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澳島”概況

8千年前南澳島上就有人類生活。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商朝時為南越地。潮汕饒平浮濱文化遺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文化遺存。

西周、春秋時期為揚越境地。

戰國時期為百粵地。

西漢元鼎6年(前111年)南澳歸南海郡揭陽縣。

三國後主時,揭陽改隸揚州,南澳仍屬揭陽縣地。

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澳屬東官郡揭陽縣地。

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郡揭陽縣地,立義安郡,轄綏安、海寧、海陽、潮陽、義招五縣,南澳屬綏安、海陽兩縣地。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翌年,改名“潮州”,南澳島屬潮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義安郡稱潮州,南澳屬潮州的海陽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潮州改稱潮陽郡,南澳隸潮陽郡海陽縣。唐乾元元年(758年),潮陽郡複稱潮州,南澳為潮州海陽縣。

南漢乾和三年(945年),南澳仍屬潮州海陽縣。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宋紹興二年(1132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雖建置有所變革,但南澳仍屬海陽縣。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置饒平縣,信寧都,南澳隸廣東潮州府饒平縣信寧都。明萬曆三年(1575年),南澳設漳、潮副總兵,鎮城設深澳,分福建、廣東二營,劃深澳、隆澳屬廣東潮州府饒平縣,雲澳、青澳屬福建漳州府詔安縣。1576年,始置南澳鎮,屬廣東潮州府。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南澳屬鄭成功藩地(鄭成功仍奉桂王永曆正朔年),鄭成功從潮州府南澳島出發收復臺灣[1]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臺灣、粵東海域軍事,南澳島仍然分廣東、福建管轄。

清雍正十年五月丙子(1732年6月12日)設潮州府饒平縣南澳廳。

民國元年(1912年)7月改南澳廳為潮州南澳縣。

1914年10月,全縣原由廣東、福建分治劃歸廣東省潮州管轄。

1918年2月13日,南澳大地震,深澳縣城夷為平地。

1927年,縣城從布袋深澳移至隆澳(後宅)。

地形簡介

中國“南澳島”概況

南澳島概況

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的主體,南澳縣是汕頭市的唯一轄縣,她是由37個大小島嶼所組成,陸地面積130.90 平方公里(其中主島——南澳島面積12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600平方公里,現有7萬多常住人口,現轄3鎮2管委。南澳島本為閩越地,後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其劃給南越, 南朝梁朝時劃入福建,南澳島全屬福建,隋代再次劃入,那時潮州叫義安郡,隸屬東揚州。

中國“南澳島”概況

南澳島(5)

南澳島地處粵東海面,位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南澳島海岸線77公里,大小港灣66處,其中如煙墩灣、長山灣和竹棲肚等多處具備興建深水港,闢建萬噸級碼頭,具備發展海洋遠運事業的優越條件。南澳島的青澳灣是沙質細軟的緩坡海灘,海水清澈,鹽度適中,是天然優良海濱浴場,是廣東省兩個A級沐浴海灘之一,還有“天然植物園”之稱的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候鳥天堂”之稱的島嶼自然保護區,又有亞洲第一島嶼風電場,還有歷史悠久的總兵府、南宋古井、太子樓遺址以及眾多文物古蹟50多處,寺廟30多處,具有“海、史、廟、山”相結合的立體交叉特色,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態旅遊的主色調。

地理優勢

中國“南澳島”概況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自然資源,使南澳具備了很多現實和潛在的發展優勢。其一,優越的區位優勢。南澳處於閩、粵、臺三省海面的交叉點,東距高雄160海里,北距廈門97海里,南距香港180海里,處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距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僅有7海里,素有“潮汕屏障、閩粵咽喉”之稱[1]。歷史上就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洋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是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稱。隨著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和南澳跨海大橋的建成通車,南澳作為華南第二齣海點的條件更趨成熟,其優越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其二,源遠流長的對臺優勢。南澳是廣東省最靠近臺灣的突出部,兩地語言相通,習俗相同,歷史上交往十分密切,有著源遠流長的地緣人緣關係。目前,在臺灣的南澳籍同胞達10萬多人,超過南澳本島人口。每年到南澳避風、補給和貿易的臺船佔廣東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廣東省對臺工作的重要窗口。其三,豐富的資源優勢。南澳具有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旅遊資源和水產資源。南澳島岸線曲折,岸線係數居廣東省沿海各市縣之冠。有大小港灣66處,其中煙墩灣、長山灣、布袋澳等7處具備興建深水港、闢萬噸泊位碼頭的優越條件。煙墩灣是目前粵東、閩南一帶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優良天然深水港灣,可闢建10萬噸級泊位碼頭,其第一期建設已列入廣東省"九五"港口建設規劃。南澳的旅遊資源具有"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特色。可供開發旅遊的沙灘面積達200多萬平方米,其中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青澳灣是我國少見的淺海沙灘,沙質潔白,海水清淨無汙染,是廣東省兩個A級沐浴海灘之一。南澳人文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目前已發現文物古蹟50多處,寺廟30多處。南澳島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山海相映、風光旖旎,是建設國際旅遊度假基地的理想之處。南澳島附近可供開發的漁場5萬平方公里,盛產石斑魚、龍蝦、膏蟹、魷魚等優質高檔水產品,有魚、蝦、貝、藻類1300多個品種。沿島水深10米以內的海域面積165.7平方公里,水質好,浮游生物種群多,可發展大規模海水養殖。目前,海水網箱養殖已達5000多格,鮑魚、海珍珠和貝藻類養殖也已初具規模。

地理位置

南澳島地處亞熱帶,北迴歸線橫貫。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氣溫只有21.5℃,且空氣清新,沒有各類汙染工業,每立方厘米空氣含負離子4000個,高於一般城市10至20倍。盛夏季節,海風習習,氣候清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每逢夏季,國內外旅遊者紛紛來到這裡避暑、休憩、遊覽、消夏。

南澳縣位於東經116°53′至117°19′,北緯23°11′至23°32′。距臺灣高雄160海里,距廈門97海里,距香港180海里,處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為擴容後的汕頭經濟特區組成部分,距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僅有7海里。

沉東京,存南澳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閩粵交界的海面上,連結南澳島東面還有一座東京城,石板路使青澳與東京城相通。玉上皇帝賜給掌管東京的男島神一個鼎蓋,賜給掌管南澳的女島神一個酒盅。一天,女島神登山遊玩。峰頂上她遠望東、南海之交無垠的海面,近觀足下美麗的小島,正當她怡然自得之時,一個念頭在腦際浮生:小島象只酒盅,雖然美麗,然而酒盅置於海中,將有沉沒之災,這將如何是好?幾經思索,她認為欲免此厄,只有用酒盅換取鼎蓋。一天,南澳女島神宴請東京男島神,酒席間,女島神借盅為題,數說酒盅的雅緻與妙用,認為它於男人才能派上最大用場,而鼎蓋對於女人用途更大,提出了互換寶貝的要求。男島神酒意方酣,見酒盅的確別緻,用於飲酒最好,大為動心,終於與女神交換了寶貝。

再說東京城內有一姓錢的富人,人稱錢員外,得知東京男島神的鼎蓋被南澳女島神換走,總擔心東京有朝一日要下沉,他找卜卦先生問卜:“先生,你能不能算出東京城會不會沉沒?”卜卦先生盼到賺錢的機會便說:“會!”並告訴他。“東京下沉,為期不遠。”錢員外聞言,吃驚不小,急切問道:“沉沒前有沒有徵兆,望先生指點。”卜卦先生閉上眼睛,隨口說道:“南澳島北角山東面那頭大石獅,脖子流血之時,就是東京下沉之日!”

錢員外聽完,驚恐萬分,賞了卜卦先生一些銀子匆匆回家。他一面請人趕造一艘逃難用的大船,另外派了一名婢女每天清晨到南澳島北角山觀察大石獅的變化。婢女奉命,每天一早通過石板路往南澳北角山。一位殺豬大哥,每天清早從石獅前經過,見一女子天天在此觀望,深感詫異。一天早晨,見那女子又來了,便上前詢問原由,婢女講明原委後嘆氣道:“我跑得腳底都起泡了,還不知要跑多少回呢?”殺豬大哥聽後笑了笑,心裡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早,婢女發現石獅大血淋漓,急忙趕回家向錢員外報告。當錢員外一家收拾細軟登船之時,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東京城果然沉到海里去了!這就是流傳於粵東閩南一帶“沉東京、存南澳”的奇妙傳說,南澳漁民在青澳東角海面捕魚,還不時打撈到碗甕等家物,有時船底還觸到海中房屋的飛瓴角哩。

青澳灣的傳說

閩粵沿海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東海龍王的七個女兒有一天偷偷跑出龍宮,她們要到南海尋找好玩的地方。剛過南海,但見海面有一小島,東北角島礁環繞,將大海圈成平湖,沙灘純淨潔白,海水清徹如鏡,山川秀麗無比,她們被迷住了。沐浴戲耍,臨回東海龍宮仍依依不捨,各拋下金釵留為表記。傳說中龍女眷戀的海灘,就是南澳島青澳灣。龍女拋下的金釵化為七座礁石。退潮時,礁石裸露,遠望似七顆星飄浮於藍天;稍有風浪,碧波托起白浪,彷彿來自天際,濺起的陣陣飛沫置七星礁於蒙嚨之中;夜晚,浪擊礁石,不時閃著淡淡的光亮、就象在廣漢幽遞的夜幕上點綴著七顆閃爍微光的彗星星,成為“七礁纏星”佳景。

兩個藏金謎的傳說

歷史上,南澳島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賈海上互市之地。南宋皇室因元兵追逼逃難南澳;明代中葉起,南來北往之商旅假道駐足覽勝;更有盜賊據為巢穴、劫船越貨。滄海桑田,時至今日,南澳尚留有兩大金謎的傳說。

1、太子樓藏金謎

在南澳宋井亭東北面約千米處,有一太子樓遺址。這裡,一棵茂密的古榕,長在一處碩大的石壁上,石壁下側有一裂縫,裂縫兩邊歪歪斜斜刻著難辨的文字。傳說石室內藏著南宋皇室未能帶走的大批金銀珠寶,若有誰能將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釋其義,則石壁便會自動開啟,裡面的寶藏歸他所得。獵奇探秘碰運氣的人來了很多,但都一無所獲。後來有一頗通文墨的商人,居然能念字成文,釋義說至八成時,石壁便開啟一條縫隙,露出耀眼的珠光寶氣。這時,山下來了一個人,商人唯恐來人爭奪珠寶,急忙鑽進石縫取寶。石縫突然閉合了,商人被夾在裡面,只留下辮子在石縫之外,變成了一株小榕樹,日長時久,長成古榕。至今石壁上的文字歷歷可見,但太子樓藏金謎仍沒有被解開。

2、吳平藏金謎

南澳深澳鎮西北面有一個臨海的村子叫吳平寨。400多年前,沼安人氏吳平聚眾為黨,勾結倭寇,劫掠沿海。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吳平到南澳築城建堡,負隅反抗官兵,屢剿不除。同年9月,朝廷命都督戚繼光、俞大猷聯兵征伐,終被剿滅。

吳平將平時劫來的金銀分裝18壇,藏於不同地方,留下謎一般的歌謠:"水漲淹不著,水退淹三尺。"藏寶的地方只有他妹妹知道。一次,吳平笑問妹妹:"一旦山寨被剿,你要隨我逃走還是想留下來看管金銀。"妹妹說:"我願留下來看管金銀。"吳平心不悅。

戚繼光、俞大猷聯軍分水陸兩路圍剿吳平寨時,吳平見大勢已去,逃至海邊殺死了呆守18壇金銀的胞妹,並將屍首碎成18塊分埋於藏金的地方後,奪舟逃出海去。18壇金銀埋在哪裡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南澳兩大藏金謎期待幸運者到來。

南澳啞蛙

宋帝一行逃至南澳後,禮部侍郎陸秀夫踏勘了全島,確定在雲澳澳前村東側一個小山包上建行宮。宋帝趙昰之弟趙昺,當時未為帝稱太子,於是他的住所便稱“太子樓”。

國之將破、征途奔波,連日來太子昺身心勞累、疲憊不堪。夜來正想入睡,忽聞住所附近蛙聲響成一片,吵得他無法入眠,索性起身,命侍郎陸秀夫捉來蛙王問罪。

侍郎陸秀夫在太子樓牆腳捉來蛙王覆命,蛙王在陸秀夫手中還“噎哇,噎哇……”(象聲詞)叫個不停。看那樣子,悲悲切切,似在訴說,似在懇求。太子昺頓生憐憫之心,隨手拿起案頭硃筆,在蛙王脖子上畫了一圈,不禁生情淚下,揮手讓陸秀夫放生。

自此,太子樓周圍的青蛙。脖子上都有一個圈。蛙王感謝太子昺不殺之恩,叫時只發出低微的“噎”聲,太子樓附近頓時靜寂下來。於是,太子樓青蛙會"噎"不會"哇"在南澳及潮汕沿海一帶流傳開來,並稱這種青蛙為"南澳啞蛙"。

九溪澳的傳說

九溪澳別名九歸漏。關於九歸漏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古時候村裡有一山洞,可通往雲澳鎮的山邊村,由於山洞巨大,裡邊還辟有一個可供織布的九歸,後來,九歸散漏而去,故稱九歸漏。另一種說法為:乾隆年間,有一姓蔡人家,上島遊玩。有一天來到這裡,見該處上游有九條小溪匯入大溪,認為是聚財之地,於是,便在此住了下來,並在溪邊創村,期望一朝發跡。令人遺憾的是,直到其去世,都未能發家,世代相沿均一貧如洗,山村仍為窮鄉僻野,於是,有村民便譏諷為:“九溪之水,終歸於漏。”解放後,人們以其名字欠佳,遂改名九溪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