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不存在的!“城市模式”让燃油车失宠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如雨后春笋一般问世。不管是传统汽车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拼性能、拼续航、拼充电速度似乎已经成为这个行业一味追求的方向。

但仅仅依靠“拼”这些,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新能源车鲜明的通勤属性,它的发展离不开相适应的城市规模、配套设施及城市政策。相比其它车企的“大干快上”,宝骏新能源的“城市模式”为新能源车推广提供了一个“另类范本”,燃油车在柳州这座城市正逐渐失宠。


禁售?不存在的!“城市模式”让燃油车失宠


让产品融入并影响城市发展

俯下身子,深耕城市。构建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模式”,是宝骏在非限行限牌城市中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有效实践。通过“城市模式”的构建,创造了个人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及实际使用场景,也体现出新能源市场的巨大潜能。


禁售?不存在的!“城市模式”让燃油车失宠


以柳州市为例,为了打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宝骏新能源联动政府单位及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新能源生态建设。比如,为了让用户更便利地使用新能源汽车,多方积极地推动购车、停车、充电等环节的便民政策落地,高效协同,创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让用户充分享受到“城市模式”所带来的出行便利。

由于宝骏新能源产品占地面积只有不到4平方米,零排放,较少占用社会资源,又实现了高效出行,这显然是城市管理者所乐见的。在柳州,为了让用户出行更方便,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市区的公交专用道上通行,且不受限号限行措施限制;为了让用户停车更方便,柳州市将市内闲置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比如人行道上、花坛或路树之间的空位等,共施划新能源专用停车位5500个以上,并且在公共停车场和临时停放点,新能源汽车都可享受停车优惠;为了让用户充电更方便,柳州市共建设充电插座近10000个,并给建设或协助充电设施的单位专项补贴,还给予用户0.1元/公里的充电补贴(每年上限1000元)。

除了使用环境建设之外,用户体验也是“城市模式”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城市出行场景的洞察,宝骏发掘了用户的刚需——城市家庭对短途出行的需求。为了验证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从2016年10月开始,宝骏累计投入新能源体验车近7000辆,完成超过2.9万人次的产品深度体验。通过让用户实际体验、直接感受的方式,利用产品突出的便利性优势,宝骏成功培养了个人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习惯,让更多的家庭认可并获益于“新物种”创造的出行方式。

比传统车企更精准定位客户

当然,政府的支持是重大利好,作为企业,自然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宝骏新能源面对的可是众多新能源的新老势力,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那么,宝骏新能源又如何应对局势呢?


禁售?不存在的!“城市模式”让燃油车失宠


缺少补贴、利润微薄,宝骏新能源偏偏瞄准了很多大的传统车企不愿意触碰的“微型纯电动车”领域。在产品开发方面,宝骏新能源有着独特的诀窍:聆听车主建议,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自家产品进行改善。

要说起来,宝骏E200能在二三线城市受欢迎,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起初,该系列产品瞄准的是为两轮电动车用户打造的升级车型,让他们不必再忍受风吹雨淋之苦,但试制出的宝骏E100并未引起两轮电动车用户的太大兴趣,他们购买人生第一款车时首先想到的是燃油汽车,去追求诗和远方的“有车梦”。

虽然两轮电动车用户不买账,但却有另外一个群体对宝骏E100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当时有一大批当地政府的公务员,在参观和体验了宝骏E100后,他们觉得这个两座汽车,停起来非常方便,小巧的尺寸在老旧的机关小区内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停得下。这种意外发现,让宝骏新能源幡然醒悟:如果把它作为家里的第二辆车,给到中产阶级出行才是最契合的。


禁售?不存在的!“城市模式”让燃油车失宠


那么,为何要把产品定位于“家庭第二辆车”呢?那是因为宝骏E100、E200直接戳中了有车一族的痛点:这些中产家庭普遍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日常饱受着道路拥堵、停车难、油价高等问题困扰。他们急切需要一辆出行便利、轻松的车子来解决出行难题,而宝骏新能源恰好满足了这部分需求。

调研信息显示,50%用户使用宝骏新能源产品后,每周使用传统燃油车的天数降至2天以下,而且用户出行每日节约32分钟以上,用车成本每年可节省近10000元。可以说,从产品开发到用户理解,宝骏新能源正是在满足“上帝”的前提下,才真正找到了开启“城市模式”的金钥匙。

从造车新势力借鉴互联网思维

除了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尤其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得驾轻就熟,改变了过去“以厂商为中心”的工业化思维,通过更好的用户体验来构建商业价值,从而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构。

有别于传统汽车模式,宝骏新能源更善于调整自身轨迹,择善而从,注入造车新势力的引以为傲的“互联网思维”,对自身发展模式以及销售方式进行了转变。宝骏新能源以线上商城作为销售主场,除整车外,线上商城168种周边产品组成了宝骏新能源的产品生态链,培养用户线上消费的习惯。同时,保持线下传统车企渠道资源优势,配合用户交付。与传统汽车的4S店不同,直营体验店又是宝骏的一大特色,咖啡馆般的设计,承载了更多的社交属性,购车之余一杯咖啡休闲又惬意。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购车和上牌环节,宝骏体验店也提供了交付、登记上牌的一站式服务,在门店的旁边同时配套了上牌服务点,从下单到上牌,最快可以在2小时之内完成,强化了车主的购买欲望。

销售方式更靠近现代用户消费习惯,宝骏还试图培养品牌的社交网络。瞄准庞大的用户群,甚至高意向潜在用户,宝骏新能源官方的APP在车辆网联硬件功能外,还在平台上为用户建立了交互及沟通的社群,用车心得、个性化心得、用户游记、意见反馈一一在此实现交流,让品牌口碑持续在社群中发酵、扩散,用户习惯和产品反馈等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在宝骏的手中。


禁售?不存在的!“城市模式”让燃油车失宠


显然,玩转起线上+线下模式的宝骏新能源,缩短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成熟的服务配套和庞大的线下渠道,这些都为宝骏新能源扩大销售城市范围提供了可能,这可不是哪个所谓“新势力”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面对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横行的现代车市,宝骏新能源的优势是明显的,也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在拿出“城市模式”范本之后,外界期待宝骏新能源有更大作为:如何让“柳州模式”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产品升级如何满足基盘客户的新需求?什么样的产品又能够满足一线城市快节奏的通勤需求。到时候,燃油车恐怕就真的要销声匿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