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履行“三大功能”:示範帶動 文化引領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兵團五週年。5年來,兵團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聚焦使命,奮力向前,紮實推進“三化”建設,推動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聚力發揮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作用,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新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疆和兵團時強調,要發揮好兵團調節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化人口資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

成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是兵團更好履行特殊使命的用力方向。5年來,兵團結合自身優勢,以科技為引領,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以招商引資為帶動,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以鐵一般的擔當推進兵團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大力弘揚先進文化,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紮實推進“三化”建設,凝聚強大發展動能,加快壯大兵團綜合實力,打造先進生產力的示範區

春天,萬物勃發。

墾區大地迎來了春耕春播的大忙時節,大家盤點著改革帶來的紅利,滿懷希望地開始了新一年的勞作。

“經過幾年的悉心培育,這個品種的草莓對這裡的溫度、土壤都適應了。現在,棚均收益在8萬元到10萬元之間。”在二師二十九團園十一連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育苗大棚裡,該連黨支部書記王東軍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要把這裡打造成集綠色果蔬生產、農業旅遊觀光、科技研發推廣等為一體的現代科技示範園,讓大家的收入再上一個臺階。”

在戈壁荒灘建起全國最大的節水灌溉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紅棗產區,兵團農業一路向前,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近年來,兵團進一步深挖農業潛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伸農業產業鏈,種植加工高附加值、高品質農產品。

目前,兵團擁有國家級、兵團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0家。其中,國家級14家、兵團級116家,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2家、超30億元的8家、超10億元的13家;已建成2個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全國農業產業示範強鎮、2個全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3個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團場、4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團場(連隊)。

農業亮眼,工業發展也邁出了新步伐,一家家現代化工業企業昂然屹立。通過加速傳統產業升級破解結構瓶頸,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積極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18年,兵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7年增長6.2%,增速比自治區高2.1個百分點,與全國持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2017年增長8.2%,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個百分點。

雙河市、鐵門關市、崑玉市……兵團設市建鎮步伐逐漸加快。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管理的城鎮由5座城市、1個建制鎮增加到9座城市、11個建制鎮,170多個團場小城鎮在天山南北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為主導、一般城市為支點、城鎮群為重點、團場城鎮為節點,和地方城鎮功能互補、具有兵團特色的城鎮體系。

5年來,兵團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建設,凝聚起強大動能,天山南北農業大增效、工業大發展、城鎮大提升。

全力以赴加快南疆師團發展,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和集聚人口能力明顯增強,文化示範引領能力明顯提高

每天早晨,迎著明媚的陽光,十四師皮山農場三連群眾茹克耶·艾力走出家門,走向離家不遠的金泰針紡織有限公司衛星工廠內,開始一天的工作。

“每個月工資差不多3000元,農場有很多群眾都來這裡工作。”茹克耶·艾力開心地說。

兵團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舉全兵團之力,集全兵團之智,堅定不移推進向南發展。

一項項務實的舉措、一個個惠及民生的項目在南疆師團落地生根。2018年,南疆師市全年實施招商引資項目672個,到位資金370.28億元,超額完成全年計劃。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南疆師團,南疆師團產業支撐力日益強勁;兵團本級財政資金70%以上用於向南發展,通過政策、產業促進人口集聚,安置到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比重由2017年的5%提高到20.5%;兵團黨委全面落實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把南疆師團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七成以上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如今,南疆師團正逐步成為產業、人才和各類優質資源匯聚的“窪地”,成為南疆發展的示範區。

弘揚兵團精神,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構築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在以十四師四十七團沙海老兵為原型創作的油畫《一群老兵的故事》前,不時有人駐足凝望,大家被兵團老戰士紮根新疆、建設邊疆的事蹟深深感動。

兵團文化是幾代兵團人在穩疆興疆、富民固邊、建設新疆中創造的。在6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兵團先進文化充分發揮了統一思想、傳播文明、凝聚力量、激揚鬥志、促進和諧的積極作用,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貢獻。

2019年春節,九師一六一團六連護邊員欒麗麗把兩個女兒託付給丈夫,和其他7名女護邊員堅守在距離連隊10多公里遠的護邊執勤點。

“一手拿槍、一手拿鎬是我們兵團人的特色,守護邊疆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年輕一代要把這些優良品質傳承下去。”欒麗麗說。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紐帶,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對於兵團幹部群眾來說,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已經融入血脈。

兵團著力打造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運用多種方式,講好兵團故事,展示兵團先進文化的魅力,為兵團發展壯大注入新的文化內涵。阿拉爾文化產業園重點打造三五九旅紅色文化、西域歷史文化等特色文化;五家渠文化產業園重點發展紅色軍墾文化遊、綠色生態觀光遊等產業……

兵團加快構建覆蓋兵團、輻射周邊、帶動地方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不斷提高兵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兵團擁有博物館、紀念館81座,圖書館6座(其中國家三級圖書館2座);已建成1個兵團級文化中心、14個師市綜合文化活動中心、190個團場綜合文化活動中心、1230個連隊綜合文化活動室。

春風化雨,凝心聚力。在新時代,兵團文化已經與改革創新、銳意發展的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被賦予新的內涵,成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強大精神支柱。(兵團日報記者 陳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