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指環王》之後,動作捕捉技術越來越好了,可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甚至進行卡通化處理?

在《指環王》第一部上映的同一年,有一部由遊戲衍生的科幻電影《最終幻想:靈魂深處》。該片首次實現了全程採用動作捕捉技術,甚至還實現了多人同時動作捕捉,成為動作捕捉史上的一部標杆性作品。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片中女主Aki還第一次實現了纖毫畢現、輕柔飄逸的頭髮。在這之前,銀幕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絲絲分明的CG頭髮。

用計算機制作毛髮並使之飄動,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最終幻想》首次實現了毛髮在CG世界裡甩動、旋轉,並對其進行光線動態處理。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女主Aki的頭髮不再是用面片製作,而是通過CG技術,先創建了一些線,用以定義頭髮的走向,然後通過這些線來生成一根一根的髮絲。為了力求逼真,技術人員總共渲染了六萬綹頭髮,這個數字已經達到真人頭髮數十萬根左右的一半。

要知道,按當時的技術,一秒鐘的渲染需要耗費36個小時。可見Aki這一頭飄逸的長髮,製作成本有多麼驚人。正因為頭髮這東西創作起來極其不易,所以影片中只有女主Aki一個人長髮披肩,其他人不是短髮就是光頭,或者戴著帽子,以此來壓縮製作成本。

儘管Aki有一頭纖毫畢現、輕柔飄逸的長髮,儘管該片是動作捕捉史上的一部標杆性作品,但影片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太理想,沒法跟《指環王》相提並論。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佈。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2004年,曾經執導過《阿甘正傳》的羅伯特·澤米吉斯拍攝了好萊塢第一部全真人CG電影《極地特快》。在這部講述聖誕傳說的動畫電影中,通過CG技術,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一口氣演了包括聖誕老人在內的六個角色。

隨後,澤米吉斯又在2007年和2009年運用CG技術分別拍攝了的《貝奧武甫》和《聖誕頌歌》。影片中的CG角色,無論是人物的真實感,還是動作的流暢程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這幾部影片的票房收益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超高的製作成本和超長的製作週期,使得真人CG電影在投資回報率上敗下陣來。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究其原因,無論是坂口博信的《最終幻想》,還是澤米吉斯的《極地特快》、《貝奧武夫》和《聖誕頌歌》,都無一例外地掉落到了“詭異谷”之中。影片中那些長得“幾乎很像真人”的CG角色,不但沒能贏得觀眾的青睞,反而使得大家感到了某種不舒服。

“詭異谷”本是一個關於機器人的理論假說,是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的。

詭異谷(The uncanny valley),又被稱之為“恐怖谷”。該假說認為:機器人等人造的類人物體在不斷的人格化過程中,人類對於它們的情感呈現出一種遞增之後會突然衰減的可能。

也就是說,人類對於機器人的喜好並不是與機器人的逼真程度一直正相關。當達到一定的峰值後,人類對機器人的好感度會突然下降,隨之產生厭惡甚至恐懼等相反的感覺。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因為只要它與人類稍微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就會顯得特別的刺眼,讓整個機器人看上去非常的僵硬詭異,給讓一種行屍走肉的感覺。

比如,洋娃娃不那麼像真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它非常可愛。而一旦它逼真到了某個程度,我們就會覺得它陰森恐怖。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佈。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

“詭異谷”的假說,自然也適用於CG角色。隨著CG角色越來越接近真人,觀眾會突然覺得這些角色看上去不對勁,甚至有些恐怖,有些詭異。只有當CG角色與真人絲毫不差時,才能真正跨越“詭異谷”。到那時,觀眾才能真正像接受真人演員那樣接受CG角色。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指環王》之後,曾出現了一批採用CG技術的電影,但都因為掉落到“詭異谷”之中,而沒能贏得比較理想的口碑和票房。這其中也包括了,出自於大神斯皮爾伯格之手的《丁丁歷險記》。

《指環王》裡的咕嚕姆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它巧妙地避開了恐怖谷。影片中的這個角色被設定為一個非人非鬼的怪物,這就讓觀眾在心理上打消了把咕嚕姆當作人類來看待的心理。

尤其是,根據角色設定的要求,咕嚕姆的表情通常都非常誇張。誇張或扭曲的表情,是一種非常態。這比那些平淡的常態表情,更能在觀眾挑剔的檢視前矇混過關。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因此,後來的創作者們在塑造CG人物時,即使技術上能夠做到比較逼真,但考慮到“詭異谷”效應,不得已又特意把逼真度降低。要麼把人物卡通化,要麼只捕捉動作而忽略表情。

比如在“最終幻想”系列的續作《聖子降臨》裡,人物體態和背景材質儘可能地做到逼真,但在人物臉部的處理上,則反其道行之。材質上像塑膠,所呈現的表情基本也都是傳統動漫人物的那種表情。

而在荒牧伸志執導的《蘋果核戰記》裡,人物的動作都還是依然採用了動作捕捉技術,做得幾可亂真。但影片中人物的臉,基本就是簡筆畫的形式。

《指環王》之後,動捕技術越來越好了,為何CG人物反要降低逼真度

CG模擬真人時,模擬皮膚的質感非常難,而最困難的還是表情的模擬。觀眾對CG角色的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表情。人類對自身臉上那些細膩的肌肉運動無比熟悉,一丁點的差異都能夠察覺出來。

人類對於人臉的識別度是出奇的高,CG人物只要和真人稍微有一點點細微的差別,我們就能夠感覺到。一旦有了這種感覺,看電影的時候就很可能要“出戏”。這也就是CG角色越像真人越難做的根本原因。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佈。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大象看戲】就看戲裡戲外的第一和唯一*.*一起來吧!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