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級醫院的歷史

三月末,最新的《中國頂級醫院100強名單》發佈,這是國內很有影響力的醫院排行榜之一。這一排行榜採用醫院業務數據作為評價指標,比較客觀。(排行榜榜單附在本文文末)

我利用手頭的部分資料,對這份榜單中排名前50位醫院的歷史進行了簡單梳理,發佈此文。(有朋友問:你咋不把100家醫院的歷史都詳細梳理一下?我說:抱歉,實在是精力有限,單單梳理前50家醫院就已把我累得不輕...不信,你自己試試看。)

此文中,每家醫院的配圖內容,主要是各家醫院的門診券。門診券,也稱為複診券、掛號券、診察證等。門診券算是醫學歷史老物件,從上個世紀上半葉就有。以前,醫院的初診掛號費比複診掛號費貴,大約貴一倍。病人初診時,醫院發放門診券,複診時帶來作為複診憑證。後來,門診券出現編號,作為病人的識別卡,可以憑證領取保存在醫院的病歷。門診券是百年來中國醫院醫患關係的重要憑證,是近現代醫療管理的重要史料。

為啥選用門診券講述中國頂級醫院的歷史?

原因很簡單,不論排行榜的標準怎麼變、不論醫院咋排行,醫院的本分並不變。醫院的本分,就是看病。頂級醫院的核心目標,就應該是為老百姓提供優質、安全、可及的醫療服務。

好了,廢話少說。我按照排名順序,簡要介紹一下中國頂級醫院排行的前50家醫院的歷史。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北京協和排在中國醫院的第一位,沒啥大的爭議。協和不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醫院,他們家成立於1921年,到2021年他們家才算是百年老院。很多人以為協和是教會醫院,其實不然。協和是洛克菲勒家族送給中國的一份厚禮。(而這個史實,在特殊的年代裡曾被扭曲:因為是美國人創建了協和,協和曾被改名為“反帝醫院”。照片中,有一件1972年尼克松訪華前,衛生部軍管會的文件。當時,反帝醫院緊急更名為“首都醫院”,折騰啊...)。北京協和,可以說是中國醫學人文的燈塔。他們家培養了很多醫學大師,林巧稚、張孝騫都是上過我國郵票的人!不過,我覺得,若是要真正地認識寶貴的協和精神,不能只是把視角停留於這些大師身上。必須承認,這些大師的老師們所做出的功績,同樣偉大...單單是20年代建立起來的協和社會服務部,就已超越瞭如今很多國內大醫院的社會服務管理理念;可惜,以前並沒多少人在意...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華西的身世比較複雜,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在成都創建的仁濟、存仁醫院。抗戰時期,華西協合大學、中央大學、齊魯大學組建聯合醫院。1946年,華西協和大學醫院算是才真正成形。1892年,傳教士在成都建立的仁濟醫院,其實只是個小診所。中國歷史悠久的西醫醫院有很多;建國之後,有的發展起來了,有的沒落了;去除特殊年代政治侷限,更多的差距還是體現在有無“自力更生”的精神上。如今,國家對於醫療衛生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可是,以前相當一段時間裡,很多醫院都面對著巨大的挑戰。近三十年裡,華西醫院發展壯大,坐擁了上億人的四川盆地。前些年,有人出了大部頭的書,分析華西醫院做大做強的成功經驗。我個人覺得,哪裡有那麼多所謂經驗。華西醫院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家“”塞外"部屬醫院艱苦創業史:“山高皇帝遠,沒錢沒人管;蜀中一磐石,默默加油幹...”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全中國叫作“中山醫院”的還真不少,上海中山醫院屬於“根正苗紅”的。1931年,孫中山的兒子孫科、以及孔祥熙、宋子文、顏福慶等眾多名流聯合發起建立一所公立醫院,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命名為“中山醫院”。所有建設經費,全部來自於慈善募捐(大家注意,雖說是建立大型公立醫院,但是經費全部從社會募集。前人用了整整五年集齊了中山醫院的建院經費)。1937年,上海中山醫院建成開業,設施設備和規模都遠超當時大多數綜合性醫院,被譽為遠東最先進的公立醫院。八十多年前的三十年代中山醫院開業時,條件好得驚人:X線是西門子的最新產品、超大電梯可以容下一個病床、冬天暖氣夏天空調、全上海唯一的高壓蒸汽消毒設備...所以,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後首選在上海中山醫院休養體檢。五十年代,模仿蘇聯模式,中山醫院曾被改為“上海醫學院外科學院”。因此,就可以理解,為何今日的中山醫院有著極為強大的各類手術服務能力。這是有歷史底蘊的。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瑞金醫院,是法國天主教會創建的。以前他們家名字叫作“廣慈醫院”,超文雅超好聽的名字。瑞金醫院內,至今保留有廣慈產科樓等近代廣慈醫院優秀歷史建築,還有美麗的大草坪。文革時,改名“東方紅醫院”,無語。後來,名字再也沒能再變回廣慈醫院,而是依了瑞金二路的路名,叫作瑞金醫院。近代中國醫學歷史上,有著雄厚醫療史料廣慈醫院,名氣還是極大的。不過,近代史上發生在瑞金醫院裡的最大事件,跟醫療的直接關係倒是不大:1912年,蔣介石在此成功刺殺了光復會創始人陶成章(擱現在,要是醫院裡發生這事兒,家屬還不跟醫院吵死啊...)。反正,蔣介石不喜歡廣慈醫院,廣慈醫院也不喜歡蔣介石(一解放,廣慈醫院的同道就打著蔣介石的骷髏醜化像上街慶祝)。建國以後,他們家最著名的成就,就是1958年成功搶救燒傷總面積為89%的鋼鐵工人邱財康。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1915年,他們家成立的時候,是國民政府教育部批的,算是教育部的第一個部屬醫院吧,叫作“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附設診察所”,位於後孫公園。那時,充其量也就是個校醫院,規模不大。後來,二十年代末,他們家的規模化發展遇到了瓶頸。他們看上了北平背陰衚衕的一處國有地產,但是一開始北平當局不給(必須不給啊,真是的,憑啥你家看上了就給你啊?)。結果,他們院長直接帶著學生去靜坐,硬是把那地兒給磨來了,然後,醫院就走上了大發展的康莊大道(當然啦,後來也比較艱辛)。所以呀,公立醫院,臉皮不厚、不哭不鬧,還真就沒有資源、還真就發展不起來,這也算是百年經驗吧。北大一院,是北醫的大兒子,後來在北醫三院、積水潭醫院、宣武醫院等醫院創立過程中,他們都參與了援建。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成立於清朝末年,當時叫作“廣東公醫醫學專門學校附設醫院”。我感覺,中山一院的發展歷史,與北大一院有些相似。當年他們家遷址擴大規模也遇到些麻煩。1913年的時候,他們和廣東都督胡漢民談好了一塊地作為新院址,連動遷費都付好了。結果,胡漢民離粵後,代理都督陳炯明不認賬了。這事兒麻煩啊。然後,他們家就把遷址立項作為頭等大事、“一把手工程”來抓,醫院主要領導跟當時的廣東政界大佬周旋了兩年,算是才被批准工程立項。1918年,新院建成,真心不易呀。中山一院,是中山醫科大學的大兒子,在中山三院等醫院的創建過程中也貢獻了力量。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華山醫院曾經使用過“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名稱。不過,以歷史發展脈絡為基礎的院校親子鑑定技術顯示:他們不是上醫親生的。他們家是中國紅十字會的親骨肉。這事兒說來話長。1904年,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在上海成立,這是中國紅十字會的前身。1907年,更名為“大清紅十字會”,也就是在這一年的7月,清廷批准了大清紅十字會關於在上海建設紅十字會總醫院的奏摺。這個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就是華山醫院的前身。醫院是1910年落成,1911年開業的(這裡有個問題,如今他們家是把奏摺批准的1907年作為建院年份的,也是說把工程立項時間作為了建院年份,而不是公認的醫院開業年份,這個...算了,他們家開心就好)。百餘年來,他們確實是中國紅十字的一塊金字招牌。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任院長牛惠霖就帶領中國紅十字救護隊前往日本救援,這是中國第一次海外救援。華山醫院有非常漂亮的哈佛樓老洋房,還有歷史悠久的虞家花園。他們家的特色就是:“頭大皮厚手長”(神經科、皮膚科、手外科)。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1915年,著名醫學家伍連德博士,向北洋政府提議,在北京建立一家現代化的公立醫院,定名為“北京中央醫院”。1918年,北京中央醫院開業,是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非常漂亮。建院時,中央醫院內立有《創建中央醫院記》的石碑,碑文記述了中央醫院的願景、以及籌款與建設的艱辛歷程,非常感人。可惜碑文於文革期間被毀。照片是民國時期此碑的拓片原件,非常珍貴,我們得以看到碑文全貌。1946年,中央醫院改名為“中和醫院”。1950年,改為“中央人民醫院”。1958年改為“北京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

九、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我們很簡要地敘述一下他們家漫長而曲折的歷史。1900年,德國海軍軍醫寶隆在上海開設了一家醫院,叫作“同濟醫院”;1909年寶隆去世,為了紀念他,醫院改名為“寶隆醫院”;1945年,德國投降日本戰敗,德系的寶隆醫院被中美合作所改為“中美醫院”;抗美援朝時期,又改回“同濟醫院”;50年代初,根據中央命令,同濟醫院隨著同濟大學醫學院遷到武漢與武漢醫學院合併,成為“中南同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然後,在同一年,改名為武漢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1985年改為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2000年,改為現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現在他們家名字是17個字,如果頂級醫院排行榜的這一百家醫院聚在一起考試的話,估計別家醫院都完成試卷了,他們家還沒寫完名字)。好,為了把你們的腦子徹底搞搞糊,我再給你們介紹一下同濟大學的歷史。1907年,在同濟醫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上海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為“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改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17年,一戰德國戰敗,改為“同濟醫工專科學校”;1924年,改為“同濟醫工大學”;1927年,改為“國立同濟大學”,分設醫學院和工學院;50年代初,同濟大學醫學院前往武漢,改為中南同濟醫學院,隨即又改為武漢醫學院;1985年,武漢醫學院改為“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同濟醫科大學與華中理工合併,“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掛牌。羅裡吧嗦說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你們:現在上海的同濟大學、以及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都是從寶隆創辦的“同濟醫院”生出來的。一家醫院,生出兩個高等學府,世界上獨一無二。目前,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和上海的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也都認為與寶隆醫院有血脈關係。這事兒,咱就不瞎摻和了。一個寶隆,各自表述吧。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1947年,在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的全力支持下,浙江大學醫學院成立。同年,浙大醫院建成開業,那時候他們家佔地只有三畝八分。1952年的時候,浙江省立醫學院與浙江大學醫學院合併,組成浙江醫學院。浙大醫院改為“浙江醫學院第一醫院”,作為內科重點教學醫院。“浙一”的名字就是從那一年開始響起的。照片中這張浙一的門診券就是1952年的,你就知道有多珍貴。浙大一院裡有個寶貝:小八千卷樓。這是晚晴時期的著名藏書樓,曾是他們家首任院長王季午的辦公樓(王季午是傳染病學專家,如今浙一的傳染病學科非常強大)。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北醫三院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建立起來的醫院,成立於1958年(照片中這張1959年1月的掛號證算是是他們家最早期的掛號證)。雖說歷史不是很長,但名氣挺大。1988年,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就在他們醫院出生的。他們的生殖醫學、運動醫學、脊柱外科等學科都很強大。為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簡稱,不是北大三院,而是北醫三院呢?因為他們家創建的時候是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簡稱北醫三院。這麼多年,他們很珍惜這個品牌...那麼問題又來了,北醫二院是哪家?答案是:沒有北醫二院。本來這個名字應該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但是,“人民”不願意“二”啊...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我給他們家起個雅號叫作:“流浪醫院”。他們家的遷徙跨度,全球罕見。1941年,他們家在江蘇阜寧成立,叫作“新四軍第三師後方醫院”。抗戰勝利後,1946年,他們家隨部隊北上,駐紮到黑龍江齊齊哈爾,成立“西滿軍區陸軍醫院”(照片上有一本1947年我軍出版的《近代戰傷治療集》,封面上有個戳,就是“西滿軍區陸軍醫院醫務科”。這個戳不是特別清晰,各位看官要求別太高,那個時期的史料真難收集啊,我能找到這個戳就不錯了)。解放後,他們家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醫中學附屬醫院”(對,你沒看錯,是“軍醫中學”)。後來,又先後改為“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學院附屬醫院”。他們家在齊齊哈爾呆了23年之後,1969年,調防至湖南長沙。同年,又調防至廣州石牌。1974年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附屬醫院”。1979年,開始使用“南方醫院”名稱。1982年,他們家又搬遷到廣州麒麟崗。2004年,隨第一軍醫大學整體移交給廣東省,變成“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建院70多年,他們家先是從南到北,然後又從北到南,跨越中國版圖,四遷院址;從部隊交給地方,又從地方交給部隊,最後再從部隊移交地方,五變隸屬、十易院名。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起源於兩個不同的醫院,都是重量級的醫院。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他們家的紅色基因。1908年,在福建長汀城北山腳下,由英國傳教士開設的“福音醫院”開業。1925年傅連暲(後為開國中將)成為院長。他和毛主席聊得火熱,1933年乾脆把醫院改為“中央紅色醫院“,遷到瑞金,成為我軍的第一家醫院。後來,又隨長征到達延安,成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1948年,瀋陽解放後,他們家遷到瀋陽,接收了當時的瀋陽醫學院附屬醫院。我們再來聊聊當時這個“沈醫附院”。這醫院那是相當的牛叉。其前身是1908年日本殖民者建立的大連病院奉天分院,後改為“奉天醫院”;1935年,他們家床位已達878張,這在當時的中國醫學界基本上算是天文數字。1911年日本殖民當局在該院基礎上,設立了“南滿醫學堂”,後改為“滿洲醫科大學”。南滿醫學堂,是有強烈殖民色彩的醫學院校。咱決不給殖民者唱讚歌,但要說個事實,南滿醫學堂那時的硬件實力有多強呢?這麼說吧:甩當時北京協和八條街。

十四、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講他們家歷史,必須先普及一個常識,中國近代歷史上,有三家著名的“協和醫院”:北京協和、漢口協和、福州協和(這三家都是正經的協和醫院。現在啊,全國協和滿天飛...)。如今,他們家是所有協和醫院裡,體量最大的。1866年,英國傳教士楊格非在漢口買了地,蓋了醫院,叫作“漢口倫敦會醫院”,這就是他們家前身。後來這家醫院改叫“漢口仁濟醫院”。1891年,楊格非又捐錢在漢口建了一個為女性患者服務的“瑪格麗特醫院”(這個命名,是楊格非紀念1873年去世的前妻瑪格麗特。但我有點不太理解,楊格非1874年久再婚了啊,他這麼幹難道沒被吵死?歷史無從考證...)。1928年,漢口仁濟醫院和瑪格麗特醫院,兩家並一家,形成了漢口協和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湘雅醫院的前身,是1906年美國耶魯大學雅禮會在長沙創建的“雅禮醫院”。雅禮,這名字好美。講究一點的呢,說是取自論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我上課的時候,會直接告訴學生:雅禮,就是耶魯Yale的音譯...)。雅禮醫院的第一位院長,是美國人胡美(胡美的名字也有講究,就是湖南與美國合作的意思)。胡美與後來達到長沙的顏福慶一起,創建了“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就是湘雅醫學院的前身。胡美和顏福慶兩人,都是睿智的醫學教育家。關於湘雅的歷史,我推薦大家讀一讀胡美的回憶錄《道一風同》。(照片裡,是我收集的1909年雅禮醫院的“白喉廣告”,就是科普宣傳單。那年,長沙城裡爆發白喉,胡美立即讓人印製防治白喉的宣傳單,四處分發,如今讀來,非常感人。這體現出一家醫院的本分...)

十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仁濟醫院,是上海灘歷史最悠久的西醫醫院。1844年,英國倫敦會醫藥傳教士雒魏林在上海大東門開設“施醫院”,1846年改為“仁濟醫館”。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就這樣的一個只有5間病房小小醫館,當時每年要診治一萬多人次。說實話,以當時的醫療條件,這一萬多號病人裡,究竟有多少能夠真正被治癒,很難講。但是醫院的作用,是遠在“治好”“治癒”的層面之上的。歷史學家們越來越堅信:作為上海開埠後最早創立的醫院,仁濟醫院在早期上海的城市社會穩定與成熟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仁濟醫院的歷史,我就不多介紹了,網上資料很多。如今,他們家很注重院史發掘,每年都舉辦仁濟歷史論壇...)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1958年8月的《新湖南報》報道了湘雅二院開業的消息:“這是一所大型綜合醫院,可容納700多張病床,座落在長沙市瀏陽門外的黃泥坑...經過精打細算,在不增加投資、設備、人力的原則下,由原計劃的500張病床躍進到774張...”看到這裡,我不禁豎起了大拇指,他們家在建院伊始,就有做大做強的氣魄(我仔細看過50年代衛生部同意建立湘雅二院的批覆文件,只批了500張床。他們家才不管,建成時床位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半,深得中國大型公立醫院擴張發展的精髓啊...)。雖然,建院歷史不是很悠久,但是他們家很重視院史發掘,院史室裡有建院初期的磚和瓦(相比之下,國內一些百年老院應該汗顏啊:把自己家老建築給拆了,連塊磚頭也不知道保留...)。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在濟南,如果你沒去齊魯醫院拍過照片,就根本不能算是文藝青年。齊魯醫院裡保存著“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的老房子,非常漂亮(大家注意,是“建築群”,國內醫院罕見)。1890年,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醫師聶會東,在濟南創建華美醫院(後來有改為共合醫院、齊魯醫院、山東省立二院、山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如今又改回叫作“齊魯醫院”)。為啥叫作齊魯呢?他們家創始人聶會東,在1911年創建了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醫科,這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齊魯大學醫學院的前身。他們家對“齊魯”二字有太深的感情。(寫到這裡,我覺得,文字表達太蒼白。建議大家有空路過濟南時,到文化西路,看看路北的齊魯醫院和路南的山東大學醫學院,看看保存於此的“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體會一下那個時代的人文精神)

十九、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創始人是一位很漂亮的女醫師:石美玉。他們家以前的名字很洋氣,叫作:伯特利醫院。石美玉出生於江西,在江西的教會學校接受教育,1892年考入美國密歇根大學學醫,那時她有一個同窗閨蜜,著名女醫生康成。1915年,她參與組建中華醫學會(大家注意,這位美女是中華醫學會創始人之一!她當過早期中華醫學會的副會長)。1920年,她和另一位閨蜜胡遵理在上海創建伯特利教會,以及伯特利醫院(這就是九院前身。石美玉是一位出色的教會佈道家,所以說,以前九院他們家是很有信仰的)。抗戰時期醫院被毀。戰後,石美玉在美國籌款,在上海原址重建了醫院。1951年,石美玉寫信請求上海市政府接辦了醫院。1952年,就更名為上海市立第九人民醫院。1954年,石美玉在美國去世,她終身未婚,一輩子有兩個閨蜜...(唉,實在不好意思,一提石美玉,我的文風就老往感情戲的路線走,九院的同道們見諒...)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該院以前在鎮江,後來才遷到南京的。他們的前身是1936年在鎮江成立的“江蘇省立醫政學院附設診療所”(不少同學可能有疑問,為啥江蘇省立醫政學院會設在鎮江?因為,民國中後期,江蘇省會是鎮江。可能還要同學問,為啥當時江蘇省會不設在南京呀?因為,南京是首都啊!你們這些歷史小白...)。抗戰時期,他們家也是顛沛流離,改為國立江蘇醫學院附屬診療所,先是內遷到湖南、後又到重慶北碚。1956年,他們才正式紮根在南京,改為“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以前,他們家不叫盛京醫院,而是叫作盛京施醫院。多了個“施”字,意義完全不同。就在5年前,一個老病人到他們家住院時,出示了一張民國八年的“盛京施醫院優待券”,問醫生能不能用。優待券上印著:“敝院樹立奉天小河沿三十餘載,幸蒙各界好義,諸君歷年捐助,此善舉敝院不勝感激之至,...貴戚友持此券至院就診無論何時,敝院必誠摯款待,不收格外診查費,盛京施醫院具。”看到這張優待券,當時他們醫院就震驚了...1883年,受蘇格蘭聯合長老會派遣,英國傳教醫師司督閣,在奉天的小河沿開設額一家西醫診所,就是盛京施醫院。在司督閣的悉心經營下,醫院發展壯大。施醫院免費給貧苦病人診療,還提供免費食物。他們的經費來自於社會各界的捐贈,為了回報捐助機構,他們印製了上面提到的“優待券”,這是社會慈善的一種“良性循環”。司督閣還創立了“盛京醫科大學”,被老百姓親切的成為“小河沿醫科大學”。1925年,東北各界為了感謝司督閣對中國醫學教育的巨大貢獻、感謝其“對三省民眾一片婆心”,特塑半身銅像一座,由張學良揭幕。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近十年,大家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張醫學人文方面的老照片:一位外國老者,與一位中國小患者相互鞠躬致敬。這張照片的場景,就發生在他們家。那個外國老頭就是他們家院長、英國人梅滕更。1869年英國聖公會在在杭州設立戒菸所,這就是他們家的前身。1881年英國醫師梅滕更來杭州戒菸所主持工作。他到任的時候,戒菸所只有4間陋室、16張床。梅滕更大刀闊斧開始在原址擴建,1884年的時候建立起顯得醫院,稱為“廣濟醫院”(照片中,有一張清朝時期的實寄明信片,明信片正面繪有當時廣濟醫院的全貌)。梅滕更在杭州呆了40多年,廣濟醫院飛速發展,同時他還創建了廣濟醫學校,開辦醫學教育事業。1926年梅滕更離任時,廣濟醫院已經有500張床位和3個手術室。如今,他們醫院已經把梅滕更和小患者的鞠躬圖,做成雕塑設於院中。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抗戰結束之後,1946年春,國民政府開始籌備建立廣州中央醫院。那時跳進很差,1946年底,他們家開業時,只不過有一個兩層的門診部,和二十幾間活動房屋。三層的病房樓都是開業第二年才建好。他們真正發展起來,是在建國之後。他們家第二任院長是鍾世藩,就是鍾南山的老爸,兒科學一級教授。

二十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五十年代,上海第二醫學院想建立兒科臨床教學基地。上海市就把當時正在籌建的上海市榆林區中心醫院給他們了,並且講明要承擔區中心醫院的功能(就是說不能只搞兒科,還要兼顧成人)。當時他們家的人力資源,主要從廣慈醫院、仁濟醫院抽調的。後來,到了1959年,乾脆就把廣慈醫院的整個兒科家底全部搬到他們家去了(我覺得吧,瑞金醫院也沒啥好遺憾的。當年組建上醫兒科醫院,也是把中山醫院兒科的家底都搬空了)。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研究六院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們一直在搬家。1904年的時候公共租界工部局在老靶子路(現在的武進路)建立“西人隔離醫院”,就是外國人的傳染病醫院。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他們家就搬到如今華東醫院北樓的地方。抗戰時期,汪偽收回了上海的租界,隨便把他們家一起收了,改為“長安路隔離醫院”。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家改為上海市立第六醫院。1956年,他們又搬家到北京西路1400弄,就是如今上海市兒童醫院的地盤。再後來,他們才搬到徐彙區的。他們家在解放前是專業做傳染病的。解放後,他們業務轉型了。1963年,他們放了個超級“大衛星”:陳中偉、錢允慶成功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舉世矚目。

二十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沒有他們家的掛號券,我不太清楚那個時候他們家還用不用掛號券。我有一張他們家掛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彩色照片。他們家很年輕。我們在談論安貞醫院成立時間的時候必須這樣複雜地表述:北京安貞醫院成立於1984年,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成立於1981年。這兩家機構是在一起的,八十年代稱為“北京邢飛血管中心---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心肺血管研究所,原名“北京心肺血管醫療研究中心”,一開始是在北京朝陽醫院開展工作的,1983年的時候遷到原北京結核病院的院址,1984年就成立了安貞醫院這樣一個心肺血管疾病治療、預防、科研、教學為主的醫療單位。建院之初,他們只有13個科室、10個病房,發展到如今的規模,非常不易。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在中國醫學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有些嚴謹的學者認為應該加上“之一”...)。1835年,美國公理會派遣的傳教醫師伯駕在廣州創辦眼科醫局,這就是他們的前身。1859年,他們改名“博濟醫院”。單單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這一點,就以及很了不起了。他們家還“牛上加牛”:1886年,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就讀於博濟醫院,並在此開始革命活動。他們家還算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啥也別說了,跪拜吧。(我還是再稍微囉嗦兩句:1935年,他們家改為”嶺南大學孫逸仙博士紀念醫學院附屬博濟醫院”;1957年,改為“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1985年命名為“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關於他們家歷史的文章太多了,你們自己去看吧...)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這所醫院是法國人創建的。1901年法國駐廣州領事館向清政府提出建立醫院。1903年中法韜美醫院建成開業,1904年時中國最大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還專門報道過他們家。為啥叫作“韜美醫院”?是為了紀念法國人的一位名叫“韜美”(Doumer)的將領。1926年,時任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的汪精衛曾入住該院,說明他們家當時診療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建國後,他們家改為“廣州市工人醫院”。該院的呼吸學科實力非常強大,鍾南山院士就在他們醫院。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他們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山東省立醫院的血統比較複雜,我總結為四個字:“德、日、國、共”。1897年德國天主教會在濟南創辦了“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一戰期間,日本擠走德國佔領了山東,他們家改為“青島守備軍政部鐵道部濟南醫院”,後為“同仁會濟南醫院”。照片中那本“濟南醫院概要”就是日據時期的。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設在大後方的“山東省立醫院”打回濟南,接管了“濟南醫院”。1948年,濟南解放,我軍的華東國際和平醫院接管了“山東省立醫院”。建國後,他們從上海醫學院引入不少專家,從此開始新徵程、大發展。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的五大中央醫院之一:天津中央醫院。開業於1946年年底。1950年他們改為天津市立總醫院。1951年的時候,天津市籌備成立天津醫學院,大家掰手指頭數了一下,還就是市立總醫院實力最強,當時就把他們家作為天津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基地,天津醫學院的籌備委員會乾脆也是放在他們家。1956年,改為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1971年7月,廣東省革委會給中山醫學院革委會發函,批覆同意成立“中山醫學院石牌門診部”。這個“石牌門診部”就是中山三院的前身。1972年,中山一院的傳染科被成建制地轉到石牌門診部。石牌門診部只存在了一年多時間,1973年他們家就正式改為“中山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照片中是我收集的1972年中山醫學院石牌門診部診療卡,雖然只是四十幾年前的老物件,但是如果不是用心再加點運氣,真是難以收集。他們家現在要是能立馬拿出一件來,我就把這件診療卡吃了...)話說,他們僅僅成立了40多年、且不是首都的醫院,現在卻能昂首進入中國頂級醫院的行列,真心不簡單、不容易!

三十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天壇醫院成立於1956年,雖然誕生於解放後,但他們家的歷程很艱辛。1970年左右,按照上級要求,天壇醫院大部分人員遷往甘肅。他們在天水、慶陽等地安家落戶,整合進當地的醫療衛生系統(這就是為啥我在照片裡放了一張“天水專區醫院”的門診證。天壇醫院在那裡戰鬥過)。北京天壇醫院原址上,建起了崇文醫院。1982年崇文醫院又改為天壇醫院,同年,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從宣武醫院遷到天壇醫院。如今他們家就成為神經科為特色的大型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依我看,全國醫院裡主管醫院基建和設備的院長,都應該到他們家膜拜。清朝的時候,他們家的基建和設備就超牛了。1883年,兩個美國教會醫師柏樂文和蘭華德在蘇州建立起“博習醫院”,這就是他們家前身。1883年的《字林滬報》報道了他們家開業的消息,是這樣說的:“房屋之軒敞、器具之精良、規模之整肅,於西醫所設中亦當推為巨擘...”意思就是:這是當時條件最好的西醫醫院。我再給你們講一樁事情。1897年,上海的新聞類畫報《點石齋畫報》報道了博習醫院引進X光機的新聞。你知道嗎?1895年倫琴才發現X線。而兩年不到,他們家就在全中國第一個引進了!(1954年他們改為“蘇州市第一人民醫院”;1957年改為“蘇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現在很大,被稱為"宇宙最大醫院"。不過,我要告訴你們:他們以非常弱小。他們的前身是1928年在開封成立的河南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在建院初期,他們條件非常簡陋。史料記載:建院之初,他們家僅是由“學生平房數十間略加改造,勉強應用,情況相當簡陋,既不能消毒,空氣亦不流通,管理更屬不易,內容設備又多欠缺,且床位僅有三十餘張...”不過,雖然條件落後,他們家還是挺有思想抱負的。我看過他們30年代的醫院章程,寫得非常不錯。抗戰時期,他們家也是顛沛流離,抗戰勝利後,他們又回到開封。1952年,院系的大調整時期,河南醫學院從河南大學獨立出來,他們也正式改為河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圖中有一張1959年建國十週年時他們家門診樓的照片,在當時的河南地區,已是非常氣派。建國以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他們算是獲得新生。至於日後發展成“宇宙最大醫院”,那也是人家自己奮鬥出來的。你不服,你咬他?)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是吉林省最大的醫院,綜合實力很強。在他們家介紹裡,有一句“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我勸你們不要去深究這個“第一軍醫大學”:這一概念基本上屬於中國醫學史的專業八級題目。很多人只知道那個後來成為南方醫科大學的第一軍醫大學,其實,那是中國第二個“第一軍醫大學”。接下來,我給你們科普一下他們家這個中國第一個“第一軍醫大學”的歷史:1945年創立時為晉察冀軍區白求恩學校;1949年變成華北軍區醫科大學;1949年變成天津醫科大學;1950年變成天津軍醫大學;1951年變成第一軍醫大學;1954年與在吉林的中國第一個"第三軍醫大學"(前身是1946年國立長春大學醫學院;1948年變成長春軍醫大學;1951年變成第三軍醫大學)合併依然稱為第一軍醫大學;1958年移交地方變為長春醫學院;1959年變成吉林醫科大學;1978年變成白求恩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吉林大學。現在,若是你們感覺頭很暈,我就心滿意足了...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該院另一個名字是“湖北省人民醫院”,是華中地區實力非常雄厚的一家大型綜合性醫院,心血管等專業享有盛譽。1921年,留德醫學博士陳雨蒼創建了湖北醫學專門學校,1923年更名為湖北省立醫科大學,並且創立附屬醫院,這就是他們家前身。我想給你們講講他們家創始人陳雨蒼的傳奇故事。陳雨蒼,參加了武昌起義、而後留學德國娶回一個德國太太、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不幸被捕坐過半年老虎凳然後被組織上營救出獄、1932年在上海擔任跨國藥企(汽巴公司,諾華前身)的醫藥代表並秘密進行革命活動、1937在上海租界開診所掩護地下黨工作、1940年開始負責上海的中央直屬秘密電臺(那一年,黨組織給他安排了一位代號“白衣小姐”的女同志作助手,一開始黨組織讓這位女同志扮作其表侄女,後來,出於工作需要,黨組織讓這位女同志扮演其太太...)。他與助手一起,與日偽機智周旋,保護了電臺;再後來,他身體不好,組織上安排他休養,1947年病逝。一句話:他們家創始人陳雨蒼的光輝一生,能夠滿足紅色諜戰片愛好者們對一位醫生地下黨的所有想象。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宣武醫院也是在1958年北京醫院建設大潮中誕生的。他們家在建院之初,就瞄準了神經學科。1960年,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在該院成立(1982年,該所遷到天壇醫院)。後來,他們家又順應老齡化社會發展趨勢,在1985年成立了北京老年病醫療研究中心。所以,如今他們家就是“以神經科學和老年醫學為重點,以治療心腦血管醫患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大型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非常敬重鼓樓醫院,不僅因為他們家歷史悠久,更因為他們家執著地復原與傳承深厚的人文歷史。1892年美國基督教會資助的加拿大傳教士馬林,在南京創建了基督醫院。這就是鼓樓醫院的前身。馬林特別講究"入鄉隨俗",他學習漢語、熟悉中國民俗。建院初期,為了在南京打開局面。他經常出沒於老南京茶樓,親自用中文彈唱《封神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曲目,並給貧苦病人免費診治,非常親民。鼓樓醫院一代代的醫護人員,傳承了這種奉獻精神。後來,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他們家在外籍醫護人員的帶領下,冒著極大風險,救治了無數中國軍民,併成為名副其實的避難所。這是一家醫院的“人性光輝”!

三十九、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就是以眼科起家的。1886年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在北京開設了一家眼科診所,中文名稱“同仁醫院”(取自《聖經》“自由博愛,一視同仁”之意)。後來,美國醫生賀慶捐了一大筆錢,給醫院蓋起了如同童話中城堡一般的大樓(可惜文革之後,他們家把這麼漂亮的老樓給拆了) 。他們家在清朝的時候,配眼鏡就很拿手,有專門制配眼鏡的“制鏡科”(如今,他們家最拿手的依然是眼科、耳鼻喉科,這兩個學科都是國內頂級的學科)。50年代初,他們家嘗試開展“流動掛號處”,讓門診病人到院後直接去候診,由“流動掛號處”的工作人員拿著掛號券、走到病人面前收取費用、幫助掛號。所以,我認為,他們家是我國最早實現“移動支付”與“移動掛號”的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1957年,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張建設中的朝陽醫院全景照片,同時報道說:“北京市目前正在建設兩個大型綜合醫院好額一個產科醫院。兩個大型綜合性醫院分別建築在東郊工業區中心和勞動人民眾多的宣武區,各有四百張病床位,每天可以容納八百人次門診,是市級的中心醫院。“報道中所說的建在東郊工業區中心的醫院,就是朝陽醫院。那個時候,400張床就算是“大型綜合性醫院”了。但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看當時他們家的條件,其實並不算好:僅有10個科室,13個專業。如今,他們家有59個臨床和醫技科室,並且擁有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與共和國同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歷史比較複雜,我就不贅述了。反正大家知道他們與中國醫學大學有血脈關係就行。哈醫大一院是1949年在東北衛生部衛戍醫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49年8月,命名為外科學院。由於地理位置和政治因素,哈醫大是國內最早學習蘇聯技術的院校。1949年的時候,他們家眼科就在國內第一次成功實施了蘇聯的角膜移植技術。1953年,哈爾濱醫科大學把外科學院、婦兒學院合併,組建了附屬第一醫院。現在,他們是黑龍江省最大的醫療中心。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中日友好醫院的建立,是當年醫療界的一件重要新聞。當時新華社發了《中日友好醫院建成》的消息,是這麼講的:“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綜合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現已建成,近期內將開診。這所醫院是日本政府以增款的方式和我國政府合作建設的,它是中日兩國友好的象徵,擔負著醫療、教學、科研、康復四項任務...”可以看出,他們家的起點是非常高的:“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醫院”。同時,新華社的新聞也說的很明白,他們家為啥叫作“中日友好醫院”(就在幾年前,國家衛計委發文規範醫院簡稱,中日友好醫院簡稱為“中日醫院”,去掉了“友好”二字。由於中國歷史上有協和醫院改“反帝醫院”、友誼醫院改“反修醫院”等“一言不合就改名”的傳統,時值中日關係緊張,大家立刻浮想聯翩。當時有急性子的網友留言評論說:乾脆改為“中日友好還是不友好到底友不友好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到底算是哪一年正式成立的,我不太清楚。2016年,他們家慶祝了“遷建”60週年。這完全可以理解:很多時候,在史實不是特別清晰,或者與既往的表述有衝突的情況下,就選擇模糊一些的表達。目前看來,他們是在抗戰時期形成,脫胎於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而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是抗戰時期北平大學醫學院西遷組建的。這樣一來,他們家和北大一院倒是有些血緣關係。具體怎麼表述,可能還是有待醫學史專家的進一步考證吧。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在上海灘,市一的歷史僅晚於仁濟醫院。他們家以前叫作公濟醫院,1864年創建於法租界內。當年,法國天主教會創辦公濟醫院的目的很明確:解決外國人看病難的問題。醫院不對普通中國人開放,只接收外國人、外籍華人、以及無國籍的外僑。當年法租界和公共租界都對他們家高度重視,搶著給醫院發津貼(搶著給醫院發錢這種好事兒,現在真是見不到了)。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管了公濟醫院。在那個時期,他們家朱仰高院長有個創舉:他們買了卡車,改造加裝醫療設施設備,變成“流動醫院”。流動醫院每週在長三角地區出診一次,一次最高要看一千多號病人。深受社會讚賞。1953年他們家改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醫院”。他們家很愛惜“公濟”這個品牌,每年都舉辦“公濟學術論壇”。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與上海血脈相連。這事兒得從1955年說起。1955年,中央作出沿海工廠學校內遷的指示,高教部要求上海第一醫學院全部遷到重慶。上醫接到了指示之後,緊急商討,然後向市委彙報。最終上海市委建議上醫部分遷到重慶,而不是全遷。1956年,上海第一醫學院分遷到渝,組建起重慶醫學院。緊接著,1957年,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各家附屬醫院(主要是中山醫院和華山醫院)抽調了部分力量到渝,成立了重慶醫學院附屬醫院。當年條件很艱苦,連院區都來不及建。他們家是誕生在當時已經成立的重慶醫學院兒科醫院內的,這也是很罕見的情況。1958年,他們才從兒科醫院遷到重慶袁家崗。如今,他們發展成為重慶實力最為雄厚的醫院。

四十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是在建國初期由蘇聯老大哥援建的,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大型醫院。1952年建院時,叫作“北京蘇聯紅十字醫院”,院長是蘇聯人,院內有很多蘇聯醫護人員。因為他們家建設和管理都是採用當時蘇聯的先進醫療管模式和技術,所以當年全國醫療系統對他們家的態度,就是兩個字:“仰視”。他們家領袖題詞特別多,可以組成“舊版百元大鈔”:1954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為該院題詞。1957年,醫院被正式移交給中方,改名為“北京中蘇友誼醫院”。再後來,中國和蘇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下,他們家就尷尬了一,結果被命名為“反修醫院”(“反對蘇聯修正主義”之意)。後來,大家都覺得受不了這名字,結合國際形勢,在周總理關心下,改為“北京友誼醫院”。他們家消化、泌尿、普外等學科實力都很強。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積水潭醫院的歷史不長,但是“積水潭”的歷史長。元朝的時候,積水潭指前海、後海、西海三個湖。現在的積水潭,就是指積水潭醫院裡的一個小池塘。那麼積水潭醫院裡為啥有這個池塘那?這裡原來是個世襲貝子府(清朝皇族府邸,世襲這個府的最後一個貝子叫“棍布札布”,所以叫做“棍貝子府”)。1956年,國家在這個王府舊址上建立了積水潭醫院。因此積水潭醫院就成了一個擁有“王府花園”的醫院,令人豔羨。積水潭醫院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部分學科的優勢非常顯著。現在,全國都公認的積水潭醫院特色是:骨科、燒傷科,以及,阿寶。(阿寶就是“燒傷超人阿寶”,網絡頭像為熊貓。針對他們家特色,有詩云:“砸不壞的骨頭燒不爛的皮,整不死的熊貓很無敵...”)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哈醫大內科學院。1953年10月的時候,哈醫大決定把內科學院改為附屬第二醫院。1954年,他們醫院遷入現址。他們家就把1954年作為了建院時間。雖說他們家是內科學院起家,但後來他們家的外科也發展得很不錯,尤其是在移植領域。他們家在中國移植髮展史上很著名的一件成就是:狗頭移植術。50年代後期,繼蘇聯之後,他們醫院成功實施狗頭移植,狗頭移植後的“雙頭狗”存活了5天零4個小時。這在當時算是了不起的重大科研成就。(不過,要指明的一點:動物實驗歸動物實驗,若要進行人類頭顱移植的手術,那是嚴重違背醫學倫理的)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的前身是1905年建立的德國醫院,二戰結束之後,變成“市立北平醫院”。其實,對於他們家來說,1949年之前在北京的發展歷史並不重要。建國後,他們步入“人生輝煌”,成為高級領導幹部的保健醫院。1950年,毛主席為他們題寫了院名“北京醫院”;周總理囑託:“一定要辦好北京醫院”(照片裡,是50年代初北京醫院門診照明線路的設計圖,這麼一個電路設計圖也要建築大師梁思成親自審閱,就知道他們家地位有多高了)。1964年,根據毛主席批示,他們家開始對社會開放。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他們家以前是在上海的。他們家早期的發展很不容易,算是個“苦孩子”。1926年,東南醫科大學在上海成立,同時建立的附屬東南醫院就是他們家前身。1930年,學校改為“東南醫學院”。他們家屬於民國時期醫療圈裡的“德日派”,體系與英美派不同。雖然屬於“德日派”,但他們家真的被日本侵略者害的很慘。1932年一二八抗戰時期,他們家校舍損失極大;好不容易重建後,1937年八一三抗戰時期,他們家又被日軍炸了個稀巴爛。整個抗戰期間,艱難維持。在上海二十多年折騰下來,根本沒過過什麼好日子,東南醫學院覺得自己跟上海緣分已盡。解放後,1949年,他們乾脆整體內遷安徽。一開始,組織上讓他們落戶在安徽懷遠縣。懷遠的條件實在是比上海艱苦多了。1952年,他們又隨東南醫學院遷到了合肥。第二年,東南醫學院改為安徽醫學院,他們家就變成安徽醫學院附屬醫院,總算安穩下來了。從此,他們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婆婆媽媽地講述了這麼多頂級醫院的歷史。想說,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都不容易。

希望這些頂級醫院,能夠在信息化大潮到來的時代,繼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另外,還有部分部隊醫院實力很強,但是這個排行榜不包括部隊醫院。所以,在此展示部分著名部隊醫院的門診券,向部隊醫院致敬)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廣告插播:去年夏天,我們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辦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近代醫學人文歷史大展”,很欣慰地發現對醫學史感興趣的朋友越來越多。我在復旦大學開設了本科通識課程《近代醫學人文歷史巡禮》,每年暑期開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交流討論或者一起策展)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中国顶级医院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