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警察梦,但是这类家庭出身要注意,别考了,连当辅警都成问题!

在各种英雄大片里,维护世界的有很多人,这个或者是那个英雄。然而回到现实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永远有一种职业,那就是警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

有警察梦,但是这类家庭出身要注意,别考了,连当辅警都成问题!

想成为正式的有编制警察,一般有三个途径,社会招警、国省考招警、还有公安院校招警。

既然报名警察是有要求的,接下来小叮当就给大家说说什么样的人能考警察,什么样的人不能考~

针对人群

公安院校招警:针对公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招考。

国省考招警:针对社会人士招考,只要符合岗位要求的在职非在职人员,或者是应届非应届毕业生,都有资格报考。

社会招警:主要针对退役士兵、或是社会基层工作人员等,相对于其他两种招考,职位要求较低。

考试内容

国省考招警:“行测”+“申论”+公安基础知识。

社会招警:行测、申论、公安专业科目,极少数省份会对于报考人员英语能力有所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行测和申论 一般是考试必考科目。

公安院校招警:行测+申论+专业知识

时间

社会招警:考试都是不定期的,不一定什么时候招考,伙伴们可以多多留意。

国省考招警:国考一般是每年的10月份出公告,省考一般是每年的上半年,具体的以各省份公告时间为准。

公安院校招警:集中在下半年,按照往年经验一般也会在十一月份左右出公告,所以有意想要报考的可以随时关注官网信息。

没有资格报考

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考情,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样的人是不能考警察的。不管是社会招警还是国省考招警,有些人就算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了笔试和面试,但是如果你属于以下的人员,最后的终审肯定也是不合格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呢~

有警察梦,但是这类家庭出身要注意,别考了,连当辅警都成问题!

综上,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首先你就要在行为规范上约束自己,自己先做到不知法犯法,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样才能在成为警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呀~

好啦,看完以上的介绍大家有什么想法呢?你认为考警察需要有这么多的要求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互动讨论哦,么么哒~

2019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如何牵线搭桥解决行测言语理解排序题

随着行测题目考察难度的提升,对于语句表达题的考察也在增多。同学们总是会遇到一些容易让人纠结的题目,这些题目总是会把若干句话打乱并且标上序号,让同学们去重新排序,导致同学们无法一眼勾选出较好的那个选项,在不断的尝试中,浪费了时间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正确率。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聊一聊如何提升语句衔接题的正确率。

一、排序题的基本思路

(一)抓好逻辑起点

作者是按照一定的行文脉络,某种写作逻辑来进行写作的,所以说这几句话之间一定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那我们通过分析,可以排除掉一些不能作为文段逻辑起点的句子。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去排除,不能当逻辑起点的句子有:

①含有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且指代不明的句子。例如:这、那、他、她等。

②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不能当逻辑起点。例如: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等。

③含有总结性的句子不能当逻辑起点。例如:总之、因此等。

④具体分析、描述性的句子不能当逻辑起点。例如:多用于几句内容相关的句子进行比较,一般从某方面进行描述且较为具体的句子一般不当做逻辑起点。

可以当逻辑起点的句子有:

①段尾:总结句、结论句、对策句。

②段首:总括句、观点句、引出话题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语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标志词,可以帮我们找到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①利用某些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去合并同类语句(不但…而且、因为…所以)

②指代词与其所指代的内容可以进行合并。

③重复词(若干句话共同围绕某个话题,可进行合并)

④顺序词,按照时间的先后或者空间的变化而进行排列(以前…现在、国外…国内)

⑤总结词(总之、因此这类词语多放句尾进行总结)

(三)抓行文脉络

我们接下来可以通过理清思路,不同的文段类型按照相应的的写作逻辑去通读全文,进行排序。

①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分析观点--论证观点。

②说明文:做到从宏观到客观、从整体到部分。

二、例题精讲

例题:

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两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

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答案:C

【中公解析】:看4个选项的逻辑起点,①③⑤,其中①句的开头出现了“这”且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可以排除掉由①开头的A选项。再观察④句的开头提到了“天人合一的延续性”,与①句的结尾有关联,相互承接,故①④应相连,且顺序为①④,③句提出疑问,②句解释原因,故②③应相连,且顺序为③②由此排除B、D。故答案选C。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做语句排序题的时候需要我们搞清楚写作的基本的逻辑,通过一些不能作为逻辑起点的句子和可以作为逻辑起点的句子可以排除掉一些选项;另外,通过一些标志词语去合并同类语句;最后搞清行文脉络,去最终确定顺序,选择正确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