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和張大奕,你會投資誰?

前天,聊到自媒體網紅變現的話題,砍柴網的周興斌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你投資,你投吳曉波,還是張大奕?”

吳曉波和張大奕,你會投資誰?

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如果我像馬雲那樣不差錢,當然投資吳曉波。”

原因很簡單,主要有三點:

第一:吳曉波和張大奕兩位都是中國最成功的自媒體(當然他們現在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自媒體,而是IP金礦)之一。張大奕粉絲雖然比吳曉波多但主要是普羅大眾,而吳曉波的粉絲群體是中國最精英的一批人群。

第二:十年後,張大奕會不會依然火爆,很大可能不會。而吳曉波這種資深財經媒體人隨著時間的積澱,越來越值錢,十年後有很大可能依然處在金子塔頂端。

第三:這點是最重要的,我個人更欣賞吳曉波,對張大奕不感冒。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假設和沙盤模擬,如果真給我錢來做投資的話,該如何選擇呢?問題的答案可能會有所變化了。

因為現實世界的一個事實在於,最近幾年阿里巴巴連續幾次出手,投資給了張大奕背後的公司如涵控股幾億人民幣,並且額外給了遠比資金更多的平臺支持。可以說,沒有阿里巴巴和淘寶直播的支持,就沒有張大奕和其背後企業如涵控股的今天。如涵控股上市之後,阿里巴巴依然持有其8%左右的股票。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周興斌這個問題,應該是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在於“投資吳曉波和張大奕這兩個人”,另外一層意思在於“投資吳曉波和張大奕這兩個IP”。

投資兩個自然人很好理解,我的上述三點邏輯依然不變。但要放在投資兩個IP的話,就真的得有所考量了。很顯然,阿里巴巴投資張大奕,不是因為張大奕這個自然人,而是張大奕這個IP所帶動的網紅電商直播所聯動的價值,這個價值遠比純粹自媒體人的價值要大。

從商業的邏輯來看,張大奕IP帶貨能力要強於吳曉波IP帶貨能力。數據顯示,張大奕背後的如涵控股(年收入大概10個億)營收大幅超過吳曉波頻道背後的巴九靈(年收入大概2個億)。

一般來說,一旦一個名人IP化後,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企業嚴重依賴這個“個人”,一旦個人離開,企業就會衰落甚至垮掉;一種是IP運營機制成熟,不管這個“個人”在哪裡,都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比如諾貝爾獎離開了諾貝爾依然權威,《赫芬頓郵報》離開赫芬頓依然正常發展。

這幾天,吳曉波頻道背後的巴九靈公司正在以16億的價格賣給一家教育公司,而張大奕背後的如涵控股已經赴美上市。那麼問題就來了,巴九靈和如涵控股這兩家公司能離開這兩個靈魂人物嗎?

現在看來,不能。吳曉波頻道和吳曉波深度綁定,這幾天賣身的是“吳曉波頻道背後的巴九靈”,但很多人理解的卻是“吳曉波賣身套現”,這說明了業界對此的刻板印象。而張大奕連續三年,對如涵控股這家公司的營收貢獻超過50%,更是密不可分。

分析各方的消息來看,一旦吳曉波頻道運營主體巴九靈成功賣身,吳曉波本人有很大可能會從吳曉波頻道功成身退(顧問的名譽頭銜還會有)。而如涵上市後,張大奕很大可能依然留在如涵控股這家公司,並且繼續擔任高管職位。

未來,離開吳曉波的巴九靈和擁有張大奕的如涵控股,哪個更有價值,這個應該沒有討論的餘地了吧。

綜上所述,現在再回答周興斌的問題,我有兩個答案。如果投資的是“人”,我依然選擇吳曉波。如果投資的是IP背後的企業,我選如涵控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