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仅需一秒 “帕友”不再抖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高龙)昨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调控病房,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开机仪式,现场几十位“帕友”和家属共同见证了“黑科技”的神奇:只用1秒,开机瞬间,颤抖10年的英姐渐渐静止下来。

帕金森病这一常见脑退化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里患病率达1.7%。如今有了脑起搏器这一“黑科技”,并且减了1/3的耗材花费,将有更多患者有机会改善生活质量,不再颤抖。

脑起搏器让病患不再颤抖

英姐今年60岁,10年前,英姐的右手开始无缘无故地抖个不停,医生确诊英姐得了帕金森病。在朋友介绍下,英姐找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勇。

经过综合评估,张勇认为,脑起搏器手术是改善英姐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一个月前,张勇为英姐植入了导线、电极、连接线、发射器。昨日,英姐术后完全康复。而让英姐瞬间不再颤抖的“黑科技”,其实是脑起搏器。

张勇介绍,脑起搏器手术是一项比较新兴的微创高科技神经外科手术。它通过精准地植入大脑内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神经核团,调节控制运动的神经环路,使帕金森病人异常的运动环路恢复平衡,以达到减轻和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与毁损手术相比,脑起搏器手术更安全、微创、可逆和可调节。“虽然脑起搏器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般来说,正规服药,病程4~5年以上,出现明显的药效减退和异动症等并发症,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最佳时机。”张勇说。

医学专家指出,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在老年人的缓慢进展的慢性疾病,病程达15~20年以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行动迟缓、肢体抖动,晚期表现四肢僵硬和运动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早期的药物治疗和适当时机的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因此,要对每位帕金森病人进行内外科结合的长程慢病管理。首先,当帕金森病被诊断出来后,需要马上进行药物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生活背景和工作需要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配合康复、心理疏导以及家庭护理。其次,当药物治疗出现疗效减退时,需要做适当的外科脑起搏器手术。

及早重视三个“信号”

4月11日,省二医举行了大型义诊及健康讲座活动,免费为群众进行帕金森病的筛查与科普。

神经医学专家张勇强调,出现手抖等症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切忌自己下诊断,一定要到医院经过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常常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经过2~3次就诊才能明确诊断。张勇强调,为了及早发现帕金森病,当身体发出以下三个信号时,须格外重视:

第一,运动迟缓。开始可能会感觉单个肢体动作欠灵活,动作的速率和幅度变小;第二,静止性震颤。安静状态下肢体可以出现不自主的抖动;第三,肢体僵硬和强直。在生活中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僵硬,头及躯体前屈,正常的翻身和起床都会变得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