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这两天,杭州童模的事情在网络上无限发酵。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三岁女孩妞妞因为表现不好,被自己的母亲狠狠地踹了一脚,妞妞一时被站稳,向前趔趄了好几步。

事情的经过被拍了下来,并发布到网上,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纷纷指责,这样的父母实在过分,用孩子来赚钱不说,还如此对待他,这还是亲生父母吗?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三岁的妞妞被妈妈狠狠踹了一脚,向前趔趄了好几步

看到网友的指责,妞妞妈不久后就发布道歉声明,告诉大家,自己只是动作稍大,绝对没有大家所谓的虐童之意。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不过,对于这份声明,网友并不买账,坚持认为母亲的做法其实就是虐童。至于这位母亲的真实想法和做法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身边朋友说起这件事情的态度,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你看出生在我的家庭多幸福,我女儿不管犯多大的错误,我也就是口头批评,从来没有动过她一手指头,孩子多幸运"。

在他看来,没有打过孩子,就代表着对孩子宠爱有加、教育有方,就是口头批评对孩子而言,个本就谈不上是伤害。可是,我分明见过,他的女儿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犹犹豫豫不敢开口的样子。

谁说只有肢体暴力,才算暴力,语言暴力就不算暴力呢?

语言暴力对孩子而言,同样是一种虐待。

很多父母可能会不理解,"说孩子几句怎么了,难道连说都不行了吗?我又没有打孩子。怎么就算是虐待了呢?"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曾经说过:"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湖南卫视曾经播出过一档综艺节目,叫做《少年说》。其中,有一个情节,让很多人都找到了同感。

小女孩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妈妈的语言伤害让孩子感到万分痛苦

妈妈只是冷静地回答:"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

小女孩坚持表示,自己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被打击。可是,妈妈还是坚持认为:"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妈妈觉得自己是激励教育,促进孩子成长

听完了这短对话,网友们都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很多父母都认为,这是一种激将法,是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其实这是一种语言暴力,父母以语言的方式来给自己施加压力,让自己无处躲藏,相较于肢体上的伤害,语言带来的痛苦一点儿都不少。

在医学上有一种伤害,叫做低温烫伤,意思是说,虽然基础温度不高,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还是会给身体造成的烫伤。

比如,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但是,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而语言暴力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心理上的一种低温烫伤。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心理上的“低温烫伤”会给孩子带来无法抹去的伤害

父母平时偶尔说上一句两句,也许并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在孩子的生命烙下深深的印记,不得不说,将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首先,语言虐会对孩子的情感造成伤害。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孩子拿着一张26分的卷子回到家,父母对孩子说:"你的脑子让猪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孩子一脸委屈与无助。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海报中的孩子委屈无助

有研究指出,在中国,67.1%的家长都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而羞辱或经常批评孩子便是最为广泛的表现之一。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对于孩子的羞辱或是批评,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一种虐待

密歇根大学伊森·克罗斯博士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所以,父母以为自己并没有对孩子施以身体上的暴力,但是在情感上,孩子感受到的疼痛,与身体上受到伤害时感受到的疼痛,是一样的。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情感上遭受的伤害与身体上的伤害,感受到的疼痛是一样的

其次,语言暴力会给孩子的人格带来影响。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经过研究发现,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而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若他们一直生活在批评指责、嘲讽威胁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一种"讨好求存模式"的结构,从而让孩子变得过于谨小慎微、胆怯等,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终身都将受到影响。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会给孩子的人格同样带来负面影响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既然如此,孩子打不得,也说不得,那孩子以后我就不管了呗"?其实,不是不可以说孩子,但是要看父母怎么说。

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才能既保护孩子,又能促进孩子成长?

第一点,不要恐吓或是威胁孩子。

"你是不是长的猪脑子啊?下次在这样,你就别回家了""出门别说我是你妈,我丢不起这个人。"

许多父母都喜欢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对孩子冷嘲热讽。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父母认为,只有我在家让孩子没面子,他才懂得努力,以后让自己在外面有面子。

可是,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父母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希望孩子可以懂得规则,进行内化,这样之后即便不在身边,孩子一样可以约束自己的言行。

但是,一旦讲道理的过程中掺杂了恐吓、威胁,孩子产生的感觉就是恐惧。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语言伤害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扎伤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孩子就有可能会因为害怕这把凶器,忌惮父母而不敢,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想做。

所以,一旦有一天,孩子远离了父母,这些不被允许的事情他还是会去做,那我们之前对孩子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点,直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不掺杂情绪。

"这你都不懂,你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你能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吃的饭都跑哪儿去了?"

这些话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孩子一犯错,父母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冷嘲热讽,但是,下一次孩子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父母就拳打脚踢。

之后,父母还在纳闷,这孩子怎么就教不会了呢?其实,不是孩子教育不好,是父母就根本不会教育。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促进孩子成长,而不是发泄情绪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觉得孩子丢了自己的脸,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却并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那孩子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改进,下一次就能犯同样的错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出孩子建议和意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比如,孩子这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要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复习,怎么预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而绝不是骂他是个猪脑子,越是讽刺,孩子就只会更加手足无措。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越是讽刺挖苦,孩子越不知道要怎么做

第三点,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就自检一下。

看到这里,父母也许会与一些疑惑,"我从来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我突然不会说话了,我究竟要怎么说呢"?

其实,想要知道自己说的话,对孩子来说是不是伤害,非常简单。那就是自检。把你想对孩子说的话,放在自己身上,感受一下,一切就都明了了。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父母通过自检,就会更加理解孩子

你在单位被老板批评,但是错却不在你,你只是替同事背了锅。回到家,你把这件事情告诉给爱人,结果他说:"肯定是你的问题,要不怎么人家不批评别人,就批评你呢"?

听了这样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有没有想离婚的冲动?

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样,他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之后你对他恶狠狠地说:"你就别找借口了,还不是你的错?老师怎么不批评别人呢?"

这一刻,孩子和你之前的感受是一样的。

最后一点,要学会像孩子道歉。

平时工作压力大,家庭中琐事也不少,父母的情绪难免会控制不住,对孩子说一些发泄情绪的话,这也在所难免。但是,当父母真的忍不住对孩子发了火,说了一些过分的话的时候,一定要尽早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向孩子道歉。

"孩子,对不起。妈妈今天工作比较累,所以情绪没控制好,希望你可以原谅我"。

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是,语言暴力

向孩子道歉,是一种弥补,更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切断与父母的情感连接,所以只要父母及时承认自己的问题,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选择不原谅的。而且,一旦父母可以这么做,孩子也会从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从而会与父母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彼此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顺畅。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