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歐洲士兵常用燃燒瓶毀壞敵軍坦克,為啥我軍卻不用呢?

花鵬翔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吧,就是在冷戰期間,當時米格25戰鬥機在研發的時候遇見一個問題,就是它的發動機在高空之中,高速飛行的時候,周圍的空氣很熱,這樣的話發動機缺氧,讓冷縮嘛,大家都懂,那怎麼才能夠保證發動機的氧氣量呢?所以前蘇聯的科學家就在米格25戰鬥機上面裝250升烈酒!不過理所當然是,這些烈酒通常都會流入到飛行員的肚子裡面。

第一個燃燒瓶究竟是出現在哪裡,大家都已經不怎麼去考證了,因為這事情太難了,但是燃燒瓶大規模應用於實戰裡面的是西班牙內戰的時候,那個時候接受前蘇聯援助的西班牙軍隊,會使用一種名字叫做莫洛托夫雞尾酒的一種作戰武器,實際上就是一個簡易的燃燒瓶。

當然這和戰鬥種族,自己本身喜歡高烈度的烈酒的習慣有關,如果打仗,那裝上一個布條沾上酒精,這就是莫洛托夫雞尾酒,或者說是燃燒瓶,如果不打仗,抽出布條,直接對瓶吹!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很詫異,就是這麼好用,這麼簡單的一種反坦克武器,為什麼現在使用出來反坦克的時候這麼少呢?

真滴一點,現如今使用的絕大部分坦克都是在冷戰時期生產的,冷戰時期講究的是防三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防火!車輛的重要不對,發動機,彈藥箱都是經過了層層保護,你想用高溫把它給灼燒到報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當時的發動機的技術原因,所以發動機一般都位於坦克的後面,而且一般都裸露在外面,這樣的話,一發燃燒瓶扔上去,那酸爽不敢相信,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很多國家使用坦克的時候並不講究步坦協同,也就是步兵必須和坦克一起配合行動,步兵必須要離坦克要有足夠的距離,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常會出現要麼步兵部隊超過了坦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是真事,要麼就是坦克部隊超過了步兵單獨成軍,然後被別人的步兵部隊給發現了,摸上來直接給你扔燃燒瓶,手榴彈,子彈直接往觀測孔裡面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等到後期這種攻擊方式就已經不奏效了。事實上,在德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時候,面對前蘇聯的裝甲集群,更多的時候是使用鐵拳來進行反擊,也就是一門預裝的無後坐力炮,不是說德國人怕死,而是坦克的後面跟著程批次的前蘇聯的步兵,你衝上去仍然燒屏,簡直就是找死。所以與其這麼達到,還不如拿著鐵拳從側面或者正面直接對準的前蘇聯坦克擼幾發就行了!


漩渦鳴人yy


看了很多回答,但是感覺大家都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二戰日本坦克沒有汽油機的,全部都是柴油機坦克。燃燒瓶主要攻擊汽油機坦克才有效果。無論是西班牙內戰,芬蘭戰爭,還是諾門坎戰役。那些被燃燒瓶摧毀的都是汽油機坦克。

在諾門坎戰役,著名的燃燒瓶之夜,日軍用1200個燃燒瓶重創了蘇軍第11坦克旅,還造成旅長雅克夫列夫上校陣亡。實際上關鍵在於,蘇軍的BT-5型坦克是汽油發動機。而日本坦克是柴油發動機,燃燒瓶對柴油機基本無效。

而且很多日本坦克有前後機槍,在抗戰時期很多士兵向日本坦克投擲燃燒瓶,最後卻遭到坦克後部機槍掃射,壯烈犧牲。但是,他們一直到陣亡,也沒明白,日式坦克是柴油機,不怕燃燒瓶。

抗戰初期以後,我國也不再使用燃燒瓶對付日軍坦克了。舉一個例子,在1943年,我軍在冀東曹西莊一次打坦克的戰例。我軍第12團的3個連參加了戰鬥,日偽軍為30多人,還有3輛豆戰車,只有3.2噸重,裝備一挺機槍的94式豆戰車。

最早我軍使用步槍和機槍猛烈射擊,但是,94式豆戰車,畢竟也是坦克,在一定距離是不懼怕子彈的。後來,我軍就用擲彈筒炸斷了其中一輛豆戰車的履帶,隨後使用集束手榴彈炸燬第二輛豆戰車履帶。

隨後使用鋼釺敲開坦克頂蓋,投入手榴彈消滅了日軍坦克駕駛員。最後只有一輛豆戰車逃跑。對付日本坦克,與其投擲沒有用處的燃燒瓶,還不如直接上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


深度軍事


首先,燃燒瓶屬於應急反坦克武器,不過這種反坦克武器大部分時間是被當作所謂的暴亂武器,對於坦克的損害不大,各國的正規軍只有蘇聯人把它當作正規武器配發部隊,而且當蘇聯人的東遷工廠開始投入使用以後,蘇聯人用反坦克手榴彈取代了燃燒瓶的地位。
蘇聯人的配發燃燒瓶上邊有一根火柴,用來點燃瓶口的破布。


各種玻璃瓶都可以用來做。

一般燃燒瓶都是這樣的使用場景。

燃燒瓶對於坦克等裝甲車輛來說,威脅不是很大,不過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大部分使用汽油發動機,由於汽油容易揮發爆炸,所以燃燒瓶如果扔對了地方,確實可以對於坦克完成損壞,不過蘇聯和日本的坦克是用柴油發動機,所以就算是被燃燒瓶打中也沒有什麼用處,當然如果是正巧是扔進了坦克的裡邊那還是用的。不過那樣的機會不比中500萬的彩票多多少。況且,當時日軍的坦克都是柴油發動機,燃燒瓶沒什麼用。

而且對於中國來說,一直到大慶油田被發現以前都是一個貧油國,當時只有在甘肅的玉門有一些小油田,而且這些油田都是由共產黨控制,生產出來的汽油都是用來發動汽車的,至於燒坦克這種事情,實在是太不值當了,摧毀坦克的任務交給炸藥什麼的東西吧,當時中國已經是可以生產一些火炸藥產品,而且用集束手榴彈也比較方便,中國軍隊的手榴彈還是可以管夠的。而炸藥包的數量更多,解放軍把爆破列為步兵五大技術之一,要求人人會捆炸藥包,這些炸藥包除了對付火力點以外,還有就是對於坦克。


炸藥包,按照過去的民兵教材,如果是要能夠炸燬坦克,如果是用TNT炸藥需要5公斤以上,如果是硝安炸藥需要10公斤以上。

不過,無論是燃燒瓶還是炸藥包,都需要步兵在近距離和坦克進行決鬥,對於步兵來說,屬於勇敢者的行為,但是實際上是損失是非常大的。當有了火箭筒一類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後,象這種步兵和坦克近距離格鬥的武器,如果沒有特別情況一般是見不到這種場面了。


有痰


窮啊。沒別的想法。燃燒瓶,又稱莫洛托夫雞尾酒,主要構造為玻璃瓶,瓶內裝有半滿的易燃液體,最早作為土製燃燒彈使用。當燃燒瓶在坦克的尾部燃燒時,可能令坦克的油缸爆炸。部分坦克設有外掛油箱,很容易被從外面打開後點燃。另外一點是當時坦克主要採用鉚接,車體密封並不嚴實,燃燒油十分容易流入,現代坦克主要採用整體鑄造技術,燃燒瓶用處很有限。

一是物質落後。當時的中國人民已經大大落後世界經濟水平,玻璃瓶、汽油、酒精等都是奢侈的不能再奢侈的消費品了,好多人見都沒見過,更不說製成武器了。

二是日本的全面封鎖。油類和酒精物品是嚴格管控物品,日本佔領軍嚴格封鎖此類物品的銷售使用,而都對戰場我軍特別是敵後我軍又不能生產,所以對該燃燒瓶的出現也是消極得。從冀中的地雷戰就能看出我軍物質的缺乏,土法制藥、鑿石為雷。

三是戰場需求小。日軍陸軍並沒有形成德軍等國強大的坦克裝甲力量,面對面作戰的還是普通步兵、炮兵,對付少量坦克部隊我軍更認可地雷、火炮等武器。

四是製作有點難度。常犯的錯誤是瓶內放進太多的汽油,在玻璃瓶碎開後過多汽油會難以著火;另一種錯誤是點燃布塊前沒有把玻璃瓶抹乾淨,使瓶外殘餘的汽油燃燒起來。此外,用作引信的布塊來封著玻璃瓶也是錯誤的作法。其他各種錯誤包括瓶子的塞不密封,選用錯誤(太堅固或太易碎,瓶頸太長或太寬)的玻璃瓶等等。但最常見的錯誤還是點燃以後的投擲過程出錯。


下雨啦16


二戰的歐洲戰場,經歷了多場規模宏大的裝甲部隊對決,對戰爭進程有著重要影響。坦克經歷一戰時期的襁褓階段,到二戰時期已經是種可以對戰場勢態造成重大影響的地面主戰兵器。稱之為誰正確運用了坦克,就能獲得勝利也不為過。當時參戰各國,都裝備了大量多種型號得坦克。所以為了對付敵軍坦克時,除了正常的飛機反坦克,坦克打坦克,反坦克炮打坦克,甚至出現了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手雷這些近戰兵器。而在實在沒有別的選擇的時候,還出現過莫洛托夫雞尾酒這種土辦法,燒壞敵軍坦克。


莫洛托夫雞尾酒的取材很簡單,用一瓶在歐洲遍地都是的烈酒,加段浸過油的布條塞進去做引火,待坦克經過時估摸好時間,點火後把酒瓶扔到坦克相對脆弱的發動機,觀瞄設備,駕駛艙口等部位,利用酒瓶破裂後撒開燃燒的烈酒破壞坦克。在電影裡還出現過用士兵個個都有的臭襪子裝上炸藥和導火索,在襪子上抹上瀝青或是各種黏糊糊的材料,待坦克經過時點燃導火索粘到坦克上,破壞敵軍坦克。

這種土辦法對歐洲來說材料唾手可得,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酒,在寒冷的俄羅斯沒有伏特加是沒法活命的,而布條,襪子,瀝青也都是非常容易搞到的玩意。所以這些東西在歐洲戰場殘酷的巷戰中非常普遍,隨處可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材料打擊敵人。

反過來看二戰時的東亞戰場,受制於當時的國力條件和地形條件,在中國戰場就沒出現大規模的裝甲兵對決,在東南亞海島也不可能出現。當時的坦克對於連火車都是新鮮玩意的中國士兵來說在戰場上的震撼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裝備太差,基本沒有可以對抗的武器。而且對於坦克的強弱點更是一無所知,根本無從談起發明有針對性的武器或是土辦法來打擊坦克。一次又一次出現人扛炸藥包炸坦克這種無奈之舉,這都是國力和認知水平相差太遠的後果。還是那句,落後就要捱打。

我是航空君,擅長軍事及航空方面的問題解答,希望這個回答令您滿意。


航空君


個人認為二戰時期亞洲戰場受地理因素和交戰各方裝備條件限制幾乎沒有成建制大規模的坦克會戰。我軍士兵成分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受教育程度不高平時訓練幾乎沒接觸過坦克裝甲車等機械化裝備自然不會對坦克的戰術構造和弱點有所瞭解。再加之我軍缺乏遠程火炮反坦克炮所以日軍坦克主要作用是攻城拔寨摧毀據點而不是對付我方步兵,所以我方人員近距離和坦克對抗的機會應該不多。第三,戰時物資匱乏。當時的別說用作燃燒瓶的汽油估計連玻璃瓶都不多,所以說單兵使用燃燒瓶對抗敵方坦克的場景幾乎沒有。




虎1942


這個問題有很多原因。有戰術針對性方面的,也有工業能力上面的,還有士兵認知上面的。

據史料記載,大規模會戰裡面,日軍通常採用協同作戰的戰術,在用火炮發射4000-6000枚炮彈對中國軍隊陣地進行覆蓋後,戰車與士兵一起衝鋒。相比於歐洲的坦克,日本的坦克更小,裝甲薄弱,武器種類也少,很多情況下是由坦克進行煙霧彈發射,混淆視線,再由士兵衝鋒解決戰鬥。這種情況下,中國軍人基本沒有機會對坦克進行近距離戰鬥。

其次很多答友都說了,當時中國的工業能力不足以支撐燃燒彈這樣的武器生產和消耗。當時的中國生產汽油的能力薄弱,大量的汽油靠西南進口,有一滴血一滴油之稱,而即便是替代品酒精,以當時中國的糧食產量也無法支撐。合適的容器也沒有,就連最簡單的附著燃燒劑蔗糖,對於大部分中國軍人來說也是奢侈品。

其次是戰術意識的問題,此前的戰爭中,中國軍人從未遇到過坦克的這樣的敵人,據史料記載,有戰役中,士兵曾用大刀砍坦克,也曾有士兵在用手雷讓坦克趴窩後開始慶祝勝利,然後被炮塔掃射的機槍打死。

中國士兵為何不用燃燒彈對付坦克,不能用現在的目光去看,過去的那場戰爭,是兩個國家的全面戰爭,人民素質、文化水平、工業水平都是戰爭的一部分。


戰場實錄


當時的狀況,哪找汽油和玻璃瓶去呀!戰時的汽油都是進口的,車用都不夠,而且最好的載體,玻璃瓶沒有工業化的大規模生產。這兩者決定了在當時無法使用這一有效武器的


自在行走的老若


二戰中國沒有工業體系,人民大多數還是農耕缺少汽油,缺少玻璃瓶,缺少原材料。原因二呢,日本人的小型坦克速度快,並且當時中國士兵沒有什麼正規的訓練。


給自己一片懸崖


我軍汽油短缺,給汽車用都不夠,領導都還騎著馬呢,哪來的汽油發給士兵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