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牛顿发表力学定律和微积分,哈雷算出彗星轨道的时候,是中国的哪个朝代?当时的中国人在做什么?

gyhsjddhddhd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愉快地玩耍咯。

1643年,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出生

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朝大顺元年,一个诡谲莫测,形势复杂的年份。

这一年,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交替更迭,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崇祯帝吊死在煤山,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军大规模入关,李自成仓皇逃出北京,明朝官员有的壮烈殉国,有的投敌求荣,中国大地上演着战争和屠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一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中国没有科学家,一个也没有;前一年,牛顿出生。

这种巧合是不是已经预示了中西的前途命运?

1664年,牛顿发明微积分

这一年是农历甲辰年,清康熙三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继位不到3年,清政府正在忙于追击南明小朝廷,平定各地反抗势力。

1687年,牛顿发布《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力学三定律。

这一年是农历丁卯年,清康熙二十六年,中国的康熙皇帝春秋鼎盛,天下无事,四海升平,正处于“康乾盛世”的前期,天朝上国的美梦正酣。

这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6位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为康熙带来了30箱科学仪器和欧洲书籍,这批“奇技淫巧”让康熙大开眼界,开启了中欧文化交流的序幕。

几十年后,保守的清朝官员上书提出《禁用洋货议》:“昔者,圣王之世,服饰有定制,而作奇技淫巧者有诛。”

1705年,哈雷算出彗星轨道,发布《彗星地舆学论说》

根据这一发现,哈雷预测1682年曾光顾地球同一颗大彗星将于1758年再度出现,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这一年是清康熙四十四年,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开始进入暮年,不复往日励精图治,政纪松弛,吏治腐败,看似强大的清帝国面临严重危机。

然而康熙对此并未察觉,他在第五次南巡时路经松江府青浦县(今属上海)孔宅,御笔写下“圣迹遗徽”的匾额,又御赐对联:“泽衍鲁邦四海人均化育,裔分吴会千秋世永烝尝”,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所提倡的儒家思想能让社会稳定,却不足以让国家强大。讽刺的是,据考证我国在殷商时期的公元前1056年,便第一次书面记载了哈雷彗星光临地球,此后将近3000年时间里,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回归,在我国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而欧洲第一次记录哈雷彗星比我国晚了1000多年。

然而无数次的记录并没有产生科学发现,因为我们只记录现象,别人却在探究规律。

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人的科学技术水平遥遥领先于西方,比如祖冲之精确确计算圆周率,比外国早1000年左右;比如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比如华佗搞外科手术和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然而,我们的“最早”没能变成“最强”,20世纪最后几百年里,我们开始落后于西方,而且是一落千丈,数千年的科技领先被人一朝跨越,其中原因,发人深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清康熙十年,南明永历二十五年(1671),牛顿完成了《流数法和无穷级数》,奠定了微积分的基础。

清康熙23年,莱布尼兹同样独立的创制了微积分理论。

三年后,

清康熙26年(1687),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的阐述了牛顿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清康熙44年,哈雷计算出了「哈雷彗星」的轨道,并准确预测了之后的观测。


而在中国,臭名昭著的文字狱正拉开帷幕。1663年,「明史案」结案,株连甚广。而八年之后,牛顿就完成了微积分的草创。

而后近一百年,文字狱愈演愈烈,自明史案以降,「南山集案」、「查嗣庭试题案」、「吕留良案」……

一时之间,风声鹤唳,文人墨客,莫不噤声。至于科学、技术,则完全被西方摔在脑后。近代之屈辱,早已在所谓的「盛世」中埋下了祸根。


每当我们谈起牛顿、莱布尼兹、哈雷的时候,总会觉得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大概还是近代的人。而我们谈起康熙、永历的时候,则总会觉得他们离我们很远,是「古代人」。我们却不知,他们其实是同时代的人物。


章彦博


牛顿的微积分创立比较早,但发表比较晚,为此他还和莱布尼茨有了很著名的争竞,据牛顿本人的回忆,他创立微积分是在1664年的那个冬天,然后到1665年初完全弄明白了,形成完善的微积分公式。而牛顿三定律,即《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于1687年。

而哈雷计算出彗星轨道,并在1705年发表了《彗星天文学论说》,预测1682年曾光顾地球附近的大彗星将于1758年再度出现。虽然我们一直大讲我们在殷商时期就记载了这颗著名的彗星,但记载自然现象和推算出彗星轨道完全是两码事,牛顿通过苹果落地给出了万有引力公式,我们说,我们先人早于牛顿几千年见过苹果落地,这能一样吗?

当时中国人在做什么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1664年:当时是康熙三年,虽然大多数的国土已经给满清占领,但是还有郑氏和闯王的残部进行抵抗,此年,闯王侄子李锦的义子李来亨被清军围攻而壮烈牺牲。四处战火不断,山河破碎,文化和科技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倒退。清廷下令将国外来传播科学文化的汤若望等耶稣会士进行逮捕审讯,可想而知,西方的科技文明自然都被排斥。

1687年牛顿发表力学定律时,发动三藩之乱的吴三桂死了,康熙舒了一口气,于是四处游山玩水,造了一座雕龙刻云的孟子庙碑,并御笔亲书,名为“康熙御碑亭”,又写“学达性天”的匾额赐给朱熹,完全是还是独尊儒术,借以麻醉和愚化人民的那一套。康熙当政六十年,一直搞陈腐的老一套,虽然有康乾盛世之称,但相比同时期的彼得大帝,人家锐意改革,将俄国从旧式的封建社会带进近代的工业化国家,而康熙因循守旧,并无建树。

1705年,哈雷测算出彗星轨道时,时为康熙四十四年,这一年在西方,活塞式蒸汽机已经诞生,而康熙治下的中国,依旧是沉寂在千百年来一模一样的农耕社会中。此时,皇太子胤礽结党营私,康熙杀掉索额图后,父子关系越发紧张。在对外关系上,康熙还是一贯排斥西方,将罗马教皇特使铎罗逐出北京,闭眼不看世界。

就在我们中国沉醉于所谓的康乾盛世时,中国已经被世界大踏步地抛开了,远远甩在了后面,到了1840年时,这才惊觉,西洋人的洋枪洋炮已不是弓马娴熟的八旗兵勇能抵挡的了。


江湖夜雨


1,科学在近代西方诞生,实际上是工商文明发展的自然结果。

2,科学诞生于西方国家,并不能证明了西方国家的人聪明或优越,科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仅此而已。

3,科学是技术发展的衍生品,技术在先,科学在后。

4,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是以实验和测量为基础的所谓的学问,这个学问由一群人来认定,在西方国家这群人的组成几乎全是大学教授。

5,所谓具体的科学成果就是论文,论文的内容通常有三个方面,一是新发现,二是实验证明,三是理解方式的创新。

6,写论文就要有刊登论文的媒体,而媒体的产生是西方工商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7,所谓的媒体,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这个自由的思想市场才是科学诞生的温床。

8,所以,以媒体为载体的那个思想市场的自由度是决定能否诞生科学的基础,一个不让人自由发表意见的社会,是一个扭曲的社会,说话都需要提心吊胆,还怎么能诞生科学呢。

9,结论是,对于科学的产生而言,自由的思想市场的形成很重要,也就是说媒体的责任重大。

10,今日头条是新媒体,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可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不要再问我一些我回答不了的离奇的物理学问题了,我只对简单的物理现象感兴趣,那个宇宙外面的宇宙里的物理学问题我实在是无法涉及。

11,望今日头条继续努力,成为最好的新媒体,为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出一份力。


概念之旅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么问,当英国人夺取了海洋霸权时,中国人在干什么?

当时的中国人,似乎是不介意谁获得海洋霸权的,因为西方人不论是谁当老大,能做的都只是用一船船的白银,来中国换取茶叶,丝绸,瓷器,航海中死伤无数,得利的还是中国人,全世界的白银都流入。

当时东亚文明的所有人,都只关心一件事:谁拥有中原,也就是陆权,究竟是游牧民族,还是汉人。清朝的建立,标志着汉人的集体失败,可能超过半数汉人都被屠杀了,剩下的少数知识分子,从此都活在文字狱的威逼和科举的利诱之中,这种环境,除非满洲皇帝本人资助,不会再有人研究科技了,满洲皇帝当然不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愚民,弱民作为国策,在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推广红薯这样的善政的掩护下进行得很顺利。

西方人手里的海图和《几何原本》,其实都是明朝皈依了天主教的的官僚,如徐光启送给耶稣会教士的,当时明朝最大的危险,是土木堡歼灭了明朝整个勋武集团的蒙古人,向西方和蒙古帝国为敌的欧洲势力输送科技,其实是复合中原民族的利益的。

事实上西方确实利用中国的科技发展了起来,彻底摧毁了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这一点来说明朝的那些官僚的设想还是实现了的。

但是,欧洲崛起后,完全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学生,欧洲人通过捏造旧约,给东亚文明按上了偶像崇拜的罪名,彻底否定了东亚文明的价值。这种否定,是近代中国内战的渊薮,来自广东广西的洪秀全,孙中山的事业,都是从砸毁乡间神庙偶像开始的,他们激起的愤怒和战乱,最终都被来自湖南湖北的,真正有文化的人平息。

欧洲人通过代数化后规范化的理科体系,用捏造出来的古希腊科学传统,羞辱中国人没有科学,在英国传教士的策划下,用武力摧毁了科举,成功的把英美大学,变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圣地,让中国人为西方知识分子集体捏造的神话,付出真金白银和人力资源买单。

欧洲人借着先进的科技在全球对黄种人大开杀戒,以前是黄种人世居的美洲,澳洲,中亚都被白人占领了。

白人在明朝时期,不到中国人数量的十分之一,现在却是中国人的两倍,300年来,西班牙人和英国人的后裔增长了300倍,中国人这么多年只增长了3倍,而且主要还时在和西方敌对的毛时代,中国人口获得了增长,自从加入WTO和西方合作之后,中国人口正在迅速减少。

总之,欧洲人趁中国人被满人征服的机会,成功夺取了除东亚外,全世界的主导权。


莫折念生


艾萨克·牛顿出生于1643年。这一年,是明末崇祯16年,李自成、张献忠等正在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境内召集流民,杀富……不知道是否济贫;同年,皇太极死了,顺治继位。

埃德蒙·哈雷出生于1656年。这一年是清顺治十三年,南明永历十年,清廷正在清剿白莲教、闻香教。

牛顿在1669年发表《运用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这一年是清康熙八年,康熙抓了鳌拜,修了卢沟桥。

牛顿在1671年写了《流数法与无穷级数》。这一年是清康熙十年,清廷正打算收拾葛尔丹,统一西北;郑成功正在东南抗清。

莱布尼茨于1684年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定义了微分概念,同年哈雷在剑桥拜访牛顿讨论行星轨道问题。这一年是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施琅归降,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

莱布尼茨于1686年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使用了现在使用的积分符号;牛顿发布《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摘要;哈雷公布了首个有海洋盛行风分布状态的气象图。这一年是康熙二十五年,清军取得雅克萨城战役的胜利,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牛顿在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所需资金是哈雷掏的腰包。这一年是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皇后去世;清廷正在强化对汉人的统治,继承明朝科举,树立孟子、朱熹的地位。

哈雷在1705年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预言了彗星的回归,同年牛顿获颁爵士身份。这一年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第五次南巡;大渡河泸定桥竣工;罗马教皇派特使来中国,称要颁布教皇禁令,康熙将其驱逐。

……

总之,牛顿哈雷的时代处于中国明清交替的时代,正是中国强化封建统治的时代,在科学发展上基本没有任何进展。


听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包容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当前,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浮躁狂症,一种新的科学未能取得成功之前,攻击多于鼓励,一提到民间科研成果,就冠以骗子和民科加以攻击.

中国人同时还有一种崇洋媚外心理,一旦国外出现了某项先进技术.就不惜一切代何的引进或模仿,知识产权屡遭国外垢病.若出现某项中国原创科研成果,社会就会出现不认同的呼声.

为提高内燃机能放,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十几年来.本人一直潜心内燃机油水混合燃烧技术,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节油率可达20%以上,有害气体排放可哦少60%以上.同时具有提升动力和降低噪音的明显效果,该项技术可用于现有点燃式和压燃式发动机的升级改造.成本仅需千元,但一直无法得到社会认可和推广,反于被一些人攻击为水变油.骗子.


胡大业369369369


我以前解释过类似李约瑟的问题,我认为是地球周期性气候变化对某一个大的局部区域内的政治环境影响的结果。这个大的局部区域,是以当时人类的能力,可以较短时间内相互的达到对方领土,这个大的局部区域,如2000多年前的亚洲黄河长江流域。

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极温暖气候影响这个大的区域农业大发展,农业大发展进而影响政治大变革,即多个诸侯国至今剧烈的土地争夺战,剧烈竞争导致出现认知飞跃。明清小冰期,恶劣的气候突然来临,必然也影响人类的生存,影响政治突变,只不过这时,作为明晚期,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对于生存资源的争夺,变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对明帝国资源的争夺,另一种是明帝国内部的争夺,而往往此时内部的争夺战是对帝国本身的“瓦解”,这种情况与春秋时期多诸侯国完全相反的趋势,多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趋势是“统一”,而明晚期的内部争夺是“瓦解”,外部对明帝国的争夺更是加速了帝国的“瓦解”。

这种竞争格局不是由非常多势力、交错角力的状态。

欧洲则显示出于2000多年前多势力角力竞争的状态,这种大政治环境下的各方,在竞争中力量可以相互转换,不是一个与一个的转换,而多个势力轮流坐庄,这样的竞争格局更容易刺激认知在整个这个大区域下升级。

其实认知的升级和基因的升级有类似的、一样的模式,都是外部大环境突变,多势力竞争、多势力轮流坐庄这样的特征。这就是外部突变引发内部生态系统变化,这个生态系统才是关键因素,也可以说具有引发熵减信息升级的“生态系统”。


中国没有产生科学,与什么中国的体制、人种关系并不大,或者说没任何关系,那些说中国传统体制的、或者说黄种人不行的,根本是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本质。


百度百科:明清小冰期,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类似于现在的极寒天气,那时候经验不足,防御措施不及时,继而发生群发性的农作物减产,随后还出现饥荒、农民起义等一系列连锁社会效应,影响很大。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记载,在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这一时期跨中国明、清两朝,所以在中国也称“明清小冰期”。具体来说,有的学者认为又可以分出三个明显的小冰河期(可以理解为寒冷期):

(1)自明代中叶之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

(2)自明代末叶后半期之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至清代前叶之圣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

(3)自清代末叶之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至清德宗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

探索猫


我们在吃红薯地瓜享受康乾盛世!


峰颜2019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一直没有作答,因为我觉得题主不仅仅是简单说一个历史纪年的问题,而是说一个沉重的时代话题,好多答主也叙述了当时 的历史事件,中国当时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是英国当时也是动荡的年代,其激烈程度也不亚于古老中国。所以我尽量两方面结合起来说。

1642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王旗,宣布讨伐议会,开始内战,满人取得松山大捷,洪承畴被俘投降,大明与英国都是战争年代,而且都是必败的战争。

身着满人衣冠的洪承畴

1643年,李自成建立大顺,顺治即位,牛顿出生,英国查理一世进攻伦敦,民众组织伦敦民团奋起反抗,同年,克伦威尔率领自耕农组成的骑兵取得重大胜利。

1644年,李自成称帝,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张献忠称帝,山海关战役惨败,吴三桂引狼入室,克伦威尔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胜利,托里拆利完成测定大气压实验。

吴三桂引狼入室,山海关惨败

历史事件引述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清楚了我的意思。

牛顿出生前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中国正在被落后文明战败,如夕阳西下,而新兴的英国却是正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若旭日东升。

牛顿的童年呢,古老中国在承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当然还有可歌可泣的抗清斗争,也有明朝各路藩王的内斗,英国则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度,扫清了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

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假如易地而处,牛顿生在中国呢?他可能死于扬州十日,就算他长大了,他会去考科举吧,就连侯方域都去考科举了,他的节操还不如李香君,而李香君只是一个……,我不 想用那个词,李香君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节操超过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士大夫,而这些士大夫的争斗毁了整个明朝。

侯方域,你配得上李香君吗?

在那样的年代,能指望牛顿做什么,他什么也做不了,再说了,凭爵爷的尿性,考中科举后,那还不得把持朝政啊,只能说是多一个官僚罢了。

所以说,爵爷的伟大成就是建立在时代基础上的。

再说一点更沉重的话题。

爵爷之前有哥白尼、伽利略、胡克,之前我们也不差,我们有祖冲之,有一行和尚,而且一行和尚也有微积分思想,可是结果呢?他们都去编撰历法了,那当然是伟大的历法,比西方当时的历法要精准的多。

所以说,即便没有李闯起义,没有满清入关,即使大明承平天下,那么爵爷是不是在中国会编出一部更精准的历法呢。

我们的资本主义萌芽呢,我们的交子呢?不幸都被儒家压制了。

夫子啊,说什么好呢?你确实开创了中华三千年的盛世,可是你确实也阻碍了我们走向现代,当然了,可能是后世腐儒曲解了夫子的意思,但是这次我们确实落后了,所以有了后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那就是鸦片战争了。

破败的圆明园

这是我写过的最沉重的回答,简直是不能自已,说到最后,也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确实是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