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出口强反弹修复,预期疲弱进口在二季度改善

本文作者:邓海清,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陈曦,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助理

2019年3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14.2%,市场预期6.5%,前值-20.7%,进口同比-7.6%,市场预期0.2%,前值-5.2%。

春节因素导致1-3月出口剧烈波动

2019年1-3月,由于春节因素,导致进出口数据剧烈波动。1月出口同比大幅回升至9.3%,2月出口同比大幅下降至-20.8%,3月出口同比再次大幅回升至14.2%;1-3月的进口同比分别为-1.6%,-5.2%,-7.6%。

整体上讲,春节因素是导致出口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2019年春节时间与2011年、2016年相近,均呈现1月、3月高,2月低的特点,这主要因为春节在2月份导致出口被提前或者延后所致,即原本在2月的量提前或者延后至1月和3月。

2019年进口整体与春节因素不符合。1-3月逐月下降,2011年是1、3月高,2月低,2016年是1-3月逐月上升,初步猜测可能与基数效应、铁矿价格上涨导致进口量减少等有关。

一季度进出口整体均偏弱

我们在之前的进出口数据点评中反复强调,“1-2月的单月进出口数据的可信度存在较大疑问,其波动性较大,而趋势性较差,需要综合1-2月甚至1-3月才能得出趋势性结论”。目前1-3月数据均已公布,

从整体上看,一季度进出口均偏弱。

2019年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速均弱于2018年四季度和2018年全年。2019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速1.4%,进口同比增速-4.8%,相比之下,2018年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3.9%,进口同比增速4.4%,2018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速9.9%,进口同比增速15.8%。

整体上讲,2018年确实由于国际贸易问题导致了进出口出现提前的效应,这一效应随着贸易问题缓和逐渐消退,导致2018年四季度开始进出口数据持续补跌。此外欧洲经济持续大幅下滑,美国经济略显疲态,也导致了进出口数据的持续回落。

由于进口表现相对于出口表现更弱,一季度贸易顺差大幅增长至763.1亿美元。在拉动一季度GDP增速的三驾马车中,进出口的贡献有望提升。

二季度进出口弱反弹可能性较高

我们猜测,二季度进出口可能出现企稳回升,但幅度可能很弱。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从PMI的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指标看,均在3月出现明显好转,而目前1-3月累计的进出口同比增速表现弱于PMI的进出口相关指标,从历史上看,PMI的进出口指标对进出口同比均有领先作用,我们猜测二季度进出口将企稳回升。

第二,随着贸易情绪缓和,进出口抢跑的滞后效应也将逐渐减少,进出口将恢复常态,也将带动进出口的企稳回升。

第三,考虑到欧洲经济疲弱,美国周期走弱概率较大,出口大幅回升条件并不具备;且中国目前不存在类似过去的强刺激和地产、基建、地方政府、居民大幅加杠杆,进口大幅回升的条件也不具备。

经济弱周期,应避免两种误判

我们在2017年底提出“负债驱动繁荣的终结”,核心逻辑是过去的基建、地方政府、房地产、居民加杠杆时代已经过去,经济趋势性下行,2018年这一逻辑得到充分验证。

对于2019年,2019年出现弱周期反弹的可能性较高,主要是对2018年的修复和逆过程,主要逻辑是对民企宽信用的修复,以及贸易博弈的改善,这是导致经济企稳的主要动力。经济的主要风险在于房地产,但从最新的情况看,这一风险在逐渐下降。

我们认为,第一种误判是认为经济断崖下行,进而采取强刺激手段。我们认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经济增速下行符合中国经济体量和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变化,不应因为经济放缓就极度悲观,进而采取强刺激手段,导致更长期的、更大的问题。

第二种误判是认为中国经济将很快强复苏,对经济盲目乐观。从国内讲,增长动力切换需要时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就转型成功,从加杠杆主体看,民企融资能否落实有待观察;从海外看,全球经济预期不断下调,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已经摇摇欲坠,中国经济出现V型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