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村”

通讯员 张勇

前不久,甘肃省华亭市策底镇大南峪村旅游文化节开幕,新上的“网红桥”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打卡”游玩。大南峪村围绕“一湾一门一湖四区”规划,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打造乡村游品牌,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游“网红村”。

“党支部+产业”,小支部变身“火车头”

近年来,大南峪村党支部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蔬菜、药材种植等项目,但由于产业化程度低,销售方式单一,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成了摆在村党支部一班人面前的头等大事。

村党支部紧扣这一问题,利用支部会、党员大会、组团外出学习考察等开展调查研究,一致认为只有通过发挥党支部“火车头”作用,借助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里,以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游产业才能提高村民收入。

村党支部带头、13户贫困户劳务入股、27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党员示范基地”,注册黄芪商标,开发黄芪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办“农家乐”餐饮店4家,打造2公里民俗旅游观光带、百米风车长廊、灯笼长廊、农事观光园、百米民俗文化长廊等休闲景观,种植秋葵100亩,种植独活、黄芪680亩,藜麦20亩,形成集农耕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度假、产业发展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壮大了集体收入,鼓起了群众腰包。逐步实现了党员干部由项目干部到产业干部、由领着干到探索干、由不想干到主动干的转变。

“要致富,支部带”,大南峪村群众向外来游客分享他们的“致富经”。“在乡村游建设中,党员干部、贫困户是主力军,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大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学自豪地说。

“乡村游+民俗体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去年以来,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到大南峪来采摘秋葵,体验乡村美景”游客王强高兴地说。

近日,记者来到大南峪村,看到村民开办的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游客络绎不绝。在体验农村生活的同时,享受吃、游、玩一条龙的乡村服务。

“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好,青山绿水,空气新鲜,凉爽宜人,人待在这里感觉神清气爽,身心舒畅。”一位在大南峪村散步的外地游客对记者说道。

大南峪村群山环绕,羊圈河穿流而过,绿树成荫,山多林密,常年平均气温20℃左右,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是夏日避暑胜地,每年夏天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寻找清凉,放松心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完成改厕80户,修建柴草集中堆放场3处,开展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配备垃圾分类桶48组,实施垃圾无害化清运,让乡村环境美起来,大南峪村包村领导卢佳说。

据了解,为了扩大乡村游的吸引力,今年先后举办了“印象策底·秀美南峪”采访采风征文大赛、“蛟龙杯”钓鱼大赛、华亭市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大南峪“粽”情端午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包粽子、油炸干果、制作面点等体验活动及书画展、旗袍汉服走秀、篝火晚会、网红桥、观光单车骑行、猜灯谜、垂吊等民俗体验娱乐活动,充分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让乡村回归乡村,处处可品乡菜、时时可享乡愁。

“党建+经济”,既“富口袋”,更树品牌

在外工作多年的老党员蓝德明回到家乡,拿出多年的积蓄,为村子铺路、修桥,建起了鱼塘。

乡村旅游离不开党建的引领,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参与。大南峪村党支部鼓励党员在招商引资、产业建设上用好“朋友圈”,当好“排头兵”,主动对接在外知名乡友回乡投资创业,为乡村旅游添砖加瓦,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经济”精品示范线,让基层党建和村级增收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据统计,大南峪村乡村旅游点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吸纳了周边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助推了脱贫攻坚,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