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7億營收背後,20000名簽約攝影師每月分成僅千元

因為一張黑洞照片的版權問題,上市公司視覺中國因此成為眾矢之的,在全網引發了一場針對版權之王釣魚式創收的大討論,甚至有媒體將視覺中國的創收方式稱為“碰瓷式維權”。

在輿論聲討之下,監管部門開始進場整改,而視覺中國股價也因為輿論危機和鉅額股票解禁遭遇雙殺,開盤就被天量賣單砸跌停,這應該是這家公司成立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危機。就連另一家同行全景網也遭到牽連,連夜緊急關閉網站,防止被激動的網友扒出更多證據。

為什麼一家主營版權生意的公司,最終卻因為版權成為全民公敵?一些自媒體人的看法頗具代表性,而他們也正是“被維權”的主要群體之一。

“我們並不是不尊重版權,我們自媒體跟攝影師一樣,都是內容創作者,攝影師的勞動成果我們當然尊重。問題在於,我們的編輯在使用圖片時,都是通過搜索引擎找素材的,但目前的搜索引擎並沒有對圖片的版權情況進行說明,我們也不知道圖片是需要付費的,結果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版權圖片,律師函就來了。這讓人很不舒服,擺明了就是釣魚維權。如果把圖片看成是商品,作為買方我事先享有知情權,而視覺中國作為賣方,他事先並沒有告訴你這張圖片是需要付費的,也沒說明需要付多少錢,明顯沒有盡到告知義務。”一位曾遭遇視覺中國索賠的自媒體作者向《千聲科技》吐槽道。

另一位自媒體大V則表示,“如果是視覺中國享有版權的作品,視覺中國要求使用者付費,那無可厚非,但現在的問題是,有些圖片你根本不知道視覺中國是不是真的具有版權。而且現在很明顯看到,就連國旗、國徽還有前國家領導人的照片都被視覺中國標註版權,使用了也需要向視覺中國付費,但法律明確規定,這些都是不能用於商業用途的。這家公司做的太過分了。”

模糊不清的版權歸屬、釣魚式維權創收、動輒幾千元/張的天價索賠,這是圖片使用者與中間商視覺中國矛盾爆發的最直接原因,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因版權而獲得的利益最終流向了哪裡?作為圖片版權鏈條上的另一角色——攝影師們究竟能從視覺中國這樣的中間商處拿到多少好處?

《千聲科技》查閱視覺中國公佈的半年報後發現,2018年上半年,視覺中國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收入達到3.98億元,佔公司總營收82.64%,是公司當之無愧的核心業務收入,而這個業務主要來自於視覺內容的版權收入。

視覺中國7億營收背後,20000名簽約攝影師每月分成僅千元

與之對應的是,去年上半年,該項業務的營收成本為1.42億元,版權費用就在其中,包括了向簽約攝影師支付的分成。我們大致可以根據視覺中國的版權費用來估算出攝影師的收入。

據視覺中國與百度圖騰在2018年4月份聯合發佈的一份《2017中國版權圖片行業觀察》報告披露的數據,視覺中國擁有20000名簽約攝影師。假設核心業務的1.42億元營收成本全部用於攝影師分成,每位攝影師獲得的平均分成僅有7100元,平均到每個月才1180元。

視覺中國7億營收背後,20000名簽約攝影師每月分成僅千元

如果考慮到這1.42億元主營業務營收成本中,還包含了向其他非攝影師個體類供應商支付的版權費用,那麼平均每位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每月能夠分到手的可能還不足1000元。

即使這樣,攝影師還存在被壓榨的可能。

據部分攝影師描述,成為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後,視覺中國會按期向攝影師報告作品銷售情況,但視覺中國提供的報告只列出來作品銷售的行業,而不是具體的銷售明細。假設某位攝影師的作品被某汽車廠商在發佈會中引用,視覺中國在提供給攝影師的報告中只會標註該作品銷售給了汽車行業,並不會具體說明作品具體流向。因此,有攝影師就認為,就算視覺中國剋扣了攝影師的分成,攝影師也永遠都沒辦法知道。

專注於版權維權的視覺中國,卻不給版權提供方任何維權的空間,這怕也是這個行業的特色了。

另一家圖片庫平臺全景網在官網披露的簽約攝影師分成比例分成兩檔,成為全景網獨家簽約攝影師分成比例為30%,而非獨家簽約的攝影師僅能獲得20%的分成。對於一名職業攝影師來說,如果考慮到設備的折舊、個人時間的投入,這樣的分成比例實在是少的可憐。

不過,這種明顯不平等的合作關係,在目前的市場格局下很難看到改變希望,無論是作為個體的上游攝影師,還是處在產業鏈下游的圖片需求方,都沒有任何博弈的空間。

視覺中國與百度圖騰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版權圖片行業觀察》報告對圖片庫類平臺的商業模式進行了介紹。

視覺中國7億營收背後,20000名簽約攝影師每月分成僅千元

以視覺中國為代表的圖片庫,通過代理供應商版權、簽約攝影師的方式獲取大量版權圖片資源,通過自有平臺或搜索引擎等方式向下遊需求方分發圖片,需求方主動或被動向視覺中國支付費用,再由視覺中國向上遊供應商進行分成。

從上游供給端來看,隨著手機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圖片的生產成本被急劇降低,“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圖片產量急劇增加,而在需求側,自媒體的爆發又極大的刺激了圖片的市場需求。

視覺中國7億營收背後,20000名簽約攝影師每月分成僅千元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供給和需求都在急劇膨脹的市場。作為鏈接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圖庫類平臺,天然就佔據了上風。

視覺中國7億營收背後,20000名簽約攝影師每月分成僅千元

從當前國內圖庫平臺的市場份額看,前五名完全壟斷了市場,寡頭格局十分明顯。而在商業應用最廣泛的編輯類圖片市場,視覺中國、全景視覺、東方IC三家的市場份額就超過了75%,很顯然,在這種寡頭格局下,無論是作為賣方的上游個體攝影師,還是下游的買方,在中間商面前,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可以說,絕對強勢的市場地位決定了視覺中國擁有“兩頭通吃”的實力,也間接造成了今日的局面。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版權保護很重要,但對視覺中國來說,趕上了一門好生意,吃相也是相當重要的,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