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狗十三的英文名是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這裡面富含隱喻,被馴化的李玩,後媽買來替代的狗,以及後來結尾在教練訓練下哭著跌倒爬起來的弟弟。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電影不僅是青春片的範疇,更是中國式家庭時代矛盾的縮影,隔代親溺愛的爺爺奶奶,忙於工作疏於交流的父母,自我探索以及和大人世界妥協的孩子。

爺爺奶奶

爺爺開頭有一句的話,孫子誕生,爺爺開心的說:“男娃娃的名字要好好取,不能像玩玩那樣。”李玩這個頗具戲謔性的名字就像一個“玩笑”,是年輕時的父母隨手起的。重男輕女的觀念脫口而出。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早上出門奶奶遞給孫女牛奶讓她喝,養育李玩這麼久她卻不知道李玩是喝牛奶就會吐的。

但奶奶一直壓著李玩有弟弟這件事情不讓他們告訴李玩,爺爺遛狗的時候會想到買孫女最愛吃的螃蟹。

爺爺奶奶以他們的方式愛著孫女,也在無形中表露出對孫子的偏愛,愛是多元性的,沒有絕對,也許他們覺得自己對李玩足夠盡到責任,他們的溺愛給了李玩安全感,也剝奪了李玩的安全感。

爸爸

爸爸對李玩是一個威嚴和討好存在,因為組建了新的家庭,爸爸在女兒的青春期中幾乎是缺席的。但他又總干預女兒的選擇,女兒喜歡物理,他強迫女兒選擇了不擅長的英語興趣班補習,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為了彌補女兒買來的小狗愛因斯坦,狗丟了全家幫女兒找狗引發的爭執,他用暴打解決問題,逼女兒認錯,事後又抱著顫抖的女兒說出打你是愛你。女兒英語考了年級第一,他答應帶女兒去天文館,最後卻拉著女兒來到兒子的生日宴。見到女兒和朋友喝酒,他大發雷霆,但又在和商業夥伴的聚會上讓女兒敬酒,看到爸爸的所作所為梨梨有時候會有咬牙切齒的感覺。

可是在片尾,再回首的背景音樂下,爸爸捂住女兒的眼睛,忍不住哭了出來,突然想到一個片段,電視劇《請回答1988》裡,德善的父親在讓女兒失望後對她坦言“爸爸也不是生來就是爸爸,我也是第一次當父親。”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爸爸何嘗不希望女兒好,但是他以自我為中心的定義又總會傷到女兒的心,在一次回程的車上,女兒的問題讓爸爸抑制不住眼淚,他捂住了女兒的眼睛不想讓她看到。每個人都有不易,誰又不是在妥協和探索中身不由己的向前呢。

李玩

一個喜愛物理,相信平行宇的青春期小女孩,

在圖書館和姐姐以及姐姐的男朋友一起自習的時候重複的那個單詞偽善,是對她成長的最好註解。這是她眼中成年人的世界,爸爸在她犯錯後的暴打和弟弟犯錯後的安慰,弟弟生日會上被全家人的環繞和自己在角落的孤單,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愛因斯坦走丟後,後媽堅持讓她把買來替代的狗當成愛因斯坦,爸爸答應的天文館之行最終成了酒桌上的調侃,她看透了成年人世界的偽善,最終在慶功宴上不知情的叔叔讓她吃紅燒狗肉她調整好情緒面不改色的吃下了並禮貌的說謝謝。她終於長大了,成為了大人理想中懂事的孩子。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在一系列成長的瑣事中,開始變得學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偽善,這個在她準備演講稿時出現的詞語,堂姐斬釘截鐵的念過,到她懵懵懂懂的念,到她學會掩飾自己的情緒,身體力行的學會偽善,這個陣痛的過程,就是李玩的成長。

那隻溫順粘人的愛因斯坦走丟後被人領養後叫貝貝,依舊活的滋潤,第二隻倔強的愛因斯坦,雖然沒有被送進狗肉店,但在流浪所還是絕食而死。

《狗十三》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沒有所謂的一夜間突然長大,也沒有常規青春電影裡特意渲染的疼痛感,在一件件小事中,被慢慢磨去稜角,磨去顏色,在成長中妥協,像一排排密集的小刺,一點點扎在心上,13歲的女孩被剝落了天真,成為別人眼中千篇一律的乖孩子,看完很壓抑,多多少少能從電影找到各自過去成長的影子,電影最後,李玩的弟弟又一次開始的循環,李玩淡淡的笑,意味深長,成長還在繼續,你我都身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