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養生固本 健康人生

2019年1月10日,國醫大師鄧鐵濤走了,享年104歲。他的長壽與他注重“養心養德”和規律有節的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的整體配合分不開。

鄧鐵濤的三個健康觀念

1

養生為重

鄧鐵濤認為,追求長壽要重視預防保健,提高生命質量,追求高品質的健康長壽。在醫學上,也應提倡預防為主、防重於治。

2

養生要動靜結合,靜而養心,動則生陽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鄧鐵濤除了愛練書法以養神外,還習慣通過靜坐、冥想等法靜養,稱靜心功、松靜功。養生不能光靜不動,生命在於運動,“動則生陽”。

鄧鐵濤一生酷愛八段錦,自年青始堅持每晨必練,還對傳統八段錦改良成簡單易學的“鄧鐵濤八段錦”。除了八段錦、太極拳,鄧鐵濤還會每天散步。就算下雨,鄧鐵濤也會在樓梯間運動。

3

飲食上,雜食不偏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鄧鐵濤被人問得最多的是“平時吃什麼能夠長壽?”他總是笑著說:“只有四個字,雜食不偏。”

鄧鐵濤飲食基本情況就是:每天三餐定時、定量,堅持每餐七分飽,平時喜歡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主食以大米飯為主,喜食蔬菜水果,配以一定量的薯類、燕麥、蕎麥、豆類,肉類偏愛吃魚,還有雞肉、蝦類、雞蛋,每天喝一杯牛奶,有時吃些紅棗,儘量營養均衡。

鄧鐵濤的健康作息表

01

早晨時段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7:00起床;起床後靜坐、做50個呼吸吐納;飲一杯溫開水;左右手交替梳頭共100次;做鳴天鼓、聰兩耳、擊枕處等動作;在陽臺打一會八段錦。

解讀

靜坐:單腿交換盤而穩坐在板椅上,上身自然放鬆,頭位正直,自然閉目,兩手置於腹前相互輕握,按平常呼吸,靜坐約30分鐘。靜坐可於晨起、入睡前進行,可靜養安定心神。

梳頭:每天用牛角梳,在起床後梳頭100次,可按摩頭皮、頭部神經,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同時鍛鍊手臂力量,預防肩周炎。

鳴天鼓:手掌貼耳孔,手搭在後腦勺,食指、中指配合著彈撥後腦勺,持續50次。可預防大腦痴呆,減緩耳蝸退化,防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

聰兩耳:雙手食指插入耳孔,先向前旋轉,再向後旋轉,然後突然放手,持續50次。可保持聽力,防治老年耳鳴、耳聾(無器質性病變者)。

擊枕處:雙手五指微曲,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為主,輕擊後枕部,來回50次。可有效改善睡眠,輔助治療頸椎病、頭痛、鼻塞。

02

上午時段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約8:30吃早餐,每天一杯牛奶;早餐後練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氣功;然後讀書、看報、練書法、寫文章等;11:00喝熱茶一小杯;11:00~12:00,下樓散步10圈。

解讀

午間散步:鄧鐵濤經常會在午間下樓圍著小區空地慢慢踱步,走上10來圈,直至身上微微出汗、渾身溫暖舒坦才回家。

他稱這種方法為“午間散步採陽養生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正午是一天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人體內的陽氣跟自然界一樣達到相對旺盛的狀態,選擇這個時候散散步,可進一步提升體內的陽氣,從而起到採陽補腎的作用。

03

中午時段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約12:00吃午餐;餐後看看報紙;約13:30午休。

解讀

午休:午休可以恢復記憶力,消除壓力,有助消化,幫助降血壓,使人受益良多。中午睡15~40分鐘是最合適,但現代人午休時間緊湊,把午睡時間縮短,也可以得到較好的休息。

04

下午時段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15:00~15:30起床,繼續看書、讀報、寫文章等;約16:30散步;站樁20分鐘;按摩足三里、湧泉等穴位20分鐘;傍晚打太極拳。

解讀

站樁:也就是蹲馬步,能加強股四頭肌力量。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切忌分開過寬,雙腿稍下蹲,膝蓋不要超過足尖,一定要收腹斂臀,動作正確就能感覺膝關節以上大腿前部肌肉吃力了。

長久堅持,可強化膝關節周邊肌肉的力量,能保護膝蓋不易受傷。

05

晚上時段

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留下的健康觀念與作息表

約18:00吃晚飯;飯後看電視新聞;21:00洗澡(冷熱水交替);冬天睡前會用熱水泡腳;23:00之前準時睡覺。

解讀

冷熱水交替洗澡:數十年如一日,鄧鐵濤堅持冷熱水交替洗澡,幫助全身血管的血液循環。他提醒年長者、有高血壓的患者,剛開始時注意水的冷熱溫差不能太大,否則易出現意外,要待身體適應後才可以加大溫差。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心平氣和,厚德者壽。”

——鄧鐵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