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睿智果敢,晚年昏聩糊涂:虎头蛇尾的春申君

早年睿智果敢,晚年昏聩糊涂:虎头蛇尾的春申君

宋代有一个叫徐钧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概括春申君的一生:“输忠世子得逃秦,二十余年相国荣。固位但知迷孕女,防身惜不用朱英。”读《史记·春申君列传》,不禁感慨:春申君凭借胆识和才学官至楚国令尹,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晚年却因昏聩糊涂贪图富贵,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春申君,名黄歇,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为“战国四公子”。司马迁没有说他的出身,只说他是楚国人。后来有人认为他是黄国的后裔,也有人认为他是楚顷襄王的弟弟。

和孟尝君、平原君等人不一样,黄歇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凭借显贵的身份获得高位,而是靠着“游学博闻”得到楚顷襄王的赏识。

楚顷襄王作太子的时候,曾在秦国当人质,他杀死了秦国的看守,逃回了楚国。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楚怀王入秦国求和,被秦昭王扣留,死在了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秦国大举出兵,白起接连夺取了楚国的巫郡(今四川东部)、黔中郡(今湖南、四川、贵州交界地区),并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今河南淮阳)。

顷襄王接连吃了败仗,急于向秦国求和,就派黄歇出使秦国。黄歇来到秦国,上书劝谏秦昭王,他说秦国和楚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两国征战不休,必然会两败俱伤,这只能让韩、赵、魏、齐等国渔翁得利。秦国还不如和和楚国结盟,联合起来对付其它国家。

春申君不愧是优秀的外交人才,一篇文章把伐楚和和楚的利害关系说得无比透彻,秦昭王被成功地说服了。春申君在战国舞台上第一次露面,就出手不凡,在危难关头挽救了楚国。司马迁很欣赏他的表现,在《史记》里记录了他说服秦昭王的这篇长文。当然,在我们现在看来,秦国之所以答应楚国的求和,大约也是限于国力,此时他们还没有彻底消灭楚国的实力吧。

早年睿智果敢,晚年昏聩糊涂:虎头蛇尾的春申君

秦昭王阻止了白起的军队,并且派使臣给楚国送去礼物,和楚国缔结盟约。黄歇回到楚国后,又和太子熊完一起被顷襄王派做去秦国作人质。他们在秦国呆了好几年。

后来,顷襄王病重,太子熊完想要回去,秦国却不同意。熊完和秦相范雎关系很好,黄歇就去劝说范雎。黄歇说,楚顷襄王的病恐怕好不了了,如果秦国能让熊完回去,熊完即位后一定会感激秦国,努力维护和秦国的关系;如果不放熊完回去,却想利用熊完要挟楚国,楚国必然会另立太子,两国的关系一旦破裂,熊完也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了。范雎把黄歇的意思转告了秦昭王,秦昭王还是不想马上让熊完回去,只是派熊完的师傅回去探问顷襄王的病情,然后再作打算。

黄歇觉得事情很危急,顷襄王随时都有可能去世,如果他死的时候太子熊完不在身边,王位肯定会落在别人手中。当时把持楚国朝政的是王室宗亲阳文君,最大的可能,他会把自己的儿子立为新太子。这样,还远在秦国的熊完和自己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种情况下,黄歇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让熊完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悄悄地溜出关口,逃回楚国。他自己留在住所迷惑秦王,对外宣称,太子熊完生病了,谢绝访客。这个决定是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的,这和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差不多,是要随时准备为了国家献出生命的。黄歇在此刻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对太子的忠诚,都让人赞叹不已。

幸好,黄歇的运气也和蔺相如一样好。

等了一段时间,他估计熊完已经快回到楚国了,秦国再也没不能追上。黄歇向秦昭王说出了实情,然后任由秦昭王处置,昭王大怒,就要让他自杀。这时,范雎出来劝阻了昭王,他说,熊完回楚国即位后,一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让黄歇回去,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两国亲善的关系。范雎正是得宠的时候,昭王对他言听计从,就把黄歇送回了楚国。

楚顷襄王的生命力还是比较顽强的,他不仅等回了儿子熊完,甚至一直等到黄歇也回到楚国的三个月后,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样,熊完顺理成章地登上王位,就是楚考烈王,而舍身送考烈王回国的黄歇也自然一步登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黄歇被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北十二县的封地。从此,春申君开始了在楚国的执政生涯。

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40多万士兵被秦国坑杀。接着,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平原君赵胜来楚国求援,楚考烈王在平原君的门客毛遂的劝说下,和赵国结盟,派春申君领兵去救赵国。同时,信陵君魏无忌也偷到了兵符去救援赵国。楚、魏、赵三国的联军击溃了秦国的军队,解除了邯郸之围。

此后,考烈王又派遣春申君征伐鲁国,春申君灭掉了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经过这两次战役,春申君的在诸侯中的威名大增,楚国也重新强大起来。

早年睿智果敢,晚年昏聩糊涂:虎头蛇尾的春申君

当然,春申君能和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齐名并称的还是他的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据说,在最高峰时,春申君的门客达到了3000多人,单从数量上来说,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

但是,春申君地位和声望大起来后,就失去了早年的锐气,他的门客中也缺乏贤能之士,大多是一些逞强好斗,奢侈浮华之人。《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平原君派门客来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平原君的门客想要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他们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去会见春申君的门客,他们却发现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反而感到自惭形秽。

春申君和平原君的门客都把奢华当作荣耀,可以看出他们主人的志趣也没有多么高明。

秦国庄襄王即位后,任命吕不韦为丞相,灭掉了东周。各国都害怕秦国吞并自己,所有除了齐国之外,其他的五国订立了盟约,联合起来讨伐秦国。他们让楚考烈王担任合纵联军的首脑,让春申君当权主事。春申君任命庞煖为联军主帅,攻打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境内),秦国派兵出关应战,联军战败,纷纷落荒而逃。楚考烈王害怕秦国向楚国报复,就迁都到寿阳,他把作战失利的责任归到春申君的头上,开始冷落他。

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就找了好多适合生育的妇女进献给他,但还是没有生下儿子。

有一个赵国人叫李园,发觉这是一个机会。他带着自己的漂亮妹妹来到楚国,本来打算把她献给楚王来谋求富贵,听说楚王生不出儿子,怕时间长了自己的妹妹就会失宠。这时,他就改变了主意,他想办法做了春申君的侍从,然后请假回家,故意逗留了很久才回来。春申君就问他为什么回去这么久,他说:“齐王派使者来求娶我的妹妹,我陪那个使者饮酒,所以耽误了回来的时间。”

这就是一个引春申君上钩的圈套,春申君果然中计,就问:“亲事定下来没有?”李园说还没有,春申君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妹妹吗?”李园当然答应了。大约是这位姑娘确实漂亮吧,春申君一见之下就被她吸引了,李园顺理成章地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春申君非常宠爱她,她不久就有了身孕。

李园就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他让他的妹妹对春申君说:“您得到楚王的宠幸,任楚相已经二十多年了,可是楚王没有儿子,一旦他寿终之后,楚国只能改立他的兄弟为国王。新的国王一定有他自己的亲信,您还能长久的保持显贵的地位吗?不仅如此,您执政多年,对楚王的兄弟难免会有失礼之处,一旦他们做了国王,灾祸恐怕就会降临到您的头上了。如今我怀有身孕,但是谁也不知道。我在您身边的时间不长,如果您现在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一定会宠幸我,要是老天保佑,我能生个儿子,将来就会继承王位。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整个楚国还不都是您的了?”

早年睿智果敢,晚年昏聩糊涂:虎头蛇尾的春申君

晚年的春申君开始贪恋权势富贵,他觉得李园的妹妹说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她的建议。他没有想到,靠阴谋诡计谋求富贵的人,往往是没有好结局的。

春申君先把李氏送出去,找个地方让她住下,然后把她献给了楚王。考烈王也喜欢这个美女,很宠幸她。她后来生下了孩子,果真是个男孩,于是她就被立为王后,儿子被立为太子。这样,李园就成了国舅,而且很受楚王的器重,得以和春申君共同执掌楚国朝政。

李园的第二个目标实现了。他想独揽大权,又害怕春申君会泄露秘密,就暗中豢养了许多刺客,准备暗杀春申君。

这个李园是个搞阴谋诡计的好手,他献妹妹这一招和吕不韦如出一辙,但他没有多大的政治才能,做事也不够严密,暗杀春申君的计划被好多人都知道了,只有春申君还是一点都没有察觉。

这一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知道李园的阴谋,就提醒春申君:“李园豢养刺客已经很久了,楚王一去世,他一定会抢先入宫夺权,并杀掉您灭口。现在您可以安排我做郎中,楚王去世后,李园要是抢先入宫,我就替您杀掉他。”春申君没把他的话当作一回事,说:“李园是一个软弱之人,我又对他很好,他怎么会杀我呢,你多虑了!”

朱英见春申君不听自己的建议,知道情况不妙,害怕祸及自身,就逃走了。几天以后,楚考烈王去世了,李园果然抢先进入王宫,他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随后进入王宫奔丧,在棘门受到了伏击被杀,刺客砍下了他的头扔在了门外。接着,李园派出官兵,把春申君的家人满门抄斩。

李园妹妹的儿子被立为了楚王,就是楚幽王。李园取代春申君,成了楚国的令尹。

纵观春申君的一生,可以说是虎头蛇尾。他早年凭借一篇文章说法秦昭王,舍命送太子回国,表现是何等突出;等到晚年却贪恋富贵,想要靠一个孕妇巩固自己的地位,既自私又愚蠢,以致于受制于李园这样的小人。或许是权势和富贵腐蚀了他智慧和见识吧,春申君的结局真是令人惋惜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