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經濟停擺55天裡的商業思考

吳曉波:經濟停擺55天裡的商業思考|救助與紓困

樂居財經 張丹 發自北京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國商業領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嚴重期間,全國各地的大商場除了保障民生的超市之外,幾乎空無一人,經營業績斷崖式下滑,企業現金流全面告急。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救助與紓困;疫情之後商場如何恢復,又如何與商戶協同促增長;這次的疫情將會給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商業創新又該去向何處等等,留給行業的思考還有很多。


自3月18日至20日,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與吳曉波頻道共同主辦“疫情下的商業復興與創新之道”線上系列公益論壇,樂居財經作為獨家合作媒體,全程參與此次論壇報道。


論壇第一期以“救助與紓困”為主題,由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主持,分為主題演講及話題討論兩部分。


兩個半小時的線上論壇,在王永平看來,系列論壇第一期是一個肺腑之言的實話大會,是一個達成數字化轉型共識。


論壇以著名財經作家,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始人吳曉波作為開場嘉賓,通過《別人的危,自己的機會》主題演講,從現代經濟學的供需角度,分析了市場繁榮和價格波動最終都取決於消費者的信心恢復。同時他也提到在過去經濟停擺的55天裡對行業所帶來的變化:企業服務的極大爆發、互聯網環境下消費關係的重建、對健康的深層認知、製造業和商業流通領域大規模閉店,及其倒逼下的創新。


萬科集團合夥人、印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丁力業以數據及自身經歷做引子,針對疫情下商業如何振興做主題演講。他說“大家的關注焦點已從疫情轉向經濟和發展,說明春天真的要來了。”這場疫情對行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變革節點,長期來看,行業以此為標誌會進入到一個商業新時代。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從疫情前後聯合辦公的入駐率數據出發,詳細談了辦公領域所發生的變化,他認為,疫情會更加刺激靈活經濟、彈性經濟的業態發展。在“後疫時代的消費主張”主題演講中,他提到,疫情之後,部分企業或將原有固定成本中的辦公租賃進行費用調節,為企業節省開支。在他看來,疫情之後,如何保持現金流、如何在危險中尋找一線生機,是企業必須要深度思考。


在三位嘉賓主題演講之後,便進入線上對話部分,來自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OO於劍波、愛琴海集團董事長張華容、眉州東坡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剛作為對話嘉賓,圍繞業主出血大免租,行業自救是否可持續;疫情下大企業就一定比中小企業抗風險;疫情是否能成為商業地產脫下地產外衣的契機三大話題進行討論。


步步高疫情中找到數字化轉型支點 提前完成明年20%線上目標


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首先發言。他表示,通過這次疫情,步步高可以說是有得有失。“得”主要體現在在這次的疫情當中,找到了步步高數字化轉型的支點。他表示,通過全員齊上陣,步步高已經提前完成了2021年的20%的線上完成目標。


“失”則體現在,與步步高進駐的60個購物中心、百貨一樣,受到了疫情波及損失比較重。不過,比較欣慰的是,國家出臺的政策可以對沖一部分損失,以及業主的免租,也讓損失有所減緩。


他談了幾點在這次疫情當中的體會:1.改變了線下員工的心智。步步高通過1萬多員工全部編入超市團隊,當起了揀貨員,快遞員、打包員,上週末三天就接到60多萬的生意。2.改變了用戶的心智,體會到線上購物的便利性。3.企業工作氛圍的改變,更像個互聯網企業。


最後,他提到,一季度超市業務的增量已經覆蓋了百貨店的損失,整體略有增長。另外,在疫情之後,線上業務也將會保持持續增長,他甚至正在制定今年6·18或6·30一天能不能線上賣2個億的目標計劃。


物美55天做了3件事 疫情加快數字化革命速度


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OO於劍波第二個發言,他首先分享了物美在疫情發生的55天裡主要做了那些事。


第一件事,保障口罩供應:1月23日武漢封城,物美1月24日就動用了一個多億現金採購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了北京1800萬隻韓國口罩,一度佔了北京口罩供應的大部分份額;


第二件事,保障蔬菜肉品的供應:在疫戰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北京面臨蔬菜肉品的緊急供應問題,物美憑藉著多年農超對接的積累和直接源頭和基地採購的能力,最高峰的時候,每天向北京供應200萬公斤蔬菜、40萬公斤肉品,兌現了物美“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保安全”的承諾。


第三件事,物美+多點提出了建立 4000個抗疫提貨站、讓小區居民足不出戶下樓即取的解決方案,目前已建立並運營了2500個提貨站,多點線上下單,線上完成交易,顧客足不出戶,下樓即取,既解決了防疫的無接觸的要求,又滿足了線上下單下樓即取的生活購物需求。


對於這次疫情,他也談到自己的幾點感悟:一、數字化能力是零售業最需要的基建工程。更加意識到線上線下一體化、到家到站到店一體化的重要性;純線上、純線下是如此大的疫情危機面前都孤掌難鳴,或者無法精準觸達觸發用戶和顧客,或者沒有店鋪和週轉前置倉進行分揀和配送履約,唯有快速融合,唯有一體化,才能走出一條新的生命之路。


二、F2C供應鏈是零售業最基礎的基建工程。肉菜倍數增長,說明基地採購、趨勢預測、F2C供應鏈、冷鏈,是應對危機的關鍵因素。


三、告別過去,才能迎接未來,舊的模式正在快速湮滅,新的模式也在加快催生。


四、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疫情更加快了數字化革命的速度。全面擁抱數字化,徹底迴歸生意本質,堅定不移地走線上線下一體化、到家到站到家一體化、商品運營供應鏈一體化之路,是個必然的選擇。


五、未來的企業只有數字化企業和非數字化企業之分,數據驅動任務導向逐級解決實時響應是我們面向現在和未來十年的應對危機與困難的基本作業流程與處理原則。


愛琴海深化互聯網基因 期待與租戶間的不同合作方式


在疫情發生之後,愛琴海較早做出免租政策,愛琴海集團董事長張華容提到,在最初制定減租計劃時,有考慮是否要對繼續營業的超市做出免租,思考一番之後還是決定對所有企業實行減租。


她表示,這次疫情的突發性,對商業地產或者購物中心的影響也很突然,尤其是發生在春節期間猶如“當頭一棒”。但是,從大部分企業的應對反應來看,組織和應變能力還是很不錯,運營企業也沒有感到恐慌,租戶和合作夥伴及時響應國家安排和號召,積極出臺應對措施。


她認為,在疫情之下,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沒有預計此次影響週期的長短和重要性。同時,她也分享了這次疫情給自己的最大觸動,之前行業經常談線下對線下的衝擊,而在面對這次疫情困難時,全都磨平了。


她以就近恢復營業的天津、福州兩家店為例子,通過數字化、社區化、電商平臺等多種組合方式,營業額得到了大幅提升。給她自己的感觸就是,運營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應變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員工對身份發生變化的思維改變。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有關租戶的。她認為,經過這次疫情,與租戶的合作不再是原來的降租減租關係,愛琴海正在思考的是如何與租戶保持更高效的互動,同時,愛琴海也正在思考要在購物中心留出更多參與性、共享性的空間,也期待租戶與愛琴海之間迸發出不同的合作模式。


眉州東坡不關店反新開2店 賣菜衍生出新餐飲類別


疫情之下,對餐飲業造成的衝擊更大。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828億元,同比下降39.7%。


而面對這次疫情,眉州東坡卻是一個“逆行者”,不但沒有如多數餐飲企業一樣選擇關店,而且在疫情期間還新開了2家店。論壇討論環節,眉州東坡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剛最後一個發言,他詳細地談了關於面對疫情,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改善措施。


“疫情發生之後,首先思考了三點:我的員工怎麼辦、我的顧客怎麼辦,社會擔當怎麼辦。”王剛說道,作為曾經歷過非典的眉州東坡,對於這次疫情沒有驚慌,而是早早就開始做防疫準備,採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員工方面,劃地為政,具體是指城市與城市之間不能動,門店與門店之間也不能動,要對員工的吃住行、防疫等方面負責。


以家庭團聚消費為主的眉州東坡,在春節期間遭遇退訂達1萬多桌,全國範圍人財物的常規虧損就上億元。對於要不要繼續開店,也是經過反覆思考的,繼續開店是權衡多方利弊做出的選擇。


顧客方面,之前以堂食為主,疫情期間,除了開啟外賣及其他自救方式,王剛認為真正的變革全面展開了。社會責任方面,從我們的使命出發,非常時期變成了戰地食堂。


在自救方面,眉州東坡臨時成立了“眉州菜站”,把門店作為線下的便民蔬菜站,並且搭建了“眉州菜站”小程序。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在賣菜的過程中,眉州東坡衍生出了餐廳與超市之間的類別——新餐飲。


王剛介紹,眉州東坡已經與物美、每日優鮮等企業達成合作,利用自己的中央廚房為物美、每日優鮮提供生鮮產品的分揀、打包服務,在特殊時期找到了新商機。


他還分享了在這次疫情中的一些收穫,其中整條供應鏈打通,變革真正落到了實處。“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路是社群之路。”他認為社群之路就是財富之路,目前眉州東坡線上業務從之前最高300單/月,如今已達到6000到7000單/月。


“原定一個半小時的論壇,超時了一個小時,每個嘉賓都把問題講得細,講得透。”在眉州東坡董事長王剛發言完之後,王永平做總結陳詞。他坦言,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舉辦論壇,開播前內心比較忐忑,擔心這個論壇會成為相互訴苦、糾紛爭論的埋怨大會,沒想到,整個論壇,大家談問題,提思路,把企業的經營之道坦率講出來。


在王永平看來,公益系列論壇的第一期是一個肺腑之言的實話大會,是一個達成數字化轉型共識的大會。尤其對於在疫情期間,將企業經營和防疫控疫兩手抓、兩手硬的企業,他由衷地表示稱讚。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會議結束,有58.7萬人在線收看了這場直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