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我主要教育女儿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你们怎么看高晓松教育孩子的方式?

张老师人在加国2018


一个人世界观的表现,往往取决于他个人看的世界,看世界的方式,高晓松的教育子女的态度,是心安理得的混日子,我觉得真的挺好。有人很反对,感觉这是在给公众一种误导,有人又说风凉话,说别人高家有钱,能折腾的起。

其实这也就一家庭教育问题,高晓松再是名人,这还是一教育子女的话题!这是高晓松对自己孩子教育上的一个态度,这是别人世界里的孩子生命教育的理解!我们只是透过的高晓松这扇窗,看见了他们家家庭教育的那点事(也可能不完全),完全不可错会成了你通过高晓松谈子女的教育,看见了代表所有,大多数人所说的普世性的子女教育的认知。

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真相,只有你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每个父母的家庭教育观,也没有什么真相,无论他是名人还是政客,他都给不了你对你孩子的教育真相,所以就没有必要去纠结和焦灼不同人的观点和态度,如若能以欣赏,且客观的冷静去观别人的世界,相信会有更多的启发。

“心安理得”,这是一个多么朴实而又可贵的理想目标!

其实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和处理三种关系,即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我们的教育,似乎也是这个顺序这个次第,先学习认识环境,处理与环境的关系,再就是学习与人打交道,学习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最后才想起了要处理与自己的关系。

好一个心安理得,第一时间,就提出了要与自己相处好,然后才去考虑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相处。

这是一个人对真实需要的洞见,这更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没有解决好自我内心的安住,怎么能心平气和的生活,以及与他人交流呢?这么质朴的问题,却没有被发现,被倡导,实在可惜!现实中人人自危,一股脑地钻进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漩涡中,内心反而得不到安宁,惶惶度日!

“教子女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我们看见太多一本正经的假正经,而很少见这样的吊儿郎当的真严肃。

太多人把子女的教育理解为成绩、名次、收入、品德,跟着社会潮流追求,不偏不倚的,才是严肃的,正经的!表面上看,没有问题,可自己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学习?需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自己的使命在哪里?……

这些问题,学校也好,老师也罢,包括孩子的父母,他们全然不知,也不得而知。看似高晓松有这个能力让孩子混,其实这事与钱没太大关系,教育这事,可以很费钱,也可以不怎么花钱。

当全社会人都在追赶金钱的时候,似乎金钱成了评判评价的不二标准。其实,决定一个人的阶层不在于你有没有钱、你认识了谁,更在于你的认知,你的认知决定着你所处的阶层!

一个人的从无到有和从无到无,相同的是其都有一个结果,不同的是其都有各自的固有认知,个中的高下,也就一目了然了。


面向孩子——您私人的家庭教师!


面向孩子


混日子?!别忘了,人家高晓松有钱!!我要是有钱,我也让我女儿轻轻松松混日子。

记得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说王菲的女儿窦靖童的。人家小姑娘想不读书,染发、退学、玩摇滚,李亚鹏为了她能读北京四中,苦苦等了校长三个小时,结果小姑娘读了一年不肯去了!不肯去了!不肯去了!要是我托人找关系苦苦等了三个小时好不容易让我家丫头进名校,结果读一年不去了,我一定打断她的腿。再看王菲,不去就不去吧,随后就把窦靖童送到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学音乐去了。试问,在悟空问答上混的有多少人能有这能耐?

我不了解高晓松的女儿是怎么心安理得混日子的,不过看窦靖童也算是混日子了吧。人家混日子是有资本和底气的。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混(念第四声)日子,只能混(念第二声)一辈子。

穷人家的孩子还是要早当家、多读书,别学有钱人混日子。没准哪一天,你跟人家混着混着,biu!人家进名校、出国深造去了。然后,你就傻眼了。


阳光成长教育


一直挺喜欢高晓松,这里重点说的是他养女儿的哲学。

有个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真的,在妈妈的心中,女儿如何去养真的是一件焦心的事,为了这事,为了那事,真是操碎了心。

其实我们大可以放开心去教育女儿。

我记得高晓松,他家的基因很好的,随随便便就能上个北大。能力很强大的,人家玩着就能上北大,咱不能比呀!

其实我们大可以放开心去教育女儿。

再说这个混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去混得,家庭好的有基础,家庭不好的跟着能混么?其实说到底,很多家庭还是要走考试出士这条道的,不要看到名人的儿女不用上学,你的小孩子就不用去上了,这就要考虑你如何去理解“混”这个字了。

去想想,混个好的成绩,也是不错的呀。

我觉得“心安理得”说得很好的,一种心态,一种很舒适的心态,有的人活得很纠集,一天为这为那烦心,其实呀,你心安理得的过好每一天,真的活出自我,那就是好的,一个人就这一辈子,不要纠集于过去,要过好今天。


一名师


基础物质生活的殷实,给了我们各方面的便利,也使得我们跟孩子沟通有了很多新的方式问题,也使得我意识到了,教育孩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必须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有些矛盾,但是大道至简。

不爱学习,爱玩游戏,听不进赘长的劝告,受不了烦闷的训斥,似乎没有可能刻意的感动他,要跟它产生心灵上的交流,似乎的要求更高,更有技巧。

这是家姐的小孩给我们大人提出的挑战。

小孩住我家,我是他舅舅,家姐姐夫都是打工的,姐夫在外,在学习上,只有我能帮助他,因为我是这个家族破天荒学历最高的。

似乎他在学校一点都没听课,反正课本上内容基本不懂,他也不认为那个东西重要,反正不懂就不懂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考试成绩出来,不断的刷新低值,我也从一开始的恼火变成了平静。

这是我们的问题,小孩的问题反而不是那么大。

我们的生活太单调了,而孩子的世界是丰富的,以单调对抗丰富,效果可想而知。

刚刚教会了他约分通分。

方程式死活不会。

没有阅读的欲望。

阅读遇到了障碍,不是说跳过,而是直接逃避。

这个时候你是要训斥吗?

实践告诉我不行。

训斥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一种方式。

这个世界是贪多求快的。

负担性的东西越简单越好。

现在学习对小孩来说就是一个负担。

培养兴趣?我一个文科生是干不过腾讯的游戏的!

所以只能探寻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

简单。

让所有的事情变得简单。

让小孩一下子看到就会做。

正在开发一种教懒孩子的方法。

这个不解决根源性的爱好问题。

只解决一个问题,让事情变得简单,解放小孩的时间,让她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有的放矢。

不至于放弃了学习。

不至于因此而丧失了念书的可能性。

只要让他开悟,哪怕是晚1点。

都是值得的。

无问东西里面有句话很好。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医学小袋鼠


【说这话得有资格】

我们先来看看敢说出这话的高晓松的家世:  

爷爷是做过清华校长的电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景德。

姥爷是深圳大学创始人,中国双院士,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张维。

姥姥是为国家力学、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流体力学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陆士嘉。


父亲、舅舅均是清华教授。

母亲是师从梁思成的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张克群。

所以他敢说硕士在他们家就算是文盲,同时我们也相信他们家不会出文盲。

历史证明,精英大多是“世袭”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是名门望族之后,外公曾经当过中国银行行长。 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曾祖父是李鸿章。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父亲是梁启超,王力宏的外曾祖父是著名海军将领许凤藻……



所以你说优秀的高知家庭还需要担心孩子是否成才吗?

【说这话的魄力】

这句话中最核心的其实是两个关键字——心安理得、混日子。

什么是心安理得?就是不管同龄人怎么样拼命努力学习,我玩的都能坦然、安宁,不会焦虑,不会纠结。这需要父母给予孩子极大的包容和支撑,告诉孩子,爸妈有让你活出自我,活出自在的底气!

什么是混日子?我们看看北京人高晓松是如何混日子的?1988年,考入清华;1990年组建“青铜器乐队”(代表作《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1991年从清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


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I》;后来游历欧美,回国主持《晓说》《晓松奇谈》;开办公益性质的晓松图书馆,入职哈佛大学……

而高晓松女儿所谓的“混日子”也是与自己心爱的舞蹈、马术、书香……相伴


所以混日子不是真的声色犬马、灯红酒绿,而是用享受的态度,为了自己的爱好去奋斗!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平台,所以我们普通人从高晓松的这句话学到的一是如何提高自己,以身作则地去影响孩子。二是给孩子追求爱好的自由和支持!


育人育己漫漫行


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无论遭遇怎样的悲催,都能平静淡然,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高晓松

如果只看最后一句,大家很容易把重点放在混日子上,这是断章取义。

仔细读过全文,发现高晓松对待教育的想法不是消极,也不是指家庭毫不干预孩子的成长,他只是认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教会孩子独立、有主见比培养学习机器更有价值,并且懂得平衡生活,当面对充满挫折、挑战,而且可能不美满的生活时不强求。

就如高晓松自己所说: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不被强求的生活,父母适当帮点忙,这种教育观值得提倡。

消极的父母,顺应自然;

积极的父母,创造自然。

高晓松认为:

孩子自卑内向,那就对多带他交际,

孩子没有爱好,那就逛逛乐器行、舞蹈学校,引导爱好,

孩子不会抉择,帮孩子分析利弊,潜移默化影响他。

适当帮忙不包办,尊重选择不强求,这正是现代家庭教育缺少的因素。

人生事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左右不了世事,左右不了别人。

每当从新闻中看到有孩子因为学习、考试、作业自杀时,我都会想,总有做不成的事,不苛求别人,不为难自己,竟然这么难。

高晓松文章中传达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深思的,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终将平凡,自由和自然的教育不是放任,而是多了尊重,多了坦然。


青荷诗苑


我理解这句话里的“混日子”并不是指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糊里糊涂地生活。

而是让孩子多学些大人觉得“没用”的事,长大后懂得平衡生活、调整心态,有能力面对有挫折、有挑战和并不美满的生活。

正如高晓松家的小公主学瑜伽、学弹琴、学骑马、学戏蟒……看似跟读书、成绩都无关,却在无形中塑造了一个亭亭玉立、气质非凡的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喜欢以“有用”来衡量这个世界的一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

孩子从小被大人灌输这样的思想——要用功读书,考到好的大学,进大公司工作……

为了考试只能看有用的书,为了上大学只学能加分的项,为了好工作只考有用的证……

我们与其把孩子培养成各个领域对口有用的机器,不如试着让孩子学这些“没用”的东西,也许在将来最实用。

比如孩子喜欢观察花花草草,家长觉得是没用的,应该去读书。家长为什么不顺水推舟教他写观察记录,变成培养科学思维习惯呢?

孩子喜欢文学艺术,家长觉得没用,应该学数理化。家长为什么不顺水推舟,让孩子早早去发表作品,投稿,教会他这条路走不走的通,怎样才能走通,走不通时有什么备选方案。

所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都不是“没用”的。考试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果,学会这些,是受用终生的。


虽然我们应该努力生活,但是在不成功以及落魄的时候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心态面对生活,这不是大部分人能够做到的!

所以,别鄙视“没用”的事情,让孩子“自由探索”,见识到丰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构安全感。只要孩子愿意去动脑筋,变现终究只是个时间问题。

Hi,我是智妈育儿,了解更多更专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智妈育儿”头条号,希望在育儿路上可以一起陪伴宝妈们成长。


智妈育儿


我很同意高兴松老师所说的教育理念,心安得理的混日子。

在这里心安得理主要讲的是一种心态吧。

孩子从小到大,我给他教育的理念就是,你自己的路你自己走,你想混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你要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长大之后不能责怪我。

大孩子初中的时候混进了市重点,高中的时候混进了区重点,现在混进了211大学。

我从不给两个孩子讲什么大道理,只是给他讲,我读书的时候我最后悔的事,因为没有能好好读书,现在混成了这个我不想的样子。

现在我的小女儿读小学,她混进了补习班,目标是混进市重点,和他哥哥一拼高下。



邻家均姐姐


我认为高晓松说的“心安理得”和“混日子”主要是讲一个心态的问题。高晓松本身也是一个睿智和博学的人,从小出身在书香门第,根正苗红,年轻时也放荡不羁,正是因为他自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体验过人生,才更加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给女儿最好的教育。他的教育方式里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权,高晓松对女儿说:“我们不会多打扰你,让你学这学那,或者不让你干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长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长大后的剧本里还有我们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高晓松认为,要让孩子多学些“没用”的事;长大后才能懂得如何平衡生活、调整心态;才能在不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平静淡然,不怨天尤人;才能有能力面对有挫折、有挑战、并不美满的生活。

还要培养孩子,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长大后才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从而迷失自己。

所以让孩子“自由探索”,见识到丰富的大千世界。虽然我们不能给予孩子像高晓松一样的物质条件,但是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多一些正能量,让他们在精神上富足也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


二胎妈妈叫卡卡


高晓松的这番话出自他给女儿写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我主要教育女儿心安理得地混日子。全篇最后提出的教育观点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无论遭遇怎样的悲催,都能平静淡然,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他要表达的。之所以大家记得都是心安理得的混日子这一句,是因为这和我们普通人教育孩子实在是背道而驰。

谁舍得让孩子混日子?

敢让孩子混日子,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这个人是高晓松,他的“混”却不是我们理解的“混”,孩子读国际学校,谈古筝、骑马、空中瑜伽样样手到擒来,这哪里是混,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培养孩子的路子吗?可是看似相同却又不同。

无独有偶,作家王朔也曾对女儿的教育提出一个论点:我故意把女儿培养成“废材”,和高晓松的观点同出一辙。把孩子培养成“废材”更是我们普通家长想都不敢去想的,即便不期望孩子是人中龙凤,至少也应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狂傲的底气是因为尊重

不得不说,高晓松和王朔能说出这番有悖常理的话,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这真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表达。他们本身来说都是成功人士,如果说他们是有钱的底气,我倒觉得有些小瞧了他们,和企业家和明星相比,他们并不算是大富大贵,只能是出身还不错,高晓松也曾经就只有出去旅游的钱,还要边走边赚钱;据说王朔的房子还是徐静蕾买的。

真正让他们说出这番言语,是境界到了!已经跳出了我们普通人教育孩子的圈子了。该爱孩子会爱,该培养还是会培养,但他们更加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因为他们尊重自己。

要知道,现代的家长每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说是为孩子好,却不管那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孩子只是成了家长未完成心愿的取代者,曾经他们走过的弯路,没能达成的愿望,都寄希望于孩子,重重压力常常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无论遭遇怎样的悲催,都能平静淡然,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