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東方人的教育觀

美國當地時間4月8日上午,為期3天的第十屆ASU+GSV全球教育科技峰會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拉開帷幕。該峰會是目前全球規格最高的教育科技和教育創新盛會之一。本次會議規模及與會嘉賓陣容空前,包括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美國前教育部長阿恩·鄧肯、耶魯大學情緒智力中心創始主任馬克·布拉克特、星巴克總裁兼CEO凱文·約翰遜、扎克伯格-陳計劃基金創始人普莉希拉·陳、網球大滿貫冠軍安德烈·阿加西在內的5000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商界領袖等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時下最熱門的教育話題, 激發創意、科技、教育的交匯碰撞,暢想教育未來。

作為本次峰會的合辦方和頂級戰略合作伙伴,新東方創始人兼董事長俞敏洪也受邀在當日大會主會場發表主題演講,闡述自己對於教育的理解與思考。以下為演講全文,現場發言約35分鐘,本文節選自翻譯。

俞敏洪:東方人的教育觀

俞敏洪: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教育的理解與思考。

1、當我們談論教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及醫院的時候,就會很明確,醫院就是一個能夠醫治人們病痛的地方,但是當我們去談論"教育"的時候,會發現關於"教育"的定義有些模糊。所以,在談論教育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些什麼?

字典中對"教育"的定義是:教育就是受教育的過程。

那什麼叫做"受教育的過程"呢?回顧過去,人類其實經歷了一段非常振奮人心的發展進程,從亞里士多德堅持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哥白尼提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到牛頓提出自然法則,再後來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在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但回過頭來,在今天這個世界,仍然存在著很多的無知與愚昧,在人性方面也沒有取得更多進展,我們依然固守著一些錯誤的想法。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教育機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的教育存在3000多年了,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就已經有像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孔夫子、耶穌這樣的智者。世界範圍內,有很多這樣充滿智慧的人。但是,我們今天仍然在探討教育,仍在努力地尋找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能為後代做些什麼,如何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怎樣才能讓大家友好相處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傷害。

而這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教育的定義則變成了:父母和老師,需要幫助孩子們擁有更多知識,變得更加開明,擁有更美好的未來,尤其是能夠幫助他們塑造人格,讓他們跳出只為自己考慮的圈,教會他們為他人、為社會、為這個世界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這就是我對教育的理解。

2、我的“教育”故事

我出生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peasants),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農場工作者(farmer),而是農耕人民。他們耕作著一塊麵積不大且貧瘠的土地,試圖用這些僅有的農作物和資源養活自己。所以我的母親一直期望我能成為一個教師,因為在農村,教師這個職業意味著你不需要到田地中辛苦勞作,而且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嗯,現在看來,我算是做到了(笑)。

在我記憶中,雖然我們家家境不好,但母親只要有點餘錢都會為我購買書籍,所以我從四五歲起,就開始閱讀了,雖然那時候對漢字沒有概念,也覺得很難理解,但我有一個大我五歲的姐姐,她每天都會在放學後給我讀那些書籍,所以我在很短的時間內認識了很多漢字,甚至在我上小學之前,就能很獨立地閱讀書籍了。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一心想要離開農村,所以克服了很多困難完成了高中學業,而後經歷了三次高考,才終於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北京大學。

在北大的學習生活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北大在中國非常有名,因為她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說任何想說的話,可以挑戰權威、挑戰所有。而我就是在北大的時候,真正學到了所謂的獨立思考,即所謂的獨立人格、自由心靈、自由精神,這個過程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我。

這讓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看法,在過去我會認為教育是教孩子讀書認字寫算術題,但是北大的教育會教你如何迴歸自己,如何真正地理解這個世界,如何能夠塑造自己的思想並與世界對話。這些都是我在課本上無法學習到的東西。

俞敏洪:東方人的教育觀

在大學階段,我做了三件使我受益終身的事。

(1)閱讀。當時北大的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而在北大的五年期間,我閱讀了近千本圖書,我會在閱讀之後和同學進行討論,偶爾還會變成辯論(笑),而這個過程,給了我思辨的能力,讓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並逐漸塑造了我的世界觀。

(2)結交摯友。在北大的時候,我結交了很多珍貴的朋友。到後來我創建新東方時,他們其中一些人,放棄了海外的生活,毅然地回國成為了我的合作伙伴。我們同舟共濟,一起把新東方帶進了美國紐交所。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一段熱血難忘的回憶。

我想說的是,好的朋友,不僅能在你的思想、生活上影響到你,還會在你的事業發展上和你並肩前行。之前中國有一部電影——《中國合夥人》,就講述了我的大學生活、我和夥伴們的奮鬥故事。

(3)學習英語。

堅持學習英語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夠及時閱讀原版英文書籍。在中國,一本英文原版的圖書想要出版,需要經過漫長的翻譯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內容會被出版商刪掉。而我可以不等待出版商出版,直接去看原版書籍,這意味著我能獲得更多知識,更直觀地瞭解這個世界。

3、我認為的好老師

從1993年至今,我創立新東方已經25年了,這25年間,新東方成長為了一個擁有35000名教師的教育企業。在這期間,我也一直在思考,什麼是老師,什麼是好老師,什麼是能夠給孩子帶來優良教育的好老師。

我認為的好老師有五個方面:

首先,一個好老師應該能夠激發學生追求知識和真理的熱情。無論是小學老師、中學老師,還是大學老師,都不應該只是讓學生記住考點,幫他們通過考試以便獲得一個大學文憑,而是真正能夠培養學生的求知熱情。

其次,一個好老師應該擺脫死板,以積極生動的方式給學生授課,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好老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很多老師可能只會在意學生是否能解答題目,是否學會了考試需要的知識點,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老師能夠去關心學生的個人發展,比如道德、自由思考等等。除了能夠給學生提供建議以外,老師自身也應該成為表率。總之,我依然認為,教學一定是基於智慧的,教學不是記住知識,而是將知識融入到學生的智慧中,內化為學生追求生活、事業的一部分。

第四,一個好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夢想。老師應該培養學生勇於追求夢想的精神,面對困難不放棄,給予他們堅持的勇氣和能力。

第五,一個好老師也應當是一個家庭教育專家。家庭教育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這將影響到孩子人格的培養等等,所以一個好老師應該能夠和孩子的父母充分溝通,以協助父母促進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

以上五點是我對好老師的總結,也是我對新東方老師們的要求。

俞敏洪:東方人的教育觀

4、新東方的教育使命

在座的各位可能已經聽說了,新東方是當今中國最大的教育公司之一,我們的業務範圍非常廣,從幼兒教育到K12再到成人英語、國外考試培訓,有12所自己的國際學校,還有最近剛在香港上市的在線教育和圖書出版等等,這些業務的存在,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完成真正想做的事: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升教育率。

所以當我們明確教育的核心——幫助學生擁有終身學習、全球視野、獨立人格和社會責任的能力時,這將成為我們新東方的一個教育使命。

基於這個使命,在未來,我有四件事要做:

我想為所謂的整體教育做出貢獻,這是一種全人教育,不僅可以提供知識,還可以吸引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賦予他們自由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超越自我的潛力。

第二件要做的事關乎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最為重要的教育之一,如果父母是很優秀、智慧的人,那他們的孩子也一定能成為同樣優秀、智慧,甚至更加優秀、智慧的人。

科學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很大地改變了教育狀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都影響了教育領域的發展。所以第三件我要做的事就是將技術與教育結合,看看能否為學生和我們自己提供更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最重要也最想做的,是幫助中國農村地區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在農村,大多數孩子從未上過大學,因為那裡的教學質量很低,所以我想去到農村學校,引入一些很好的教育資源,看看通過我們的努力,是否能夠幫助農村的孩子們找到上大學的希望,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教育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我們期待在座的各位能做一些有益於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事情,這正是新東方在做的事,也是我在做的事,所以我們也在期待能夠和世界各地的教育機構共同合作、努力,一起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好的教育。

我常說,經濟適用於今天,政治適用於政治家,但是教育是人類的未來。盡我們所能,帶領孩子們走向更寬闊,更光明的世界。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