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住石屋,用石井,过石桥

在马鞍山西北部

有一个奇特的村寨

这里的村民劳动、生活都离不开石头

成为现代社会的“石头部落”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茗闻天下茶场

绿色蔬菜生态宴

美丽的鸡笼山

还有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传说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马鞍山这些地方

通过乡村旅游和产业带动

将昔日的贫困村变成现在的“网红村”

成了众多驴友“打卡”的地方

4月10日、11日,市记协组织了由安徽日报、马鞍山日报社等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赴旅游扶贫村开展“春天·我们走在扶贫路上”集中采访活动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天的时间里,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凌家滩、仙踪镇六衖村,和县功桥镇长建村、善厚镇陶店村、香泉镇新建村等地,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贫困村成旅游“网红”村之后可喜的变化。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乡村“绿游游” 致富“乐悠悠”

4月10日,采访团赴含山参加了“旅游扶贫村一日游”,大家当了一次“游客”,体验了旅游扶贫新貌游活动,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含山县乡村旅游的扶贫成果。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马鞍山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的采访团抵达了此次“旅行”的第一站——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

到达之前,记者听介绍说这里是全国重点旅游扶贫村。一下车,发现这里和想象中的贫困村一点也不一样。村口竖着醒目的路牌,上面写着“太湖村”三个大字。往里走,是村子里干净的柏油路面,尽管是村里的小路,开车从这里走一点也不挤。路两旁是村民的房子,都是独门独院,两层或三层的“独栋”。村里还有一个小广场,上面有各种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穿过广场,走上石阶,竹林掩映处有一所漂亮小房子,走近一看竟然是公共厕所。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见记者大惊小怪,村民们笑着说,自从村里开始搞旅游,这里很快就脱了贫,现在早就从贫困村出列啦!

太湖村的核心景区便是八姓村。这里有供人休憩的凉亭,有正在建设中的充满文艺情调的茶吧,也有土生土长的农家乐。3月以来,天气转暖,太湖村每天都有前来踏青、度假的游客。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八姓村,记者发现了一间有意思的小屋“太湖禅意植染坊”。推开门,一股浓烈的“中草药”味道铺面而来。只见两个村民在煮一盆“药水”,往里面丢一团绑好的白布,过一会再捞出来解开,就成了一条漂亮的手绢。“这些都是用我们当地的植物给布料染色,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每一块布的花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制作植染的师傅们告诉记者,他们染出来的围巾、手绢等,是非常受欢迎的纪念品。不仅如此,来这里的游客还可以和师傅们一起,亲手用果皮、野草、树枝、艾草、茶叶等植物作为染料,给自己染一块“限量版”花布留作纪念。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走出植染坊,映入眼帘的是一间茅草房,原来,这里是太湖村渡江战役后方野战医院旧址,里面展有铜闸镇革命英雄事迹,是含山县党性教育基地。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野战医院旧址出来,穿过竹林,就能看到村里引进的城市猎人真人 CS 拓展训练基地。当天,恰好遇到有个小学在这里举行国防教育活动,“一二一”的口号声在山间回荡。基地里有不少飞机、坦克、大炮、机关枪的模型,还有专门的CS体验区。基地负责人说,这里很受年轻人的喜爱,自驾游的散客、来团建的团队游客源源不断。而只要有游客到了基地,他们肯定会去村里走走看看,中午在村里吃农家菜,有的说不定还会在农家住上一晚,临走时再把后备箱塞满土特产。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村党总支书记谢大勇说,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村里每天接待至少1000名游客。游客们在这吃、住、游、购,享受乡野乐趣,而村民们因为游客的到来增加了收入,可谓是皆大欢喜。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六衖村稍微有些远,从县城自驾游过去大概需要40分钟。山路蜿蜒起伏,满目苍翠,一路遇到各种树木、野花。一走进六衖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颗巨大的银杏树。当天天气有点热,下了车,竟然会觉得凉凉的。当地村民说,这是因为六衖村四周是山,村里的特色就是众多参天古木,所以比外界气温低一些,再加上这里的很多古民居都是石片搭建的,给人的感觉自然有点凉。

2016年,六衖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六衖村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村民们依山而居,用石头垒成房屋,生活都离不开石头,成为神秘“石头部落”。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57岁的村民郭玉霞没有工作,丈夫身患残疾,老两口以前一直靠种田为生,一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2017年,六衖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郭玉霞和丈夫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农家乐,利用申请到的免息贷款,郭玉霞和老伴修整了自家的院子,又在屋后建了三间“标准间”作为民宿,当起了农家乐的老板。平时为游客做饭烧菜,他和老伴两个人尚且忙得过来。一到节假日,郭玉霞还要请邻居们帮忙招待游客。今年清明小长假,郭玉霞已经出嫁的女儿也不得不回来搭把手。每月有了稳定收入,再算上节假日的流量加持,郭玉霞和老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在,除了周边自驾游的游客,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经和美术、建筑行业从业者。昔日的贫困村,早已成了含山县“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含山县通过“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开发旅游资源,增强扶贫村以及周边旅游服务功能,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游客;进一步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电子商务,提高贫困户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打造了含山大米、陶厂牛肉、司徒粉丝等一批农产品特色品牌。2017年,该县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带动6208户贫困户获得旅游收益,户均增收近千元。

一处处花果园圆了致富梦,一户户农家乐乐了千万家,一家家民宿房唤起乡愁情。全民参与,全季呈现,全域旅游,全景含山,正在变为现实。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乡村旅游+产业带动 脱了贫富了民

4月11日,采访团一行赴和县功桥镇长建村、善厚镇陶店村、香泉镇新建村等地采访。茗闻天下茶场、绿色蔬菜生态宴、美丽的鸡笼山、稻田养虾、漂浮在水面上的光伏发电项目、一眼望不到头的蔬菜大棚……旅游+产业,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成功脱贫出列,走向致富之路。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采访团来到和县的第一站是茗闻天下精致农场。沿路望去,茶园里到处竖着金黄色的小旗子,农民们三三两两一团,忙着采摘茶叶。

茗闻天下精致农场位于和县功桥镇长建村十里长岗,农场总面积约1000亩,其中茶园400余亩,果园400余亩,水面100亩。茶园里出产的名茶“霸王剑”、“虞姬眉”销往全国各地。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农场副总经理张春成介绍说,因为茶园在霸王祠附近,这里一直流传着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传说,因此,他们就把茶园里出产的绿茶命名为“霸王剑”,把经过发酵制作的红茶叫做“虞姬眉”。“霸王剑”的炒制过程被列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成为了长建村旅游的一个表演项目。

当然,游客来长建村玩,可不是单单来喝茶的。来这里不仅可以参观茶园,还可以穿上茶农的衣服,带上专用的工具去采茶。采茶归来,可以看炒茶,也可以自己动手炒了茶叶带回家。如果觉得采茶不过瘾,果园里还有各种水果可以采摘。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两年,在农场的帮助下,长建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农场还与村合作,带动贫困户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资产收益方式,为村内贫困户每年至少增加3000元的收入。

2017年底,长建村7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长建村也从一个零收入的“空壳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走进新建村,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前,停着一辆辆三轮电动车,车前来来往往的人大声吆喝着。仔细听来,是催促大棚里的农民赶紧收工。这样忙碌热闹的景象,不用外出打工就能挣到钱,在一年多前,新建村的村民们根本也想不到。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7年,新建村依托和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优势,结合镇村实际,实施了“金菜地”产业扶贫项目。一期“金菜地”扶贫项目由县镇财政投资120万元、建成130亩蔬菜基地并移交给村集体经营。“金菜地”扶贫项目所得利润由合作社和大户按照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根据章程约定,再将所得收入中拿出固定的部分,由村集体、贫困户按比例进行分红。这样既保证了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既保证了大户的积极性,也确保了合作社自身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年,新建村就实现了“种一亩菜,脱一户贫”的目标。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建村金菜地基地

2018年,新建村“金菜地”扶贫项目进一步提档升级,在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旅游项目。在种植、初加工、销售农产品的基础上,新建村开始发展集采摘、餐饮、观光、休闲、文化于一体“小而精”的美丽田园综合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融合,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三文”汇聚,实现以农促文、以文促游,给游客带来乡村旅游的新体验。

村民们说,每到节假日,许多旅行社都会组团前来旅游。这时,村民就会在家门口摆上一个个“小摊位”,向游客兜售自家种植的蔬菜、自家养的家禽。2018年年底,贫困户刘荣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摆起来小摊,叫卖自己养的土鸡和土鸡蛋。不到半天功夫,他准备的东西全卖完了,收入了600多元。从那以后,一有团队来旅游,他就备足备齐自家的农副产品,“可不能再像头一回那样,东西准备少了。”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马鞍山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和县蔬菜宴

近年来,和县把乡村旅游扶贫线路作为重点宣传推介,对开展旅游扶贫线路的团队,收费的景区(点)一律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此外,该县还重点培育扶持旅游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购物点,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利用自家的房屋因地制宜的开展乡村旅游服务项目,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贫困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扶持

让“贫困户”

吃上“旅游饭”

变成“工薪族”

过上好日子

图/马鞍山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邵纪明

值班总监:王小明

审核:陈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