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分析背後原因

小胖在同齡人中我是最看好的,為什麼?因為小胖的爸爸。小胖雖然沒留在銀行,儘管他也很想進來清閒的工作,但小胖爸爸的教育給了小胖一個不用憂心的物質環境,所以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有的孩子為什麼開朗,有的孩子為什麼沉默寡言,你能指望一個家長整天抱怨錢不夠花,整天說大學的生活費太貴了,整天掙錢不容 易,這樣苦口婆心壓力下的孩子,內心很陽光,內心很燦爛,不可能吧。(擁有比需要的少,結果很簡單,人們會變得不幸福不開心)

因為物質條件的豐盈,或者說從沒有因為正常的生活消費而受到父母關於錢財的壓力的孩子,一般都比較開朗,相反如果家長以為的唸叨,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抱怨什麼也貴的時候,我很榮幸的告訴這位家長,您在把您的無能貫穿到孩子骨髓裡。

治國表現很好,為什麼做了六個月後部門領導都不肯為其說一句推薦的話,因為送的禮物是扔貨嗎?我想不是,是治國看重小利,要命在那兩盒煙上。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爭奪小利會損害人際關係,讓周圍的人對你有看法。而人際關係受到損害勢必會影響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這樣一進一出,最後就不划算了。

所謂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煙本身小事情,因為部門領導把治國歸類為了:愛佔小便宜。我深層的考慮過這個問題,治國為什麼會拿煙,為什麼小東、小胖不會去拿?因為在治國的腦海裡“中華煙”是好的東西,是家裡不會買的,放在那裡有很多,而父親沒吸過幾次,動手拿了,歸根結底還是家庭貧困的原因。(個人覺得或許有關係,但是沒有必然關係。至少貧窮不應該成為你做這件事的藉口和理由。)


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從品德上講不見得小胖,或者小東,就比治國高尚,為何他們不會隨手拿煙?也許中華在他們眼裡不是什麼很想要的東西,小東的爸爸是副廳級幹部,估計吸菸都比中 華好,而小胖家裡開著傢俱城,經常請客送禮。他們潛意識思維,這煙家裡可以隨便買,所以小東和小胖不會去拿。

問題的深層原因不是什麼品質,是內心看待煙凸顯的心理價值,治國被看見了拿煙,其實深層次還是家庭能夠提供給孩子看待物品心理價值的問題;(其實不僅女孩子要富養,男孩子也要富養。)治國這孩子不傻,懂禮節,知道送禮,為什麼送的禮物被 扔了?原因還是心理價值,治國的心理價值覺得物品不錯,覺得禮物很好,但這樣的心理價值,用他們部門老總來衡量就屬於可以扔掉的那類。(所以在中國送禮是一門學問)

同樣是請客,週週可以請到行長吃飯,因為週週背後的價值是做省級單位的處長。這些治國你是那麼沒法去比較的,也許你現在也不明白。你的心理價值還是父母農村的接人待物處世技巧,這些因為你的年齡,閱歷沒有辦法。如果父母沒有能力指導,其結果就是一頭一頭的包。孩子真的沒有錯,但社會沒那麼簡單,現實的很。(很喪卻很真實)在 同齡孩子中單純的比較孩子,治國很好,但是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現實。

小東和原子的家庭規劃區別在哪裡


我曾經問小東,為什麼最後還是讓老爹打敗,聽從了安排?小東的原話:老頭子是個副廳級幹部,不是傻瓜吧。原子的悲哀在那裡,也許單純的比較,小東和原子兩個孩子,原子更優秀一些,或者說原子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比小東的能力強。

加入父輩,甚至爺爺輩的家庭比較,原子就徹底被打到山底下。原子在學校就追到了媳婦,並且沒畢業雙方老人就見面,這的問題在那裡,錯的不是原子的戀愛,而是原子以及原子岳父母的目光短淺:孩子戀愛了,老人趕緊見面吧,這樣咱們也算完成任務了。(這個或許是現實,或許是作者他自己的臆測)

原子貸款買房子這點沒錯,甚至結婚都沒有多大錯,問題就是聽從了父母的結婚後直接要孩子,這成了原子的身心俱憊的導火索。(對於未婚先育的我,這鍋只能自己背了,但是我不後悔,因為崽崽是在太可愛了。)

原子只是在這個城市讀了四年書,畢 業找了份跑銷售的工作,對這個社會現實的瞭解程度可以說少的可憐,他這個年齡自己是沒有能力規劃的,那麼父母呢,以及原子媳婦的父母呢,很抱歉這兩對父母還處於縣城和農村的認知上,戀愛,結婚,生孩子,越快越好。

因為原子和媳婦自身的年齡擺在那裡,不可能對現在直觀的現實世界有個良好的認知,那麼深愛下,尋求婚姻是必然的。但是這種選擇很盲目,是屬於頭腦發熱。房子是貸款的,一切開銷都是需要金錢,一切都是需要物質,而這些,包括原子和媳婦、原子父母、原子的岳父母根本就沒有看清。雙方老仍自認為孩子讀了大學,就能過上他們父母相信中的那種城市生活。(80%的農村父母都是這麼認為的,如果不是,那麼恭喜你)

原子的一頭包也就註定了。

原子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不是沒有給過規劃,只是這種規劃是給予縣城農村同年齡接待的規劃,形成了一個金錢物質預計過低的規劃,必然出現問題,必然讓原子,原子媳婦都很累。甚至父母跟著累,就是這麼一個把農村或者縣城的規劃觀念,讓原子在一個城市走那種父母能夠接觸到農村縣城的規劃道路。這兩個環境的花費根本不 是一個層次,也就是金錢物質的匱乏導致了原子的一系列矛盾。

原子的父母曾經提出結婚晚點,但是原子不聽。他對我說的是:當初太自以為是了,覺得父母就是一鄉鎮工廠職工,自己上了大學,覺得父母活得真失敗,心理甚至瞧不上,他們說的覺得根本就不想聽,也不會聽。對家庭的自卑感導致了原子之後的道路。


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有朋友說,寒門也能出貴子,什麼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也快工作將近十年了,從起先的觀察這群孩子,總結出的一點細枝末葉到我自己身邊的朋友,好似都在沿著一條的無形的線走,這條無形的線的開頭就是家庭環境,見識,家庭規劃。也許我相信天道酬勤,但是身邊發生奇蹟的人很少。富人家的混蛋孩子有李天一,窮人家的就有一個馬加爵。都是個例,根本代表不了所在的階層。

人生很有意思,你怎麼對它,它怎麼對待你。你拿人生開玩笑,不認真,人生立馬償還你一個人生笑話,如果選擇不認真,那麼立馬人生就對你不認真。其實人生在某種可控範圍內是可以規劃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怎麼規劃就是看你身邊和你條件差不多的兩個,或者三個,甚至更多一點,有一個對比。

我覺得人在踏出校門走向社會的時候,真的有必要精心考慮一下自己的家庭環境,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條件來好好想想自己應該找份什麼樣的工作,一個人也許一輩子兩件事最重要。

我的建議是——

第一:是去找一份工作,有發展前途的工作。


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可能有人覺得什麼叫好工作,好的,什麼政府,銀行,電力,我根本進不去。我作為一個工作了十年的人得經驗是這樣的。所謂好工作,不是說進去養著的工作,是你在裡面卻是可以學到東西,將來即使不在這家單位做,你也能很快找到下一份同類型的工作。(工作知識內容技能具有可延續性)

在初期的時候最好不要自己創業,因為這條路很難走,沒有經歷,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很難。即便你是IT天才,也希望你服務大機構幾年後,各方面條件成熟了再自己創業。(個人有個人的選擇,根據自身條件來定)

第二,是選擇一個他或者她結婚。


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我朋友離婚的好幾對,幾年來前還恨不能長在一塊,最近鬧離婚的,相愛的人幾乎成了仇人。

我的看法,感情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想象世界,哪裡沒有性價比,沒有安全,只有各種生活物品的價格。但是婚姻的本質是交換,沒有比這更真實的東西,不要去幻想你是例外,結婚的時候,沒有想離婚的,那些離婚的也不傻。

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選擇結婚的對象的時候一定牢記一個原則,選擇愛你的那個人結婚,而不是你愛的那個人結婚。(有點繞,你自己慢慢悟)如果你有條件追到條件優越於你的家庭的對象結婚是你福氣,但是最好別比你的家庭差……(不敢苟同,門當戶對很重要,家庭條件懸殊太大的矛盾也更大)

在這兩項中工作的地位高於婚姻感情

工作不會拋棄你,工作能養活你,讓你活著不用靠人施捨,當你的工作處理好了,婚姻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的,但是如果你要是想著先成家,再立業,我會告訴你,我身邊有朋友因為顛倒了順序現在離婚了。(我暫時不會被離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就是這麼的強大!!!)

人是靠本能和慾望活著的,婚姻是一個相互交換,相互承諾的本質,構成是兩個人,這裡面是有利益衡量的,如果婚姻的天平不是那麼平衡了,要麼一個人永遠受氣,要不不受氣就是分手。(所有的關係都是需要平衡的,失重的關係持久不了)

我們的社會已經不再是30年前,結婚了就是一輩子,瞭解這些,做好自己,婚姻也差不到那裡。

現 在談個問題就是不平衡感:中國現今的社會,最受窮的是我們的父輩,五六十年代那一輩人,但是告訴你成功相對容易也是那一輩人。如果家庭很優越,不愁工作, 不愁房子,家裡甚至能幫著你選擇對象,那麼你是很幸運的,(農村裡面的就別胡思亂想了,除非能夠跳出來,要不然就是守著那一畝三分地。)我在這裡祝福你。因為你前30歲的家裡有能力給你安排,有能力給你庇護。你真的很幸運,你就是社會上,被羨慕、嫉妒、恨的那個階層。只要不吃喝嫖賭,不亂搞男女關係,你這輩子是不會很差的……

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去找份好工作,這是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從小聽到最大的話,也是家長反覆嘮叨的一句話。但是我在畢業工作後也沒弄清楚這裡面的必然聯繫。(小編我一直以為不吃不喝不嫖不賭,好好聽話,考上大學就會升官發財了,後面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中國從隋朝建立科舉制度,古人只要刻苦參加科舉考試,考中從此就成了古代朝廷的工作人員,朝廷給你官職,給你待遇,雖然也從底層做起,能力的不同,基本上兩千年來這個待遇是很優厚的,古人勸人讀書的方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才明白古代的教育何其開明,為什麼讀書, 科舉制度在你那裡,很公平你只要好好讀書,參加科舉,無論是物質,還是婚姻,都有國家的承諾!好好讀書可以改變你的地位,你的階層。古人的教育強調黃金 屋,強調顏如玉可是很淺顯的。

我們這個社會,太遠的沒有必要追溯了,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1996年取消統一分配,其實仍然是科舉制度的變量人才制度。那個時候,好好唸書,考好大學,畢業國家統一分配。教育是沒有大問題,因為國家的公信力還在保障。

但是1996年後,就壞了,學校開始擴招,國家取消統一分配,這時候從1996年開始其實大學教育就已經不是那種保障制度,而變為一種淘汰制度。從這開始你能讀到大學,所以讀書的過程還不算是一個大問題。真正的大問題在於父母如何向你解釋讀書的意義,這個意義的主旨在什麼地方,為什麼?

學習的真正作用——儲備知識,鍛鍊思維,進而增強能力,獲取更多你身邊人不具備,不會,不懂的知識。因 為是這樣,你可以從做父母,身邊人,周圍人做不了的事情,你積累的越多的知識,掌握越多的思維技巧,你就越會脫穎而出。遺憾的是多數家長理解不了學習的目 的是淘汰不學習的,學習好的目的是淘汰學習不好的。教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一級一級實際上是個完美的淘汰制度。(一針見血)


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很 好理解,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你連孩子初中的數學你都辦不了,談何學習的方法和思路,這樣如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如果父母的教育是:“兒子你想這個 題是這麼做,遇到那個題會怎麼樣呢?下一步又會產生什麼呢?條件呢?……”孩子再笨在這種氣氛中也能學會思考,何況這樣教育方式人家兩口子的基因怎麼會生 出笨兒子呢。

十幾年的學習的真正作用——儲備知識,鍛鍊思維,進而增強能力。真正的目的在於建立良好的思維習慣。

所以,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不在錢上,而在思維上。

寒門再難出貴子,真的是這樣嗎?

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關注長沙地產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