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專欄:家有“破壞王”,家長不用愁,給你來支招

動手敏感期——“破壞之王”

家有一個“破壞之王”是什麼體驗?有寶寶的人都深有體會。寶寶還拿不穩勺子,卻一定要自己動手吃飯,每次吃的滿身、滿臉、滿桌子都是,媽媽想喂寶寶吃,可寶寶堅決不肯。在媽媽做飯的時候,寶寶還喜歡跑到廚房裡,學媽媽的樣子淘米,結果把米撒了一地;想去洗菜,結果把地板弄溼了。寶寶對廚房裡的垃圾桶和掃帚很感興趣,有時會抱著垃圾桶從廚房走到客廳,還時不時拿著掃帚去掃地。看見媽媽剪指甲,非得自己試試,可又拿不準,不給還會大發脾氣......

午間專欄:家有“破壞王”,家長不用愁,給你來支招

家裡有這樣的萌娃“破壞王”,真是讓人好氣又好笑,寶寶變得很勤勞,什麼事情都想親力親為,這是到了動手敏感期了。家長如果沒有接觸過“動手敏感期”這個詞,就會認為孩子是處處添亂,越來越難帶。

其實,動手敏感期是鍛鍊孩子動手能力的最佳時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於手指頭上。”因為手指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所佔的區域最廣泛,所以手的動作,尤其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繫,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抓住動手敏感期的關鍵期,開發孩子的智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午間專欄:家有“破壞王”,家長不用愁,給你來支招

正確看待孩子的動手需求

孩子處於動手敏感期,對任何事情都感興趣,只要看到大人做的事情,都想自己試一試。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的這種需求,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價值觀看待這些,更不能認為孩子是在“添亂”而盲目制止。壓抑孩子的動手慾望,他可能會“變本加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破壞力可能會越來越強。

蒙臺利索有一張照片,照片上一個英國小女孩拿著一個大面包,麵包如此之大,以至於她的雙手無法承受,不得不把它緊靠在身體上。她被迫挺著肚子走路,因而不能去看自己的腳該踩哪兒。在她的身後還有一隻狗,她一直在這狗的視野範圍內,照片的背景是幾個成年人,都在緊張的注視著她......蒙臺利梭認為他們能剋制自己,沒有衝過去幫助孩子拿麵包,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動手敏感期的孩子通過動手發展了手的技能和精確性,成年人剋制住“幫助”的衝動,滿足孩子的動手需求,有助於孩子全面發展、健康發展、良好發展。

父母此時最應該做的,是平復浮躁的心情,放慢自己的腳步,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滿足孩子的動手需求,讓他從動手中獲得成就感,幫助孩子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午間專欄:家有“破壞王”,家長不用愁,給你來支招

為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

如果怕孩子學幫“倒”忙,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手動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完成他感興趣的事情。比如,一起玩可以鍛鍊手眼協調能力的玩具,如皮球、積木,插塑、橡皮泥、拼圖、七巧板、珠子、剪紙等,讓孩子通過拍、搭、捏、掐、拼、擺、穿、剪等各種動作來操作玩具,發展智力。

另外,家長可以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教他們使用筷子,以不易滑落的四方形的筷子為宜,不必強求孩子按特定的姿勢拿筷子,試著讓他自己去摸索,有助於樹立孩子的信心。也可以通過擰蓋子的形式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父母可以提前準備好各種形狀瓶蓋的塑料瓶,如香水瓶、罐頭瓶、醬油瓶等,引導孩子觀察不同的瓶蓋,然後獨立完成把瓶蓋與瓶子一一對應的任務,不管孩子完成如何,都要給孩子鼓勵。

午間專欄:家有“破壞王”,家長不用愁,給你來支招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讓孩子在能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由父母來包辦代替。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其心理活動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助於培養孩子自信、自強、明快、果敢的性格特徵。在動手敏感期,家長可以抓住孩子愛動手的特點,讓孩子學習整理玩具、係扣子、擦桌子、掃地、幫助摘菜等,來培養孩子的手部動作技巧和生活自理能力。

家有“破壞王”,父母不必過於焦慮,多瞭解一些動手敏感期的知識,充分利用這一特殊階段,給予適當的引導,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熱情,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動手鍛鍊,等他們平穩度過這一時期,他們自然會成長為一個愛思考、勤動手的孩子。

午間專欄:家有“破壞王”,家長不用愁,給你來支招


更多孩子問題,關注【海馬爸爸】不迷路

海馬爸爸團隊:有從事多年家庭教育經驗並且有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背景,深耕家庭教育一線的專家老師,18年如一日,專注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