主義去解釋,更不能臆造,文化傳播是普遍現象,人們研究傳播都在注重事實和注重各種傳播條件的前提下做深入研究,比如尋找傳播的進程和規律,探索傳播的條件和傳播的階段,以及各族文化史的發展變化情況,並從全球觀點出發,考察各族文化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