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最痛恨的不是項羽嗎?張良:不是,是這個平安終老的沛縣部下


劉邦最痛恨的不是項羽嗎?張良:不是,是這個平安終老的沛縣部下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草根帝王,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劉邦出身平民,正好趕上了秦末農民起義大潮,可謂時勢造英雄,他因觸犯秦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斬白蛇起義,割據一方,最後登基稱帝,建立煌煌大漢王朝。與劉邦平生最主要對手是項羽,劉邦對項羽十分忌憚痛恨,畢竟鴻門宴是他心中永遠的陰影,即使劉邦稱帝后,漢朝官員都忌諱談及項羽的勇武和功績。然而,在劉邦心中最痛恨的人並不是項羽,卻另有其人。


劉邦最痛恨的不是項羽嗎?張良:不是,是這個平安終老的沛縣部下


這個人名叫雍齒,他和盧綰、樊噲等一樣,都是劉邦在老家沛縣時的發小。雍齒此人也算豪強出身,有一定的能力和威望,從小就瞧不起流氓無賴出身的劉邦。雍齒隨劉邦起事,卻反覆無常,經常帶頭跟劉邦翻臉鬧事,多次讓劉邦下不來臺,可劉邦卻對他一再容忍,並委以重任。

在劉邦攻下豐邑(今徐州市豐縣)這個重城後,交給雍齒駐守。第二年,魏國人進攻劉邦,在曹參拼死抵抗之際,雍齒卻投靠魏國背叛了劉邦,此舉令劉邦根據地盡失,後來,劉邦兩次都沒有攻下這座城池,實在走投無路,只得投靠了項梁。這次背叛無疑給劉邦致命一擊,劉邦對雍齒可以說是痛徹心扉,恨之入骨,發誓要除之而後快。


劉邦最痛恨的不是項羽嗎?張良:不是,是這個平安終老的沛縣部下


史書記載,公元前201年,劉邦稱帝后封賞諸位功臣,但只是封賞了張良、蕭何等二十餘人,此舉讓很多功臣大將很不滿。劉邦發現很多官員經常揹著他私下議論紛紛,便問計於張良。張良說:“大家正商量著要謀反呢,眾人原本都是平民,如今封侯。但天下土地有限,你分封的是寵信之人,殺戮的是痛恨之人,功過參半之人擔心會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自然就要商量謀反。”


劉邦最痛恨的不是項羽嗎?張良:不是,是這個平安終老的沛縣部下


此言一出讓劉邦驚恐萬分,只好求助張良。張良建議:“可以首先封一個你最討厭、最痛恨的人,並讓所有人都知道,眾人自然明白您寬厚仁德,知道自己必有封賞,便不再憂慮。”結果劉邦很快宴請文武百官,當眾封雍齒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戶。這可以看出來劉邦從諫如流,心胸寬廣。


劉邦最痛恨的不是項羽嗎?張良:不是,是這個平安終老的沛縣部下


史書記載,雍齒背叛劉邦後,先降魏再降趙後降楚,期間還背叛過一次劉邦,最後隨著天下一統,只能降於劉邦。劉邦雖然對此耿耿於懷,但畢竟雍齒是出身豐沛故鄉的主要成員之一,殺之令老人寒心,只能一直隱忍。直到張良獻策,劉邦便通過封賞雍齒,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帝王仁德。很快,功臣大將反叛的禍端被彌平,大家都知道劉邦十分痛恨雍齒,現在連雍齒都封侯了,大家也就沒有啥擔心的了。


劉邦最痛恨的不是項羽嗎?張良:不是,是這個平安終老的沛縣部下

而對於雍齒這個劉邦一生最痛很的人來說,非但沒有被殺,反而得以善終,相比較韓信、彭越等人,他簡直太幸福了。漢惠帝三年,雍齒平安去世,諡肅侯,葬於什邡西郊。

小編認為,這也算傻人有傻福,雍齒本人胸無大志,能力平庸,不講忠信,蛇鼠兩端,於帝王更無威脅可言 ,否則斷無生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