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不仅喜欢在贸易这事上跟他国开杠,还自己跟自己开过杠

提起几十年前的《广场协定》,国人知道的可能并不多,或者知道了也不能感同身受,可咱们对面的小东洋可是对此深有感触,这就是美帝依仗自己的国力,为了扭转自己的贸易逆差,而对日本发动的一场贸易战,而这个日本被迫接受的《广场协定》于日本而言可以算得上是新世纪的经济原子弹,这让日本陷入了停滞的三十年。

美帝不仅喜欢在贸易这事上跟他国开杠,还自己跟自己开过杠

其实美帝为了贸易的事不仅跟日本扛过,曾经跟他的那些欧洲盟友们也扛过,早的可以追溯到一战前,中间的可以追溯到冷战后,最近的吗,大家也都知道。其实在历史上,美帝不仅仅跟这些第三国开展过贸易扛,为了贸易这事,他跟自己也扛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美帝建国后不久,根据独立战争以前全国的经济基础,美国的经济基本分为北方的工业区和南方的种植园区,独立战争以后,也基本按这一形态发展,当时的美帝还仅仅拥有东海岸,西海岸当时还是墨西哥和法国的领地,所以那时的美帝,是战后的美帝,是资源短缺的美帝,是国内市场狭小的美帝,更是需要自力更生的美帝。

美帝不仅喜欢在贸易这事上跟他国开杠,还自己跟自己开过杠

美帝这种北工业、南种植园的经济布局,在初期的时候是为美帝稳定国内做了很大贡献的,当时的美帝在英国的封锁下,以南方种植园的低成本劳动力的高效率工作,满足国内的大部分粮食供给,而北方薄弱的工业基础在南方种植园经济的侧面支持下保持了北方工业的艰难运行,并逐步满足南方种植园对生产工具的需求,这种南北互补,不相竞争的局面,本来可以说是美帝国内如胶似漆的时代,然而发生在欧洲的工业革命却将这一平衡彻底打破。

欧洲的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用伟大先贤的话讲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年的生产创造了以往所有时代生产的总和,这其实也就意味着生产效率较之以前大幅提高,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价格随之降低。

美帝不仅喜欢在贸易这事上跟他国开杠,还自己跟自己开过杠

随后我们看见了什么,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大革命、是英国圈地运动、是鸦片战争下垂垂老矣的大清王朝,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代名词—市场,这个东西时工业化的唯一营养。

而此时的美帝呢,当然好过日落西山的大清,但与欧洲相比,美国的近代工业仍然只是在起步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美帝的北方工业区与欧洲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竞争不过怎么办,那就只有希望关起们来自己玩。

美帝不仅喜欢在贸易这事上跟他国开杠,还自己跟自己开过杠

而南方的种植园呢?他们一样拼不过欧洲的农场,但与北方的工业相比,他们并没有选择关起门来自己玩,因为他们发现廉价的黑人劳动力加上欧洲廉价的机器生产更能提升种植园的生产效率,并随之降低成本,因此与北方的工业不同,美帝南方的种植园可以说是患上了对欧洲的依赖症。

如此一来,表现在对美帝经济贸易政策的影响上,就出现了两种路径,一种是要求提高进口关税,保护国内生产的,这种声音以北方为代表;另一种是要求降低关税,增加对欧洲工业品进口的,这种以南方为代表。

美帝不仅喜欢在贸易这事上跟他国开杠,还自己跟自己开过杠

这两种不同贸易政策的声音,其实已经不再是今天所谓的分歧了,这完全就是对立,这种对立一旦不能从政策上解决,就只能诉诸武力。

当然我们的世界历史上在讲美帝南北战争时,总结了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男方的分裂行为,一个是北方蓬勃发展的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解放黑奴就是对这些劳动力最好的补充。

这两个原因在美帝南北战争当然占有一定因素,但未必主要,首先美帝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不同于我们的传统集中国家,他们对国家概念的理解在当时是很松散的一个概念,而所谓的对劳动力的需求,实际上根据当年美国的就业数据,相比于南方,北方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也就是说北方工业在没有充足发展的情况下,根本提供不了充足的劳动岗位,相反他们更需要的是市场。

美帝不仅喜欢在贸易这事上跟他国开杠,还自己跟自己开过杠

当贸易自由开放与贸易保护在美帝国会争吵不休时,美帝的治国先贤们果断选择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接连提高了工业品的进口关税。

既然协商不成,南方最终选择了要自己撸起袖子单干,于是美国南北双方最终因为贸易政策的对立而开战。

其实在此之前,南方种植园为美帝政府贡献了70%左右的税收,为美帝创造了近90%的外汇储备,然而在决定美帝贸易政策时,实际上也是在决定美国未来道路使,美帝治国者们坚信工业、实业才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基础,因此当时的他们果断按下了保护美帝脆弱工业的按钮,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如美帝般断臂自救的,同期的西班牙、沙俄、奥匈帝国却走上了各种依赖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