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黑化”的养虾人!利益没能最大化,反倒损了一塘虾

我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在范蠡所著的《养鱼经》(中国最早的养鱼著作)中,就记载了有关于人工养殖鱼类的方法。而在文中有一观点经常被提及,即养殖应是合理、顺应自然的。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合理养殖的重要性,倡导的是科学化养殖。而在近年,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速,通过养殖水产品赚钱的农户是越来越多。而作为水产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小龙虾,更是在近年掀起“养虾热”。

逐渐“黑化”的养虾人!利益没能最大化,反倒损了一塘虾

养虾是越来越赚钱了,从以前的五毛一筐到现在的六七十一斤,龙虾价值在不断提升。而在养虾行业里,为了将利益最大化,逐渐“黑化”的养殖户是越来越多。他们违反自然规律开展“畸形化”养殖,最终亏损一塘的虾!而在现实生活中,虾农会出现哪些错误的操作,导致养殖“畸形化”呢?面对这一问题又有什么解决办法呢?如果你对这一内容感兴趣的话,就请跟着“小龙虾价格”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逐渐“黑化”的养虾人!利益没能最大化,反倒损了一塘虾

首先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导致养殖“畸形化”的,就是养殖密度过大。随着21世纪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而倍受欢迎的小龙虾,其价格也在不停的上涨。得益于此,不少老板看准这一商机,纷纷投资养殖小龙虾。而在赚得第一笔钱,尝到甜头后,被利益所麻痹逐渐“黑化”的养殖户抱着侥幸的心理,忽视客观存在的养殖条件,加大养殖密度,最终损失一塘的虾赔了本。

逐渐“黑化”的养虾人!利益没能最大化,反倒损了一塘虾

对于“暴塘”事件(池塘养殖品大面积死亡),可能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待在臭水沟里都能活得好好的,为什么人工一养殖就变得这么娇贵。事实上,不是小龙虾得了“公主病”,而是养虾人的养殖存在问题。龙虾养殖密度过大,对环境极易造成破坏(其实人为的养殖,本身就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影响龙虾规格,体质变差所以容易患病。

逐渐“黑化”的养虾人!利益没能最大化,反倒损了一塘虾

当然除了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养殖户,会增加养殖密度外,还有一部分虾农因为计算存在差池,投放了过多的虾苗,导致密度过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花钱买来的虾苗,我们不能浪费掉,不用打捞扔掉。因为刚开始小苗体格不是很大,影响较小,所以只要做好以下五点即可缓解养殖密度过大所带来的危害。第一适当加深水位,增加水体空间;第二保障水体溶氧量,这一点很重要,本身池塘的养殖密度就比较大,对氧量的需求肯定是增加的;第三加大投喂,保证营养供给充分;第四及时捕捞,降低密度(捕大虾,留小虾);第五定期换水、改底、肥水、解毒。

逐渐“黑化”的养虾人!利益没能最大化,反倒损了一塘虾

在龙虾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小龙虾养殖户们更应该遵循自然规则,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养殖。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