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文|寶華(珞思影視研究組)

4月12日,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節目《我是唱作人》正式登陸愛奇藝,王源、熱狗、毛不易、汪蘇瀧、梁博、曾軼可、高進、陳意涵首發集結,展開一場關於音樂的較量。

這檔節目的開播,標誌著“原創音樂人”題材終於迎來正面剛——自3月9日起,優酷《這就是原創》於每週六晚已經播出六期,蕭敬騰、陳粒、王嘉爾擔任原創捕手,從百餘位優秀音樂人中挑選“原創猛獸”,發起華語音樂的“造山運動”。


“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很多網友表示,優酷和愛奇藝在繼機甲、街舞題材撞車之後,第三次上演“類型廝殺”,筆者倒認為,與其說這是平臺之間的棋逢對手,不如說是共同發力推進圈層文化、促進產業進步的積極競合。

網絡綜藝需要新鮮的血液,華語音樂也需要新鮮的聲音。兩檔節目以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模式殊途同歸,指向了同一個創作訴求,那就是在偶像音樂和網紅歌曲當道的今天,重新引領觀眾思考和發現,到底什麼才是優秀的原創音樂,市場到底又需要怎樣的流行審美?


“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先把問題攤開

我們身處的,是一個怎樣的音樂市場?兩檔音樂節目以極為寫實的態度,對當今華語音樂現狀進行了巧妙的濃縮呈現。

《這就是原創》歷時半年徵集,收到了來自全球華人地區上萬組音樂人的原創作品,最終鎖定105組。節目在正式錄製前,將這些作品發佈在音樂戰略合作平臺QQ音樂“猛獸原創榜”,接受大眾的檢驗。

根據節目規則,作品進入TOP10的10組唱作人直接晉級下一輪,剩下的95組唱作人爭取40個拯救名額。

起初,“人氣決定命運”的規則顯得簡單粗暴,而這就是音樂市場面臨的慘淡現實。按照大多數用戶的收聽習慣,他們只會關注到榜單排名前十的作品,榜單的固化,決定了留給原創音樂的通道極其逼仄。

《這就是原創》隨後要做的,就是在TOP10之外為優秀原創力量提供一個展現才華的空間,向劣幣驅逐良幣的“榜單生態”發起挑戰。

“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知名樂評人“耳帝”在微博中寫道:“關注我的朋友都知道,其實我是很期待《這就是原創》這個節目的。在偶像音樂霸佔排行榜、網紅音樂霸佔公共聽覺空間的局面下,需要有更多真正的好內容、優秀的原創歌曲出現,來與之對抗且平衡市場,原創音樂人更需有一個能推廣自己與曝光好作品的平臺。”

《我是唱作人》的誕生,源於類似的行業憂思。一邊是創作氾濫,一邊是無歌可聽,優秀原創音樂的渠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節目所邀請到的八組明星唱作人,基本代表了八種不同類型的原創力量,有全民公認的實力派,有爭議纏身的偶像派和話題派,也有從網絡音樂江湖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將這樣一群典型人物聚在一起,碰撞、交流、比照、競爭,旨在引發一場關於原創音樂的空前討論。

從節目召集的陣容來看,《這就是原創》和《我是唱作人》形成了顯著互補,前者側重路人型,涵蓋了宋念宇、西樓、孟楠、瑪斯卡、鄧見超、雨錕等一大批為大眾所不熟悉的實力面孔,旨在扶植更多的優秀原創音樂力量;後者全為明星級,有意為他們提供一個證明自我、交手過招的機會。


“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可貴的一點是,即便是向網絡神曲和偶像音樂的霸權“宣戰”,這兩檔原創音樂人題材的音樂節目都顯露了極大的包容性。

當我們在《這就是原創》聽到小峰峰分享《學貓叫》創作背後的溫暖故事,在《我是唱作人》聽到熱狗認可曾軼可的歌詞有文學性……不由得感慨,這才是時代該有的音樂精神,不再有當年包小柏“她留,我走”的固執與偏見,就算內心不認可,也會捍衛你唱作的權利。


“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既“心有猛虎”,更“細嗅薔薇”

網生節目向原創音樂發起“行業保衛戰”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音樂節目的話語權都牢牢掌握在電視綜藝手中,從最早的超女、快男時代,到隨後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再到之後的一系列鉅製,電視節目對整個華語音樂市場的“推新進程”功不可沒。

這一兩年,伴生網生內容的崛起,創意強勁、形態鮮活、生態賦能的網生節目逐步走向大眾文化消費的中央舞臺,極大撬動了受眾尤其是年輕用戶的追隨熱情。說唱文化、街舞文化、機甲文化、灌籃文化等一系列圈層文化的出圈,證明了網生節目的無限活力。

2019年,從《這就是原創》到《我是唱作人》,兩檔節目以鮮明的“原創音樂”標籤,標誌著網絡平臺終於向華語音樂發起了“行業保衛戰”。和傳統的電視音樂綜藝相比,其風格更趨年輕化、個性化、多元化,又因為有網絡生態體系的天然加持,在音樂產業對接的力度和廣度上,更具優勢。

其中,《這就是原創》由《中國好歌曲》原版人馬操刀,場景與模式都更契合年輕化的音樂表達,它延續了優酷“這就是”系列的劇情化風格,故事層層遞進,命運扣人心絃。從“八小時限時創作”到最新亮相的“創作辯論賽”,節目在高壓態勢下考驗著每位原創音樂人的音樂素養和生活積累。


“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有網友感慨:“大招都藏在規則裡,每支作品都像是掐著音樂人的喉嚨制定出來的一樣,浸透了他們自己的整個人生。”

這不是你說一句“熱愛音樂”就能來隨便玩耍的場合,它在輕快的風格下有著極為嚴肅和嚴謹的內核,就像蕭敬騰所言:“我們選的是未來跟可能,必須拿出可以讓他們站到最高峰的作品,沒有任何一次鬆懈、鬆散、失誤的機會。”

從驚豔面世的《好的晚安》,到獲贊“十年來最美的中國五聲音階作品”《婚約》,中國原創力量集結爆發,一次次發散著動人心魄的光芒。這些作品讓大眾看到,光是“心有猛虎”還不夠,還得能“細嗅薔薇”,音樂本身就必須有充沛的情感。


“原創音樂人”題材的競合價值:向網紅歌曲的“霸權時代”宣戰


初初登場的《我是唱作人》亮出“不止是歌手”這一口號,昭示了原創至上的雄心。首期節目再一次讓大眾確認了毛不易的優秀,擦拭了一遍梁博的光芒,敢於應戰的王源再圈了一波粉,圍繞曾軼可、高進、陳意涵的爭議實屬情理之中。唱作人在1v1環節接受101位大眾評審的現場“榨汁(judge)”,也夠殘酷、夠帶勁。

從目前來看,這兩檔節目都拋出了一個盤旋在“原創”頭頂的令人迷惑的問題:如今的音樂創作,風格越來越多、編曲越來越炫,表達越來越私人和微觀,整體格局都顯得偏小。一位觀眾直言,當人人都在標榜“特別”時,大眾化的反倒成了稀有物種,而後者本該是一個多元、良性運轉的生態中的大多數。

原創意味著小眾嗎?小眾的就一定是高級的嗎?這些疑問,就交給節目逐步為我們解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