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Sweet-Maiden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状元的绝对是要比中探花的来的高兴,正所谓“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状元及第是多少读书人梦寐已久的事情,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袍,脚跨金鞍红鬃马,由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前呼后拥,旗鼓开路,然后走在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上,接受万民朝贺,同时由于有圣旨开道,所以沿途的官员不论品级都得跪拜高喊万岁。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你说就这样的只有状元才能享受到的殊荣,是中状元开始呢?还是中探花开心呢?况且在明清时期一旦中状元就会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职,而榜眼和探花只会是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可以说这就是“大魁天下”的状元独享的荣耀,你说这样的状元谁不愿意中呢?



至于题主所说的中探花的不成文的规定,应该指的就是中探花必须是相貌精致的美男子。比如在《雍正王朝》中就讲述了当时的户部主事孙嘉诚原本在科举中乃是第三名的探花郎,但是因为相貌丑陋就被硬生生的从探花的位置上被拉了下来,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孙嘉诚的相貌实在太难看。



那么事实上探花就真的必须是相貌精致的帅哥吗?实际上在南宋之前,作为探花郎的确是需要相貌精致(当然此时的探花并不是指第三名),在这个时候每当进士录取完毕后,就会在杏花园举办一场隆重的探花宴,然后朝廷会从这些进士当中挑选出二位最年轻且英俊的进士作为探花使,之后这两位需要游遍整个京城的名园,沿途采摘鲜花,最后还需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


《秦中岁时记》说到“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东轩笔录》也说到“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可以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在当时想要当选探花郎的,的确是需要相貌的。而在当时很多进士也的确在为自己能当选探花郎而开心无比,比如唐朝宰相翁承赞在中进士并被选为探花郎的时候,就十分开心的写下“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这样表露出自己兴奋和开心的诗句。



可以说在唐朝时期,那个科举只有状元,而没有榜眼探花之分的时候,能被选上探花郎的确是很让人开心的。毕竟在当时能被选上探花郎也就是意味着你是这些进士中当中最年轻的相貌最帅的一个人,想想看这些进士乃是当时全国最为优秀的一批天之骄子,而探花郎又能在这些天子骄子中脱颖而出,你说能不让人高兴吗?



但是这个探花郎也就是在唐朝的时候让人开心。而随着南宋朝廷将探花代指一甲第三名的时候,这个探花郎的位置可就让人不怎么高兴了,因为此时的探花郎并不是指你是进士当中最帅最年轻的一位,而只是指你是位居一甲第一名状元和一甲第二名榜眼下的第三名的探花,所以此时中探花的可没有比中状元的要开心啊。



同时自南宋出现状元、榜眼、探花之分的时候,就从未定下过探花一定要是年轻帅气的美男子才能坐的规矩。其实在当时皇帝在定下状元、榜眼、探花的人选的时候看的不是什么相貌,而是皇帝自己的喜好。比如在永乐二十二年的殿试中原定孙曰恭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但是等到永乐帝做决定的时候,他觉得“曰恭”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暴”的意思,所以很不喜欢,于是就将他由状元改为探花。又不如在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的科举考试中,本来定的状元是秦埙,但是因为他的祖父是秦桧,所以高宗就将他改为了探花。



可以说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对于探花的人选,朝廷并没有说只有年轻帅气的人才能坐,很多时候都是皇帝说了算,如果皇帝不喜欢你长的再好看也没啥用。


澳古说历史


最早接触“探花”二字,是因为古龙的小说《小李飞刀》,书中的李寻欢人称“小李探花”,这探花二字就是对其“才学”的肯定。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当时的科举制度中“探花”不专指第三名,而是统指考的最好的一批人。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这其中提到“少俊”二字,是指既年轻、又英俊的书生。

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也记载:“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

这里提到的探花使用了 “最年少者”,既然选择了最年少,又何妨在最年少的一批中选出最英俊的书生乎?

所以,虽然没有史料明确记载“探花”是“长相俊美”的殿试书生,无从考究,但是“探花一定会选择年少英俊的书生”这一传言却传了下来。

到了南宋之后,“状元+榜眼+探花”的三鼎甲正式确定,探花从此专指殿试第三名。其中,状元的学问必然是最好的,但是得探花者必然才貌双全,方才不负“探花”的“花”字。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二年开恩科,状元叫王文昭,口才很弱,相貌平平,但是学识最好;而探花刘墨林,相貌堂堂,且能言善辩,才思敏捷,颇受雍正喜欢。相比之下,榜眼就无人问津了,这也足见“探花”的名头不弱“状元”。

再次重申,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当选探花对相貌有要求”,所以也许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毕竟这等“以貌取人”的择仕方法,在儒家礼法中,是为人所不齿的,自然没有人记载。


小屏窥人生


说到探花,大家是不是想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探花是谁?想必大家最熟悉可能是《小李飞刀》中的李探花(李寻欢),那么古代人中了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呢?


探花的起源:

探花二字起源于唐朝,但是初期的探花并非我们所说的殿试第三名,相反的是,探花与科举殿试反而无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最初的探花指的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人,且长的最帅的男子,要手捧鲜花,迎接科举考试的状元郎,因此而给到的称号,并非科举考试的第三名。

真正意义上的状元、榜眼、探花指的是科举制度殿试时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根据清朝人士赵翼一书《陔余丛考》中推测,大概从明朝以后开始最终实行的。

说道探花我突然想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探花的名字-商衍鎏

商衍鎏,字藻亭,人称康乐老人,1904年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中,中殿试第三名,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病逝,享年88岁。

著名代表作:《清代科举考试实录》和《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记略》。

商衍鎏老先生的字迹

探花不成文的“规定”到底是什么呢?

想必看过《小李飞刀》电视剧的人应该猜到了一二,自唐朝起,探花本为戏说,但是后期确实也延续了这个“习俗”,凡是中探花的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要长的好看,就是我们现代话说的帅气逼人,颜值高,用一句不太惹男人眼的话来说就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

告诉大家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一般探花的老婆颜值都高于状元和榜眼的老婆,因为状元的老婆一般都是皇家指定的,而中探花的人家中提亲的媒婆都要排队挤入了。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知道探热针怎么用吗?知道的话,你就明白为什么只探花比中状元高兴了!


媚客辣舞1


是也。身为探花必是容貌姣好,否则不予。状元虽为头名,那只是对其才学的肯定,榜眼亦如是。探花则不一样,不仅有过人的才学,还长得英俊。得了探花,无疑获得了人们的双重肯定,自然开心。这便是中探花比状元还令人羡慕之缘由。


三峡孬张


胡说。在京剧豫剧等各种戏曲中,只有状元被招附马,从元探花被招的。清代科举,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偏修,虽同为三甲,状元高出半级。


信阳人评


因为探花这个位置并不是最出风头的位置,太出风头的位置容易招来祸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