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這兩天,杭州童模的事情在網絡上無限發酵。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三歲女孩妞妞因為表現不好,被自己的母親狠狠地踹了一腳,妞妞一時被站穩,向前趔趄了好幾步。

事情的經過被拍了下來,併發布到網上,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網友們紛紛指責,這樣的父母實在過分,用孩子來賺錢不說,還如此對待他,這還是親生父母嗎?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三歲的妞妞被媽媽狠狠踹了一腳,向前趔趄了好幾步

看到網友的指責,妞妞媽不久後就發佈道歉聲明,告訴大家,自己只是動作稍大,絕對沒有大家所謂的虐童之意。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不過,對於這份聲明,網友並不買賬,堅持認為母親的做法其實就是虐童。至於這位母親的真實想法和做法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是,身邊朋友說起這件事情的態度,倒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說:"你看出生在我的家庭多幸福,我女兒不管犯多大的錯誤,我也就是口頭批評,從來沒有動過她一手指頭,孩子多幸運"。

在他看來,沒有打過孩子,就代表著對孩子寵愛有加、教育有方,就是口頭批評對孩子而言,個本就談不上是傷害。可是,我分明見過,他的女兒在他面前,唯唯諾諾、猶猶豫豫不敢開口的樣子。

誰說只有肢體暴力,才算暴力,語言暴力就不算暴力呢?

語言暴力對孩子而言,同樣是一種虐待。

很多父母可能會不理解,"說孩子幾句怎麼了,難道連說都不行了嗎?我又沒有打孩子。怎麼就算是虐待了呢?"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經說過:"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湖南衛視曾經播出過一檔綜藝節目,叫做《少年說》。其中,有一個情節,讓很多人都找到了同感。

小女孩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媽媽的語言傷害讓孩子感到萬分痛苦

媽媽只是冷靜地回答:"其實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以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

小女孩堅持表示,自己的性格其實並不適合被打擊。可是,媽媽還是堅持認為:"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媽媽覺得自己是激勵教育,促進孩子成長

聽完了這短對話,網友們都說,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很多父母都認為,這是一種激將法,是為了讓孩子成人成才,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其實這是一種語言暴力,父母以語言的方式來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無處躲藏,相較於肢體上的傷害,語言帶來的痛苦一點兒都不少。

在醫學上有一種傷害,叫做低溫燙傷,意思是說,雖然基礎溫度不高,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還是會給身體造成的燙傷。

比如,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但是,當皮膚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這種燙傷就叫做"低溫燙傷"。而語言暴力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心理上的一種低溫燙傷。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心理上的“低溫燙傷”會給孩子帶來無法抹去的傷害

父母平時偶爾說上一句兩句,也許並不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傷害,但是長此以往,就會在孩子的生命烙下深深的印記,不得不說,將對孩子的身心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首先,語言虐會對孩子的情感造成傷害。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曾發佈過這樣一則海報。孩子拿著一張26分的卷子回到家,父母對孩子說:"你的腦子讓豬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孩子一臉委屈與無助。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海報中的孩子委屈無助

有研究指出,在中國,67.1%的家長都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而羞辱或經常批評孩子便是最為廣泛的表現之一。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對於孩子的羞辱或是批評,從某種角度來講,就是一種虐待

密歇根大學伊森·克羅斯博士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所以,父母以為自己並沒有對孩子施以身體上的暴力,但是在情感上,孩子感受到的疼痛,與身體上受到傷害時感受到的疼痛,是一樣的。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情感上遭受的傷害與身體上的傷害,感受到的疼痛是一樣的

其次,語言暴力會給孩子的人格帶來影響。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經過研究發現,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而孩子的大腦正處於發育階段,若他們一直生活在批評指責、嘲諷威脅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一種"討好求存模式"的結構,從而讓孩子變得過於謹小慎微、膽怯等,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終身都將受到影響。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會給孩子的人格同樣帶來負面影響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既然如此,孩子打不得,也說不得,那孩子以後我就不管了唄"?其實,不是不可以說孩子,但是要看父母怎麼說。

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才能既保護孩子,又能促進孩子成長?

第一點,不要恐嚇或是威脅孩子。

"你是不是長的豬腦子啊?下次在這樣,你就別回家了""出門別說我是你媽,我丟不起這個人。"

許多父母都喜歡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對孩子冷嘲熱諷。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對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父母認為,只有我在家讓孩子沒面子,他才懂得努力,以後讓自己在外面有面子。

可是,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父母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是希望孩子可以懂得規則,進行內化,這樣之後即便不在身邊,孩子一樣可以約束自己的言行。

但是,一旦講道理的過程中摻雜了恐嚇、威脅,孩子產生的感覺就是恐懼。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語言傷害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扎傷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

孩子就有可能會因為害怕這把兇器,忌憚父母而不敢,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不想做。

所以,一旦有一天,孩子遠離了父母,這些不被允許的事情他還是會去做,那我們之前對孩子的教育還有什麼意義呢?

第二點,直接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不摻雜情緒。

"這你都不懂,你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啊?""你能不能像個正常人一樣,吃的飯都跑哪兒去了?"

這些話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聽到。孩子一犯錯,父母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冷嘲熱諷,但是,下一次孩子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父母就拳打腳踢。

之後,父母還在納悶,這孩子怎麼就教不會了呢?其實,不是孩子教育不好,是父母就根本不會教育。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促進孩子成長,而不是發洩情緒

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覺得孩子丟了自己的臉,只顧著發洩自己的情緒,卻並沒有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對的。那孩子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改進,下一次就能犯同樣的錯誤。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出孩子建議和意見,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比如,孩子這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要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複習,怎麼預習,遇到不會的問題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而絕不是罵他是個豬腦子,越是諷刺,孩子就只會更加手足無措。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越是諷刺挖苦,孩子越不知道要怎麼做

第三點,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就自檢一下。

看到這裡,父母也許會與一些疑惑,"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我突然不會說話了,我究竟要怎麼說呢"?

其實,想要知道自己說的話,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傷害,非常簡單。那就是自檢。把你想對孩子說的話,放在自己身上,感受一下,一切就都明瞭了。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父母通過自檢,就會更加理解孩子

你在單位被老闆批評,但是錯卻不在你,你只是替同事背了鍋。回到家,你把這件事情告訴給愛人,結果他說:"肯定是你的問題,要不怎麼人家不批評別人,就批評你呢"?

聽了這樣的話,你會有什麼感覺呢?有沒有想離婚的衝動?

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樣,他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之後你對他惡狠狠地說:"你就別找藉口了,還不是你的錯?老師怎麼不批評別人呢?"

這一刻,孩子和你之前的感受是一樣的。

最後一點,要學會像孩子道歉。

平時工作壓力大,家庭中瑣事也不少,父母的情緒難免會控制不住,對孩子說一些發洩情緒的話,這也在所難免。但是,當父母真的忍不住對孩子發了火,說了一些過分的話的時候,一定要儘早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向孩子道歉。

"孩子,對不起。媽媽今天工作比較累,所以情緒沒控制好,希望你可以原諒我"。

父母的語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比肢體暴力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

向孩子道歉,是一種彌補,更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他們永遠也不會想切斷與父母的情感連接,所以只要父母及時承認自己的問題,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選擇不原諒的。而且,一旦父母可以這麼做,孩子也會從中感受到尊重與關懷,從而會與父母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彼此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順暢。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