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藝出版社的34冊《興唐傳》出版發行背後的故事

中國曲藝出版社在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這套《興唐傳》是根據其出版的長篇傳統評書編繪的。

從1981年3月開始,曲藝出版社將1956年曾由通俗文藝出版社出版過的《興唐傳》之一《鬧花燈》經整理後重新出版,從此拉開了出版傳統評書《興唐傳》的序幕。 這部共有《鬧花燈》、《南陽關》、《賈家樓》、《瓦崗寨》、《群雄會》、《四平山》、《虹霓關》、《揚州會》、《搶三關》、《鎖五龍》10個分冊,計140回的長篇傳統評書是由北京著名評書演員陳蔭榮講述,金受申、戴宏森、脫士明整理而成,主要是描述了隋末以瓦崗寨為主線的農民起義,直至推翻隋王朝建立唐王朝的歷史過程。因為是評書,整個故事的民間傳說和演義成份居多,與史實相比有較大的豐滿,性格突出。所以,評書在可聽性和可看性上均較強。

中國曲藝出版社的34冊《興唐傳》出版發行背後的故事

《興唐傳》評書第一分冊《鬧花燈》推出後,曲藝出版社隨即組織人員在1981年6月完成了連環畫套書《興唐傳》的第一分冊《秦瓊賣馬》,並於同年10月正式出版發行,這是這部長篇連環畫的開篇之作。從整個版時間來計算,評書10個分冊的出版前後用了2年半時間,即從1981年3月到1983年8月。而這套34冊的連環畫的出版工作歷時4年又3個月的時間(即從1981年10月到1985年12月),從中我們可見由10冊評書變成為34冊連環畫是一項多麼大的工程。

整套《興唐傳》連環畫在分冊編繪時,一般都是1冊評書編繪成3至4冊的連環畫,也有編繪成2冊的。據對比:

《鬧花燈》編繪成(1)《秦瓊賣馬》、(2)《秦瓊發配》、(3)《大鬧花燈》;

《南陽關》編繪成(4)《伍建章罵殿》、(5)《南陽關》、(6)《朱燦稱反王》;

《賈家樓》編繪成(7)《程咬金劫皇槓》、(8)《大鬧登州》、(9)《賈家樓》(10)《反山東》;

《瓦崗寨》編繪成(11)《三計退楊林》、(12)《力戰靠山王》、(13)《三斧定瓦崗》;

《群雄會》編繪成(14)《一打瓦崗山》、(15)《羅成破陳》、(16)《二打瓦崗山》、(17)《三打瓦崗山》;

《四平山》編繪成(18)《李元霸出世》、(19)《挖汴河》、(20)《楊廣下楊州》、(21)《大戰四平山》;

《虹霓關》編繪成(22)《程咬金讓位》、(23)《虹霓關》、(24)《大破銅旗陣》、(25)《對花槍》;

《楊州會》編繪成(26)《楊州奪玉璽》、(27)《大唐開國》;

《搶三關》編繪成(28)《單雄信招親》、(29)《尉遲恭出世》、(30)《敬德降唐》、(31)《單雄信踩營》;

《鎖五龍》編繪成(32)《鎖五龍》、(33)《奪襄陽》、(34)《羅成叫關》。

在套書出版後期,各分冊的名稱也有變動,如第26冊《楊州奪玉璽》原來預告是《楊州會》,又如原來第33分冊預告為《羅成叫關》,實際出版時成了第34分冊等。同時,在編繪過程中,還按照通常套書的慣例,對人物造型、服飾、兵器等作了統一,並把每一分冊的頁碼都確定為126頁,這在套書編繪中是不多見的。同時,還統一了每一分冊的定價為0.18元,後期由於物價上漲,導致成本增加,不得不提價到0.20元和0.26元,使出版者原先的方案沒能堅持到最後。

中國曲藝出版社的34冊《興唐傳》出版發行背後的故事

這34個分冊的出版時是按照長篇連環畫套書俗定而成的方式出版的,即不是按各分冊的先後排列順序,而是根據編繪進度的快慢為原則,先編繪好的就先出版。

依照出版順序的先後,《興唐傳》

在1981年出版的有1、2、3共3個分冊;

在1982年出版的有5、6、7、8、12、4、9、10、13、11、14、15、17共13個分冊,這一年是《興唐傳》出版冊數最多的年份;

在1983年出版的有16、20、19、18、21、23、22共7個分冊;

在1984年出版的有25、24、30、29、26、31共6個分冊;

在1985年出版的有27、32、28、33、34共5個分冊。

從各年份出版的冊數來分析,除了1981年10月-11月剛開始出版的1-3分冊外,我們可看出1982-1985年出版的冊數由多到少,速度由快到慢。前期各分冊出版的速度很快,完成不久就出版了,而後期出書的速度就明顯慢下來了。如第28分冊《單雄信招親》,1984年8月就編繪好了,可直到1985年11月才出版。所以,從整個出版的趨勢上也可作為當時中國傳統連環畫逐漸滑入低谷的一個真實寫照。由此也使1985年最後出版的5個分冊因印量大減的原因,造成了現在收藏《興唐傳》中的“五大缺本”。雖然這套連環畫的各分冊大多都沒有標明印量,只有1982年出版的第4分冊標明印量為110萬,第5、7、10分冊標明印量為120萬,第8、9分冊標明印量為116萬;1983年出版的第19分冊標明印量為92萬。

在當時,除了曲藝出版社出版的《興唐傳》外,還有好幾家出版社出版了類似的題材。如閩版《說唐前傳》10分冊、湘版《說唐》6分冊、川版《說唐》22分冊等,可是在總體規模上都沒有曲藝版那麼大,在人物描寫、情節設置及繪畫手法上了都沒有曲藝版那麼生動和細緻。當然曲藝的《興唐傳》的編繪質量上若按精品連環套書的標準來衡量仍有一定的距離,繪畫水平總的來說是前期嚴謹認真;中期各顯身手,畫風多變;後期存在趕工應付傾向。

全套34分冊共有腳本作者17人,繪畫作者21人。由於編繪者眾多,風格各異,水平也參差不齊。其文字腳本基本是按照評書的述說內容來編寫的,與繪畫結合的還是較為緊密的。那些家喻戶曉的故事,英雄好漢的喜笑怒罵和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都通過文字和繪畫展示在我們面前。

雖然《興唐傳》整個故事虛構成份大於史實,但一些膾灸人口的故事段落和各類人物鮮明的性格還是描述的比較成功的,並且有許多繪者是以合作見長的,如傅伯星、來汶陽及王重義,季津業、生林、董健,劉戈、陳苟等。其中傅伯星、來汶陽所繪最多也最出色,兩人合作了第5、14、15、16、24、26、28、33共8個分冊,兩人與王重義又合作繪了第1、2、4、22共4個分同,總計繪了12個分冊。而且他們所繪的這些分冊,無論在人物造、場景描繪、構圖佈局及服裝、兵器、馬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雖也難免有所類同,但整幅畫面欣賞起來比較舒服、耐看。

另外,於駿治所繪第3、6分冊的繪畫水平也頗見功力,特別是在動作場面的處理上,構圖多變,角度新穎,畫面顯得很有張力,能吸引你的眼球。其他諸如季源業、季津業所繪的第13、20分冊,高志嶽所繪的第10、17分冊,謝藝所繪的第25分冊等也不錯。

中國曲藝出版社的34冊《興唐傳》出版發行背後的故事

同時,《興唐傳》在封面設計上一反古典連環畫套書中常用的方框式佈局形式,採用通版的設計方法,以白為底,在左面繪出主圖,右圖為錄體的隸體的分冊書名遙相呼應,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除了第9分冊《賈家樓》有給人方框式的印象,其餘33個分冊都突破了方框式的設計模式,這在當時長篇古典連環畫套書的封面設計中是不多見的。而尤以傅伯星、來汶陽等創作的封面畫在色彩、構圖、造型各方面均很成功,可稱為上乘之作。

不過,綜觀整套連環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像用紙偏黃、偏薄,有時一個分冊中所用的紙張都不一樣;部分畫面印刷也不很清晰,有濃淡不勻、線條斷續的情況;採用騎馬平釘方法很容易鏽蝕,長期保存對品相有影響,各分冊間編繪水平不一致等。

可是作為上世紀80年紀的一部古典長篇連環畫力作,能夠堅持將34冊全部出齊也是不容易的,對於廣大連環畫愛好者來說仍是一套不可多得的連環畫套書佳作。因此,我們能夠擁有一套完整無缺的《興唐傳》,還是要感謝中國曲藝出版社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為什麼這樣說呢?君不見當時的許多連環畫套書,像滬版的《李自成》、津版的《元史》、閩版《說岳全傳》等等不是半途夭折,就是殘缺不全,給人留下許多遺憾,雖然有的在如今再版中又出齊了,但已是此一時彼一時的事了,初版的不完整造成了永遠不能改變的事實,也成了廣大連環畫愛好者心中永遠的傷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