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之下,未來在何處?

文|小貓倩倩:高轉化文案寫作者,知乎18萬關注大V,職場、心理學話題高贊回答者

裁員潮之下,未來在何處?

圖片來源:699pic.com 陌上花開

01

從昔日千團大戰,隨著Groupon股價跳水,留下一地殘骸;到共享經濟背後,滿街是被裁掉的互聯網人的血淚。

潮水退去,沙灘上留下了一大群裸泳的人。

2018年6月以來,全國上百家P2P平臺連續暴雷,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大規模裁員潮。

2018年8月,美圖公司Q2季度財報收入同比下降5.9%,淨虧損1.27億,隨即曝出美圖公司裁員的消息。

2018年8月,拉勾網前CEO馬德龍離職,並隨即爆出拉勾網裁員的消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拉勾網本身就是一個招聘平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寒風從來不會只刮過一片土地。

2018年上半年,136家上市房企最新資產負債額超過10萬億,平均負債率約80%。2018年以來,房企各層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多家房企先後被曝出裁員。

2018年8月,網曝碧桂園裁員30%,後官方回應人才優化屬企業日常管理行為。

這場危機甚至波及世界範圍。

2018年6月,惠普公司計劃在2019財年末前裁員4500-5000人,較公司近兩年前公佈的重組方案中的估計數字最高多出1000人。

2018年9月,星巴克首席執行官宣佈,星巴克將做出重大改變,調整公司組織架構,以及涉及從高層開始的裁員。

最近幾個月時間內,貿易戰關稅,人民幣匯率,錢荒,物價,房價,用工成本帶來的危機接踵而至,彷彿準備好了一片尖銳的利刃來戳破互聯網經濟的泡沫。

對於企業來說,裁員成了最簡單粗暴的自保手段。

面對忙著自斷手足保命的企業,員工如同螻蟻般渺小。

所以,面對一片荒涼的經濟形勢,我們真的沒辦法生存了嗎?

02

2018年對於我來說也是非同尋常的一年。2016年,我畢業後進了國家電網工作,男朋友繼續讀研。原本設計的人生軌跡是他讀完研後來到我所在的城市,進省信通公司,兩個人平平靜靜地過一輩子。

但是我偏不安於現狀,距他畢業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辭了職,從傳統行業轉到互聯網,自己創業。然後就不幸趕上了這場寒冬。

男友原本計劃的軌跡也因為我發生了改變。上個月秋招提前批,很多家大公司向他拋來橄欖枝。原本我們無比激動地感慨“經濟形勢這麼差,本來還在擔心能不能找到工作,這回終於餓不死了”,結果一大早就看到“騰訊市值跌出全球前10”的新聞。

比起擔心他,其實我更擔心自己。從辭職那一天開始,我的生活從無比穩定到處處充滿了不確定性。沒有了“世界500強第二”這個大爸爸的支撐,我開始變得處處小心翼翼。一邊覬覦著紅海中的藍海,一邊眼看著前人前赴後繼地撲在沙灘上,生怕下一個就是我。

裁員潮之下,未來在何處?

圖片來源:699pic.com 陌上花開

03

我在職場待的並不久,但涉及的崗位還是比較多的,從管理到項目經理到產品研發到銷售到公關在短短的兩年內試了一個遍。轉行之前是對口專業,是一個偏技術方向的管理崗;轉行以後的工作沒有任何原生的專業背景,完全靠辭職前一年的業餘時間從零開始積累。

我男朋友是土生土長的程序猿,從南大到中科大學了4+2.5年軟件工程,最後工作崗位也是對口的Java工程師。

我以我們倆自己工作的經歷,關於在職和就業,來給大家一些建議~

1.學習一門專業技能

真的,有一門普適性強的專業技能是經濟危機中最好的自保方式了。雖然你可能沒辦法通過這個專業技能發家致富,但是至少不會面臨失業以後彈盡糧絕的危機。

大四考研失利以後,我參加春招。因為自己學的是強電,適用範圍比較侷限(最對口的就是國網,還有一些電氣設備製造企業,但是自己當時不是很想去),

學的也大多是很專業的理論知識而實踐技能非常少,導致我在找工作的時候面臨重重困難。

而男朋友不僅僅是學習專業課知識,還擁有很多互聯網行業的實戰技能。他從大三開始就主動參加學校和企業的各種開發類的項目;到了研究生階段,他的學制是研一在學校上課,研二在企業實習整整一年,深度參與企業網站與產品的後臺開發,實踐經驗就更多了。這時候,“985本碩”的身份只是加分項而已。

比起他快滿格的技能條,我發現自己除了“985畢業生”這件外衣,什麼裝備都沒有。

當年他看我找工作屢屢碰壁很是心疼,為了鼓勵我,說要陪我一起去應聘。結果因為隨便哪家公司都要“Java工程師”,一路offer拿到手軟。(找不到工作的我去哭一會兒)

幸好國網考試過了,才有了後來故事(不然你們現在看到的就是一個大齡失業女青年在家渾渾噩噩地混吃等死了)。但是吧,我是一個危機意識很強的人,我從來不信什麼“鐵飯碗”啊之類的,我覺得自己必須得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

【通用技能】。剛好在這兩年中我發掘到自己寫作的能力還不錯,於是就有意在商業文案的圈子裡積累了一點點小小的名氣,有了穩定的變現能力以後,這才下定決心辭職的。

一個通用技能的意思是,不管換到哪個平臺,商家都有文案營銷的需求,人們都有閱讀的需求。

就像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需要有編程技能的人一樣。

你可以重新開始學一門【通用性強】的硬專業技能,例如數據分析、Python / Java開發、機器學習之類的。這些是當下互聯網公司炙手可熱的技能,即使你現在所在的公司裁員了,即使你所在的行業不景氣,只要有需要這個專業技能的公司,你總能找到工作。

裁員潮之下,未來在何處?

圖片來源:699pic.com 陌上花開

2.找對適合自己的模式

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中說,一個點崛起的最快方式是找到向上的面和體,在一定時間長度內收穫趨勢的紅利。話雖這麼說,要是我們有先見之明,早都在10年前買北上廣的房子了。能夠提前看到紅利的人,能走的最快最遠,但“能提前看到”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稀缺技能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如果很不巧沒有湊上趨勢,怎麼辦呢?

在一個點的維度,發展最快的方式是找到正確的模式。

同樣是一個行業的創業公司,有的公司活到了最後,有的初出茅廬就夭折了。選對行業,這是趨勢;選對營運方式,這是商業模式。

同一個專業的同學,畢業後進入同一家公司,有的三五年升職加薪;有的一直留在原地。等裁員潮來的時候,後者就被KO了。這也是模式,是人發展的模式。

一個人的發展,最好的模式就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自己擅長的事,這樣你就很容易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每個人的優勢基因都是不同的。我試過那麼多的崗位,最後留下做產品,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帶項目的能力簡直差到極點,有多件事的時候就很難統籌,會手忙腳亂;我做管理沒有耐心,總是對手下的人發火。但我很擅長研究,擅長總結進入一個新領域的套路,並且擅長用文字把它們表達出來。

我知道當程序員薪水很高,但是我的編程技能僅僅停留在“會用編程解決簡單的工作問題”而沒想繼續深造,因為高深的編程知識讓我頭痛。而男朋友高中的時候就喜歡編程,還得過信息奧賽的一等獎,大學又憑著興趣學了軟件工程,現在的Java開發也是他喜歡的工作。我倆剛在一起不久的時候他說“以前寫代碼是我的世界裡最重要的事,現在你來了,寫代碼只能排到第二了。”(然後被我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因為喜歡,他在這個領域就能相對容易地取得還不錯的成績。同樣地,我擅長寫文章,他最不擅長的就是寫作,我都手把手教了12年了他還是學不好。

要是讓我去當程序員,讓我男票當寫手,我倆可能真的要餓死街頭了。跟自己的劣勢死磕不是找罪受麼?

你要去努力找的自己的優勢基因,然後通過不斷嘗試找到自己的模式,並且通過正確的模式放大自己的技能。

3.持續學習

去年有一本大火的書叫做《百歲人生》,作者預測未來社會的社會分工“將出現嚴重兩極分化,中間行業被掏空”。意思是最頂層、需要大量原創性工作的行業,例如科研、設計、娛樂、教育會保留,並且發展的更好;而一些沒什麼科技含量,但是需要個人服務的,如理髮、化妝、餐飲也會被保留,並且發展壯大。但是!中間那些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且具有重複性、標準型的工作,未來可能將會被人工智能替代。這意味著現代社會的一大批白領會在未來失業。

書中還說,所有不適應變革、不適應學習學習的人都終將被淘汰。

解決未來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學習。

裁員潮之下,未來在何處?

圖片來源:699pic.com 陌上花開

互聯網的泡沫已經破滅好幾次了,足夠幻想破滅好幾次了。

所有活下來的人都是一路奔跑向前,而你還停在原地,抱怨“985畢業竟然就要變成無業遊民”了。

現實雖然殘酷,但早日認清還不晚。

道路就在前方,怎麼走要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